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者歸來!看株洲醫生如何在非洲救死扶傷

勇者歸來!看株洲醫生如何在非洲救死扶傷/組圖

左起分別為張威、王衛平、潘勇、楊耀永

株洲新聞網7月31日訊(記者 羅春嬌 通訊員 宋璽)穿著防彈衣越過封鎖線出診、為艾滋病患者手術、跋涉1千多公里去鄉村義診.......這不是在影視劇中出現的情節,而是過去一年中,市中心醫院四名醫生在非洲的一些不凡經歷。去年5月底,市中心醫院派出了四名醫療工作者遠赴非洲進行醫療援助。王衛平(隊長)、張威參加了第15批援津巴布韋醫療隊;潘勇、楊耀永參加第19批援塞拉利昂醫療隊。近日,這四名醫療工作者載譽歸來,向記者講述了一段驚險而感人的援非故事。

穿著防彈衣穿過封鎖區出診

勇者歸來!看株洲醫生如何在非洲救死扶傷/組圖

王衛平說,他們工作的津巴布韋大學附屬醫院是津巴布韋最大的公立醫院,大約有3個株洲市中心醫院大,但是這家醫院的設備非常陳舊、醫療水平較低。他們在這裡除了看診、動手術、學術交流外,還需要處理一些突發情況。

勇者歸來!看株洲醫生如何在非洲救死扶傷/組圖

第15批援津巴布韋醫療隊隊員

2017年11月份,津巴布韋正處在政變中,醫療隊接到了一名華人的求診電話。“他因為尿結石,尿出不來,非常痛苦。當時外面全是荷槍實彈的軍人,還有坦克。出於安全考慮,大使館不希望我們出診。”王衛平說,對於醫生而言,病情就是命令,醫療隊包括張威在內的4名醫生,穿上防彈衣、提上醫藥箱出發了。

在缺醫少藥的非洲,醫生是非常神聖的。當時,隊員們身穿“中國”標識的醫護服,獲得了交戰雙方的放行。“不知道過了幾道封鎖線,稍不注意就可能被流彈擊中。當時那種恐懼感,現在沒有辦法形容。”王衛平說。

勇者歸來!看株洲醫生如何在非洲救死扶傷/組圖

正在做手術的王衛平

2個小時後,隊員們到達病人所在地,馬上採取急救措施,病人得以獲救。“後來政變結束後,我們又對他進行了內窺鏡取石手術,得以順利康復。”

血液濺入眼睛,服艾滋病毒阻斷藥暴瘦30多斤

勇者歸來!看株洲醫生如何在非洲救死扶傷/組圖

“黑了,瘦了好多。”張威回國後,同事都表示認不出來了。張威說,現在出去辦事出示身份證的時候,也經常被懷疑是否是本人。其實,這次減重,張威經歷了一場生死劫。

險情發生在去年12月,那天,王衛平、張威給一名股骨頭壞死的病人進行髖關節置換手術。手術中,張威不慎被手術刀扎破了手指,同時眼裡濺入了病人的血液。

津巴布韋有1300多萬人口,其中27%的民眾感染了艾滋病。王衛平說,做手術感染艾滋病,是援非醫生面臨的最大的風險。“很多患者不知道自己是艾滋病患者,而艾滋病不是津巴布韋的術前必查項目。”

王衛平介紹,“當地的護士十分著急,希望張威停止手術,立即處理傷口,但張威還是執意要把手術做完。”

勇者歸來!看株洲醫生如何在非洲救死扶傷/組圖

手術持續了2個多小時,直到手術結束後張威才接受了傷口清理。不久,一條驚人的消息傳來:經檢查,病人為艾滋病患者。“最害怕的是家人為自己擔心。”得到這一消息後,為了不讓領導、家人和同事擔心,張威選擇隱瞞了這件事情。為了抵擋病毒的侵入,張威不得不服用艾滋病病毒阻斷藥物,這個藥對肝功能損害很大,吃了一個多月,張威通身蠟黃,體重下降厲害,瘦了30多斤。萬幸的是,張威得到了幸運之神的眷顧。經後來多次檢查,他都沒有被艾滋病毒感染。等到多次檢查結果無恙後,張威才敢把這次險情告訴家人。

勇者歸來!看株洲醫生如何在非洲救死扶傷/組圖

張威說,援非的經歷可以說是完成了他一直以來的一個夙願。但遠在萬里之外,對家人有著無以復加的思念。一天傍晚6點多(國內時間晚上12點多),張威接到了媽媽的來電,他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上,這個點打電話,家裡不會出事了吧?”電話接通後,我媽媽說特別想我,想到睡不著覺。”回憶起這一幕,張威眼眶紅了,哽咽到說不出話來。

“看到他們渴望的眼神,就只想多看幾個病人。”

