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改委联合央行重拳出击“失信主体” 互金“老赖”或将无处可逃

华南新闻中心 李秀华 发自深圳

和讯网消息 8月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和人民银行办公厅联合发布了《关于对失信主体加强信用监管的通知》,明确建立失信行为限期整改制度、建立失信提示、警示约谈制度、全面落实失信联合惩戒措施、追溯失信单位负责人责任等,“建立联合激励与惩戒机制,使守信者一路绿灯,失信者处处受限”。

互金等领域“老赖”屡禁不止 监管再拔“利剑”

和讯网注意到,近期,包括北京、上海、浙江、深圳、广州等网贷大城,接连被爆出网贷平台“爆雷”的情况。据不完全统计,7月停业及问题平台数量为218家,其中问题平台165家(包括提现困难143家、跑路19家、经侦介入3家),停业转型平台53家。

从上述出现问题的平台所发布的公告来看,和讯网注意到,大部分平台把其中一个原因皆指向借款人恶意不还款,存在逃废债行为。礼德财富更是在8月2日发布了《关于提醒逾期借款人勿恶意逃废债的公告》,公布了81个逾期项目信息,包括借款人(单位或个人)、借款人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或身份证信息等,并明确表示借款人“若拒不履行还款义务的,将在生活、工作中遭受包括出入境遭到限制或禁止等五种限制。”

另外,据凭安信用2017年7月份的研究报告显示,根据自身失信人群数据信息库和大数据模型,针对“老赖群体”进行多维度数据化分析和监测研究。研究采取抽样调研的方式,原始样本数据库来自于凭安信用风控平台近千家互金机构用户数据,抽取样本失信时间跨度为2年,抽取样本数量1500万条。上述研究发现,在抽取的1500万条样本中,有近35万被确认标记为失信人,且至今仍广泛活跃在各类金融机构。

人人聚财创始人兼CEO许建文表示,就现阶段网贷行业来说,失信问题最突出的表现是少数借款人趁行业洗牌期设法躲债的行为。比如有的借款人抓住监管打击暴力催收的时机,逃避正规的催收行为;还有个别借款人原本还款正常,但看到平台出现问题后不想还钱,变成老赖;甚至还有故意夸大平台问题、制造恐慌情绪的极端情况。这不仅损害了投资人的合法权益,也为正规稳健运营的平台带来不小压力。

“同时,互联网金融行业长期存在信息孤岛问题,由于央行征信记录覆盖缺失以及各平台客户数据无法打通,给“多头借贷”留下了投机空间,埋下了不小的风险隐患”,许建文表示。

针对目前包括互金领域较为密集式的失信现象,8月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和人民银行办公厅联合发布了《关于对失信主体加强信用监管的通知》,明确表示,“加快构建以信用为核心的新型市场监管机制,关键在加强对失信主体的信用监管。”

广州市普惠金融协会执行秘书长肖清源表示,最近不管是P2P行业还是私募理财等都出现了不少因为老赖而引起的公司倒闭,投资人损失的情况,从监管的角度出此文件也很正常,主要也是想给各种老赖一种警示。

许建文表示,政府监管部门此次联合发文,不仅明确了失信主体加强信用监管的方向,还规范了系列制度安排,具有强执行性,将对失信人、逃废债主体形成一定的制约压力,将加大失信成本,对失信借款人产生震慑作用,也有助于网贷信用体系及投资者信心的构建。

十多项举措直指“失信主体” 互金老赖或再难逃

尽管“老赖”屡禁不止,然而,在此次通知列举的十多项举措的共同作用下,包括互联网金融领域在内的“老赖”或将无处可逃。

通知表示,一方面要促使失信主体加快整改失信行为、消除不良影响、修复自身信用;另一方面要加大失信成本,引导各类主体依法诚信经营,保持良好的信用记录。通过一系列制度安排,加快化解存量失信行为的社会影响,建立防范和减少增量失信行为发生的长效机制,实现标本兼治,全面增强市场监管能力,增进各类主体诚信意识,提升全社会诚信水平。

和讯网注意到,此次通知关于信用监管的主要举措包括:建立失信行为限期整改制度、建立失信提示、警示约谈制度、建立健全失信信息公示制度、完善失信信息共享制度、健全失信信息定向推送制度、完善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建立失信单位负责人责任追溯制度等十几项措施指导。

其中,“全面落实失信联合惩戒措施”明确表示,各省级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牵头单位参考国家有关部门签署的失信联合惩戒合作备忘录,制定区域性失信联合惩戒措施清单,推动相关部门将查询信用信息、限制约束失信主体嵌入行政管理、公共服务的工作流程。国家和地方各级公共信用信息中心要依托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开发失信联合惩戒子系统,实现失信联合惩戒发起—响应—反馈的自动化,及时归集上报失信联合惩戒案例。在认真落实各项行政性惩戒措施的同时,要依法依规将失信信息与行业协会商会、信用服务机构、金融机构、新闻媒体等充分共享,推动市场性、行业性、社会性惩戒措施落实落地,加快构建“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信用惩戒大格局。

风车理财的创始人兼CEO曾瑜辉表示,此次监管发文中习总书记直接提出了构建“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信用惩戒大格局的要求。另外,文中就失信主体惩戒、整改、警示和公示,以及信用信息共享、行业协会自律监管、信用服务机构协同等诸多方面均提出了重要的指导意见。这些信息和举措都将对失信主体产生很大的震慑作用,同时对国家信用体系的建设也将会是股强大的推动力。未来,整个社会的诚信状况将有望得到显著的改善。

而具体到网贷领域尤其是近期包括各地方互金协会和各大网贷平台皆在“声讨”逃废债行为,肖清源表示,其实从国家层面出现类似关于老赖的警示文件也不少,但是具体到落地层面的实际事项还比较少,对于企业来说核心需要的更多是一个可以操作、成本可控的具体措施,而不是完全只能通过诉讼来解决。如果没有具体落地措施,相信最多也就行业兴奋一下,对于老赖没有什么影响,更希望各地能够快速制定落地措施。

在曾瑜辉看来,逃废债行为并非近期才有的现象,长期以来一直存在,但此前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近期由于降杠杆、催收方式限制等因素共同作用下,网贷行业进入了一个逃废债行为的高发期,给行业造成了很大的冲击,甚至已经影响到了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国家发改委、央行此次联合起来,对“失信主体”重拳出击,意义非常重大,有望将行业从群体性失信的不良之风中解救出来,对投资人来说也是个很大的利好,逾期、坏账、爆雷等现象有望得到显著改善。

除了监管部门的有力举措之外,构建良好信用体系,也离不开行业人士努力。在许建文看来,在网贷近月爆雷风波下,行业也亟需恢复良性的信任循环,结合政府的力量和市场化机制,发挥好征信数据、信用信息共享的作用,同时平台也需要持续促进风控体系的优化,包括加强科技的力量严控贷后,从根本上保障投资人的合法权益。

关于本篇文章的更多报道,我们已在【和讯财经APP】上刊登,应用商店搜索“和讯财经”,下载并参与猜指数活动赢取京东卡和万元现金大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