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讓孩子贏,那就等著他在社會中輸

你不让孩子赢,那就等着他在社会中输

你不让孩子赢,那就等着他在社会中输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考官

中國的孩子,一生都活在“考場”上。

幾乎每個受過教育的人,都有一個揮之不去的考試夢。

高考、面試、與心愛的人相處……等重要場合,我們會感到焦慮、忐忑,那就是一種面對考官的心態;

這種時候,內心的考官在看著你,他是認可你,還是否定你,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你的“考場發揮水平”。

很多孩子回到家中,面對的是另一個考場,而這個考官不是別人,就是父母。

武志紅在闡述父母與孩子之間的“考官”關係時,舉過自己的案例:

我小學時一次考全班第十四名,這應該是僅有的一次跌到十名以下,我心裡惶恐,不敢給爸媽看成績單,然後有意拖到麥假(割麥子放的假,然後就沒有暑假了,比暑假靠前)結束。

開學的那一天,我也有意拖到最後一刻,再不去就遲到了,然後把通知書給我媽看。

她吃了一驚說:怎麼這麼差?

我說:媽你放心,下次就會好。

我媽沒多說一句話,就簽了名。

結果,下次我考了個全班第一。

我媽再沒有對我的成績好壞多說一句話。

你不让孩子赢,那就等着他在社会中输

前幾年,我想,這事也有另一個解釋——我媽可能沒當回事。然後我就問我媽,結果她說她記得。

我問:那你為什麼不批評我?

放其他家庭,平時考前五前三的,這次考了個第十四,那肯定是一通批評。

我媽說,因為她有內疚。

作為父母,她覺得她和我爸沒有把這個家經營好,孩子們投胎到這兒來受苦了。

因為有這樣的自我批評,她就很少批評孩子,甚至也沒怎麼批評我爸,雖然內心裡她對我爸有怨念。

持有這種心態時,相當於我媽把自己放到了考生位置吧。

做父母的,至少得有時有這種考生的感覺,而不是享受坐在考官的位置不下來——這會讓孩子感知你為苛刻的父母、嚴厲的考官,由此他們面對各種“人生的考試”時,就會有焦慮與壓力。

你不让孩子赢,那就等着他在社会中输

武志紅自己的“考生生涯”遇到了很好的考官,考試表現差時,媽媽沒有一句責罵——內在考官允許他按照我的自發性做事。

“為什麼會這樣子?因為我深信,我的考官會善待我。而歸根到底,就是因為我的父母是一對好的考官。使我的自發性被尊重、認可、承認。”

父母是孩子的頭號考官。

父母與孩子的關係模式,會決定孩子內心住著哪種考官,從而決定孩子面對人生這場考試的心理狀態。

你不讓孩子贏,那就等著他在社會中輸

對於太多中國父母而言,當面誇孩子一下,就像要殺死他們似的。

無數中國孩子,一輩子沒聽到父母誇自己哪怕一句:

@假面小史:貶低你才能控制你,表揚你肯定你,你就飛走了,誰來做我的柺杖

@靜默初夏:還有一種可能性是:他們也是被挑剔長大的,或者內在非常自卑。一個內在覺得自己不好的人是沒有辦法去肯定、讚美別人的,彷彿別人所有的好都在對比映照他的不好。而自卑的父母,就把內在的自卑脆弱投給孩子,這樣就自我感覺良好了。

@喜兒2009:很多優秀的人一輩子都在尋求父母的認可。

……

我們總講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可什麼才叫真正的起跑線?

如果孩子具備一種感覺是:世界歡迎你按照你的感覺來展開你的生命。

形成了這種感覺,這就是好命運的開始,這是一種贏在起跑線的幸運。

你不让孩子赢,那就等着他在社会中输

起跑線理念,是將人的一生當成競賽場,同等概念下,那家庭就是最初的訓練場。

在訓練場上,父母藉著對孩子未來成功的名義,處處彰顯對孩子的權力感:你是不是聽我的,如果不是聽我的按我的來?那怎麼行?

你不让孩子赢,那就等着他在社会中输

在生命最初的最關鍵餵養上,大人如果按照自己的節奏和想象強迫孩子進食,吃喝拉撒睡……每一個生命進程,都要按照父母的意願來——

那麼,孩子的感覺就會被破壞,主體感和自發性被毀滅。

孩子想做自己,想按照自己的意願去行動,大人卻利用自己的力量去壓制孩子,忽略他們的感受、絕對的控制權……

這會使孩子的自由意志被毀滅,他就會形成一種感覺——我的意志是錯的,我內在的生命力總是戰勝不了外在力量的壓制。

壞的考官,否定、破壞孩子的選擇。

如果孩子在生命的最初,就被壞的考官審判,一言一行,從來都沒有接受到正向的鼓勵與誇獎,被迫遵從他人意志,自發性被大大打壓。

那這可以說是一種地地道道的“輸在起跑線上”了。

你不让孩子赢,那就等着他在社会中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