勇者歸來!看株洲醫生如何在非洲救死扶傷/組圖

據瞭解,津巴布韋就醫實行預約制,一般預約流程要兩三個月。因此,很多需要救治的病人都沒有機會到醫院看病診治,醫療隊每一次外出義診對非洲人民來說都彌足珍貴。“從早上一天亮,就有幾千人排隊載歌載舞歡迎我們,那種場面很感動,這種友誼很難用語言來表達。”至今回想這些畫面,王衛平都感慨萬分。

他們經常跋涉1千多公里去鄉村義診,有時候開車都要一整天,醫療隊每到一處就診,就有上千名的非洲人民排隊等候。“看到當地民眾渴望的眼神,就只想多看幾個病人。”從早上6點一直看到晚上9—10點,醫療隊的同志連吃飯都顧不上。

廢舊利用,建起超聲工作站

勇者歸來!看株洲醫生如何在非洲救死扶傷/組圖

13個月的時間裡,援塞拉利昂醫療隊員潘勇完成超聲檢查8000餘人次。

位於西非的塞拉利昂,是一個有700多萬人口的國家,這裡瘧疾、傷寒、艾滋病盛行,2012年人均壽命只有48歲,2014年遭遇了埃博拉病毒肆虐。去年,全國持證醫生不足100人。

一到中塞友好醫院,援塞拉利昂醫療隊員潘勇就發現當地還是手寫超聲報告,不僅低效而且不規範。為改變現狀,潘勇苦思冥想開發了一套能提供中英雙語圖文報告的超聲工作站。

勇者歸來!看株洲醫生如何在非洲救死扶傷/組圖

潘勇與非洲人民合影。

為此,通過近一個月的時間查閱資料,並且與國內頻繁交流求助,潘勇以中文報告為基礎,成功整理出塞拉利昂常見疾病的英文報告模板。在隊友們的幫助下,廢舊利用,通過大量測試庫房各種設備和數據線,拼湊出一套能正常使用的打印機和臺式電腦。最後,採取手機拍照,然後使用電腦、手機雙用U盤作介質的方法,實現了超聲圖像和電腦之間的傳輸。當塞拉利昂第一份與國內同款的超聲圖文報告新鮮出爐時,醫護人員和患者都不約而同的豎起了大拇指。

勇者歸來!看株洲醫生如何在非洲救死扶傷/組圖

潘勇與非洲醫護人員合影

在援非期間,潘勇的父親離開了人世,母親則因為車禍受傷。為了不讓他擔心,妻子在事後才告訴他。潘勇得知情況後心情十分的低落和難過,那段時間常常失眠,作為家中獨子,沒有能見到父親最後一面,沒能守護在因車禍受傷母親的身邊,潘勇內心充滿愧疚。

"傳、幫、帶",傳播中國文化

勇者歸來!看株洲醫生如何在非洲救死扶傷/組圖

檢驗科副主任技師楊耀永向非洲醫生傳授檢驗知識。

楊耀永介紹,塞拉利昂當地生活條件很差,他洗了七個月的冷水澡,水裡面都是泥,頭髮洗都洗不乾淨。當地經常只有白天有電,還常常停電10多次,打著手電做手術也是常事。

勇者歸來!看株洲醫生如何在非洲救死扶傷/組圖

工作中的楊耀永。

楊耀永發現無論從硬件設施到制度流程,中塞友好醫院檢驗科都沒有科學規範的管理,而醫務人員的基本理論知識也參差不齊。"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為此楊耀永要留下一支帶不走的隊伍。13個月的時間,不間斷地進行"傳、幫、帶"和"一對一"教學,在帶教過程中也時常向他們講述中國文化、中國醫生成長故事。“教他們加減法、中文,每天一到辦公室他們就會說 ‘ 早上好’,大家都很開心。” 楊耀永說。

楊耀永說唯一讓他覺得愧疚的是在女兒高三這一年沒有陪伴在身邊,但是懂事的女兒每次在視頻的時候都笑著說“爸爸你安心的工作,我會在家好好努力的。”

【記者手記】

“大愛無疆 勇者歸來”,見面會上初看到這幾個字時我是比較無感的,但聽了他們的故事,我才發現,每一位援非醫生都是一位戰士、一位使者。他們每天都在與疾病、習慣、思念進行對抗,每天都在傳播醫療技術、中國文化……他們和我們一樣,有年邁的父母需要照顧、年幼的子女需要呵護,但不一樣的是,他們心中有對醫生職責的熱烈追求,有消除貧窮、疾病的使命感,因此,他們不願萬里來到了非洲這片熱土,實踐了醫者對職業和人類生命的神聖承諾,用愛澆鑄起了友誼的橋樑,用行動書寫出了“愛無國界 大愛無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