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症状去生活 价值观澄清在认知行为治疗中的使用

带着症状去生活 价值观澄清在认知行为治疗中的使用

价值观澄清技术一般在认知行为疗法 (CBT)以及ACT承诺与接纳疗法中使用,旨在帮助来访者了解他们的价值系统。该文章将介绍什么是价值观澄清理论,以及为什么在CBT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最后,这篇文章还会告诉你如何在治疗中使用价值观澄清技术。

什么是价值观澄清?

价值是“指导我们心理过程和行为的基本态度”,从而“产生一种信念,即生活是有意义的;还可作为评估个体行为是否有意义的方式,也就是与个体的价值体系是否一致”(Vyskocilova et al., 2015)。

价值观澄清是CBT治疗的一部分,帮助来访者确认自己的个人价值系统,根于意义的重要程度建立价值等级体系。价值系统一般用于为来访者设定治疗目标,帮助来访者走出舒适区以提高生活质量。

为何价值观澄清在CBT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了解来访者的价值观对于提心理治疗来说十分重要。对英格兰寻求心理治疗的个体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研究人群中最常见的抱怨就是“他们只是完成了治疗,但并没有带来深刻的影响”以及个体“想要被倾听、确认他们的经历被重视,想被视为一个人而不是一系列的症状,能看到康复的希望” (Brabban等, 2017)。

价值观澄清技术在 CBT中尤其重要,因为某些人将认知行为治疗CBT视为一种“过分强调技术或治疗策略而不太重视治疗关系和病人价值观的心理干预方式”。

价值观澄清技术也可在CBT(以及其他治疗干预措施)中作为一个测量工具。也即是说,正在接受CBT治疗的患者可以在治疗初期列出自己的治疗目标,然后基于这些目标评估治疗的效果如何(Heapy 等, 2018);这是治疗效果的主观评价手段。

接纳和承诺疗法中(ACT)--CBT的某种模式--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增加心理灵活性(心理韧性),接纳消极的个人体验(如痛苦和沮丧),明确个人价值目标,来有效行动和有效生活的能力 ”(Wicksell 等, 2007)。

那些正在接受CBT治疗并能意识到自己价值观的个体可以将这些价值观作为接纳痛苦情绪的一种方式,如克服羞愧感去完成所必须的社交生活。特别是在暴露疗法中,当个体为了长久的幸福而必须面对短期的不适感。

因为价值系统可以是“部分或完全无意识的”(Vyskocilova 等,2015),价值观澄清对于患者和治疗师来说都是一个有益的练习。也就是说,

价值观澄清技术可以帮助治疗师(包括患者本人)更好地理解病人的治疗目标(以及患者的人生目标),即使来访者的价值观是无意识的,它也可以起到同样的作用。因为价值系统可能是无意识的,所以价值观澄清技术无论在日常生活或治疗中都可起到治疗效果。

15+ 种个人&核心价值

个人价值包括(Frankl, 1963; Vyskocilova 等, 2015):

创造性价值观

o 工作

o 创造新事物

经验性价值观

o 欣赏美好 (自然、音乐等)

o 爱

态度性价值观

o 对难以避免的事件的态度,如疾病、死亡和“丧失”(如丢失工作)

o 对道德的看法

o 对承受痛苦的意义的态度

人际关系价值观

o 珍惜与恋人之间的亲密关系

o 重视与父母、孩子和其他建庭成员的关系

o 珍惜友谊

成就价值观

o 重视职业生涯规划

o 重视教育、专业和个人成长

娱乐消遣价值观

o 珍惜空闲时间、爱好和娱乐活动

o重视慈善和公益活动

健康价值观

o重视躯体健康

o重视心理健康

o重视精神需求

带着症状去生活 价值观澄清在认知行为治疗中的使用

道德困境对A价值系统的影响

“道德两难Moral dilemmas”是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在青春期时,个体“基于每日生活经验发展他们的道德自我概念,在应对新挑战和社会影响时,必须自己进行决策以及管理行为”(Paciello 等, 2013)。

换句话说,当他们对人际关系感到不适或作出伤害人际关系的事时,道德困境通过迫使个体思考自己的价值观来帮助其塑造改善自己的价值系统。

清晰且明确的的价值观可帮助个体“反思道德两难”(Vyskocilova 等, 2015)。另一方面,那些价值观不易确定或存在矛盾价值观的个体,道德困境会令他们产生压力和焦虑,甚至是无助感。因此,价值观是个很有效的工具,可以帮助个体在低风险的环境里完善他们的价值系统。

