孕期靜脈曲張不可小覷,原因和影響,預防和治療,詳細分析!

在懷孕中後期,很多孕媽媽會驚訝地發現,身上竟然出現一條條藍色的血管,這些血管原本好好地隱藏在皮膚下,此時卻暴露出來,雖然沒有任何疼痛的感覺,但是讓人看起來很不舒服。在醫學上,這叫“靜脈曲張”,它是血液淤積的結果。靜脈曲張的典型症狀就是:靜脈在接近皮膚表面的地方凸出且彎曲,呈紫色或藍色。這種生理現象在孕媽媽身上並不少見,也不會對懷孕造成太大影響,一般會在產後自行消失。

孕期靜脈曲張不可小覷,原因和影響,預防和治療,詳細分析!

‍靜脈曲張的原因和影響

在懷孕期間,孕媽媽最容易出現靜脈曲張的部位是腿部,因為腿部位於人體最下方,血液受到重力的影響,往上運行不便,於是容易在腿部淤積。但是孕媽媽的情況比較特殊,除了腿部,頸部或會陰部也可能出現靜脈曲張。原因主要有三點:

(1)荷爾蒙的變化:荷爾蒙是一種奇妙的東西,它的變化會引起人體的很多變化,可以說,荷爾蒙是人體健康的主宰者。懷孕期間,孕媽媽體內的血流量會增加,致使原先處於閉合狀態的靜脈瓣膜分開,靜脈血液逆流。同時,黃體素也會導致血管壁擴張,這些都成為靜脈曲張出現的原因。

孕期靜脈曲張不可小覷,原因和影響,預防和治療,詳細分析!

(2)子宮的壓迫:隨著胎寶寶的不斷髮育,孕媽媽的肚子變得越來越大,這是子宮擴張的表現,這會壓迫骨盆腔靜脈和下腔靜脈,導致下肢血液迴流受阻,造成靜脈壓升高,出現靜脈曲張。

(3)身形太胖或家族遺傳:如果孕媽媽家族中有靜脈曲張的病史,或者孕媽媽本身體重過大,這些都會使孕媽媽成為靜脈曲張的易發人群。

靜脈曲張一般不會對懷孕造成威脅,卻很有可能給孕媽媽帶來各種困擾。出現經脈曲張的部位,時常出現麻木、疼痛感,有時出現發癢、抽痛和灼熱感,且症狀往往在夜晚加重。若平時站立過久,症狀也會加重。研究發現,如果孕媽媽的血液聚集在腿部而不是流向胎寶寶,那麼胎寶寶的血液循環將會受到一定的影響。而且,長時間站立的孕媽媽患有靜脈曲張的,發生分娩痛也是不可避免的。

孕期靜脈曲張不可小覷,原因和影響,預防和治療,詳細分析!

妊娠期的靜脈曲張是可以預防和緩解的,只要平時的保養工作做得好,就不必擔心可能出現的疼痛感。如果孕媽媽出現了靜脈曲張,就應減少工作量,避免長時間站立,睡眠時抬高下肢,也可以穿彈力襪或使用彈力繃帶。還可按摩小腿,常用手法有兩種:

擠壓小腿,孕媽媽坐在靠背椅上,腿伸直放在矮凳上,準爸爸拇指與四指分開放在孕媽媽小腿後面,由足跟向大腿方向按摩擠壓小腿,將血液向心髒方向推進。

搓揉小腿,孕媽媽坐姿如上,準爸爸將兩手分別放在孕媽媽小腿兩側,由踝向膝關節搓揉小腿肌肉,幫助靜脈血迴流。

孕期靜脈曲張不可小覷,原因和影響,預防和治療,詳細分析!

​如果懷孕期間出現了嚴重的靜脈曲張,患者在分娩後有30%~50%的概率不會自行緩解,且下次懷孕時又會復發,甚至導致中年時期的嚴重靜脈曲張症,因此平時的保健相當的重要。孕期外陰靜脈曲張在妊娠後期較為常見,治療上以局部護理為主,如採取局部冷敷,或施以冷水坐浴,可使外陰部曲張的靜脈血管收縮,進而使症狀減輕或消失;亦可局部塗擦氧化鋅軟膏(再撒上一些爽身粉),這樣也會加強局部靜脈血管的收縮。平時要保持外陰清潔,穿柔軟寬鬆的棉質內褲,防止局部摩擦,避免皮膚潰破。如有小潰瘍,要及早治療,防止繼發感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