一项价值观澄清计划包括以下7个步骤(Twohig & Crosby, 2008; Vyskocilova 等, 2015):

o 与社会压力保持距离:帮助来访者将自己的动机和渴望与周围他人和社会的期望区分开来,明确自己内在动机与渴望

o 与来访者共同定义价值观:解释价值观和目标之间的区别,如价值观是不可达成的,而目标可以,但价值观可用来设定目标;

o 定义个人价值观:帮助来访者确定自己的价值观

o 个体价值观的重要性:帮助来访者理清相对于他人的价值观,自己的价值观有多么重要;

o 确定来访者目前的行为是否与相关价值观一致:需要来访者自己评估行为与价值观的一致性;

o 选择与价值观相符的短期目标:为来访者制定与其价值观一致的目标;

o 根据目标和价值观行事:基于二者的价值观,使用CBT技术,治疗师和来访者在治疗过程中共同实现基于价值观的目标。

另一方面,针对慢性疼痛患者的价值观澄清技术包括以下步骤(Andersen 等, 2015):

o 与朋友和家人谈论你所诊视的价值观;

o 了解价值观是如何影响你生活的方方面面;

o 讨论价值观应该如何指导个体的行为活动,但心理障碍可能会抑制基于价值观的行为活动。

3份价值观澄清工作表&活动

对于那些想要自己使用价值观澄清技术的个体来说,以下是几份有效的工作表:

Therapist Aid工作表

这份工作表列出大量事先预定好的价值观,使用者从中选取最重视的十项并对它们进行排序。该工作表不仅仅是帮助个体识别他们的价值观,还能分辨出相对重要程度。这是了解个体价值体系的重要一步。

带着症状去生活 价值观澄清在认知行为治疗中的使用

PsychPoint工作表

该工作表是上述工作表的深化版本,确定个体的核心价值,同时也询问其父母的核心价值观以及个体生活的其他方面,如生活中学到的教训。这是了解个体核心价值的一种很好的方式,以及了解个体为何会持有如此价值观。

明确价值观

这是另外一份价值观澄清工作表,其包含的信息多于上述两工作表。该工作表包括价值澄清信息,也提及了价值澄清的相关练习,名为“Bull's eye”,个体可以评估自己在生活中各个方面是否有按照自己珍视的价值观来行事。对于任何想了解自己不同生活领域的价值观和价值澄清的个体来说,这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带着症状去生活 价值观澄清在认知行为治疗中的使用

结语

价值观澄清是CBT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因为它可以帮助治疗师和来访者制定治疗的终极目标。治疗师还会利用来访者的价值观促使他们相信:最初因生活方式改变而产生的不适感是利大于弊的。

当我们不确定自己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时,可能治疗会加重某些症状的恶化。首先,价值观的不确定会导致压力和焦虑情绪;更严重可能会导致我们做出与自己价值观相违背的行为,进一步加重压力和焦虑情绪(可能还会伴随内疚)。基于以上原因,我们需了解自己的价值观(无论是什么),并根据其行事。

作者:王翼 刘悦(VXID:wypsychology)

参考文献:

  • Andersen, T.E., Ravn, S.L., Roessler, K.K. (2015). Value-based cognitive-behavioural therapy for the prevention of chronic whiplash associated disorders: protocol of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BMC Muscoloskeletal Disorders, 16(1), 232. doi:10.1186/s12891-015-0687-y
  • Brabban, A., Byrne, R., Longden, E., Morrison, A.P. (2017). The importance of human relationships, ethics and recovery-oriented values in the delivery of CBT for people with psychosis. Psychosis-Psychological Social and Integrative Approaches, 9(2), 157-166. doi:10.1080/17522439.2016.1259648
  • Frankl, V.E. (1963). Man's search for meaning: an introduction to logotherapy. New York: Washington Square Press.
  • Heapy, A.A., Wandner, L., Driscoll, M.A., LaChappelle, K., Czlapinski, R., Fenton, B.T., Piette, J.D., Aikens, J.E., Janevic, M.R., Kerns, R.D. (2018). Developing a typology of patient-generated behavioral goals for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for chronic pain (CBT-CP): classification and predicting outcomes. Journal of Behavioral Medicine, 41(2), 174-185. doi:10.1007/s10865-017-9885-4
  • Paciello, M., Fida, R., Tramontano, C., Cole, E., Cerniglia, L. (2013). Moral dilemma in adolescence: The role of alues, prosocial moral reasoning and moral disengagement in helping decision making. European Journal of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10(2), 190-205. doi:10.1080/17405629.2012.759099
  • Twohig, M.P., Crosby J.M. (2008). Values Clarification. In O’Donohue, W.T., Fisher, J.E. (Eds.), Cognitive Behavior Therapy: Applying Empirically Supported Techniques in Your Practice (2nd ed.) (583-588). Hoboken, NJ: Wiley & Sons
  • Vyskocilova, J., Prasko, J., Ociskova, M., Sedlackova, Z., Mozny, P. (2015). Values and values work in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Activitas Nervosa Superior Rediviva, 57(1-2), 40-48.
  • Wicksell, R.K., Ahlqvist, J., Bring, A., Melin, L., Olsson, G.L. (2007). Can Exposure and Acceptance Strategies Improve Functioning and Life Satisfaction in People with Chronic Pain and Whiplash-Associated Disorders (WAD)?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Cognitive Behaviour Therapy, 37(3), 169-182. doi:10.1080/1650607080207897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