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你爱做的事情钱就来了” 信了你就错了!

眼下毕业季已经到了,有些同学早早地实习转正签了三方协议,落地就业了。但总有些同学到现在还没有方向,还在焦虑:我到底适合什么样的工作?我该怎么找工作?

“做你爱做的事情钱就来了” 信了你就错了!

针对应届毕业生这个终极之问,乔布斯在世时,对斯坦福大学的毕业生有过这样解答:

"你需要找到你所爱的东西……成就大事的唯一方法就是热爱自己所做的事情。如果你还没有找到,那么就继续去找,不要停下来。"

斯坦福大学通讯报社说:乔布斯督促毕业生要追求自己的激情与梦想,这样就能找到那份能够从业一生的工作。

“做你爱做的事情钱就来了” 信了你就错了!

教父 乔布斯

追求梦想没错,但是通过追求激情来找工作真的可行吗?

事实是连说这句话的乔布斯本人都不是这么做的。

“做你爱做的事情钱就来了” 信了你就错了!

年轻时的乔布斯

乔布斯的大学生涯是在里德学院度过的,这是一所在俄亥俄州久负盛名的文科高校,其地位如同我国人文社科大档头的人民大学。当时的乔布斯对商业和电子都不怎么感兴趣,反而是在研究西方历史和舞蹈,是个典型的文科男。更令人无法想象的是文科高才生老乔在入学一年后就辍学去了克利须那神庙,成了校园中的奇葩。(你能想象中国人民大学的学生辍学去北京白云观当道士吗)过不了几个月,他就已经过到了要靠救济度日的地步了,实在坐不住才开始去找能糊口的工作。之后他在老家加利福尼亚找了一家夜班工作,但是没上几天班他就去了洛斯拉图禅修中心开始修行。这时的大学生乔布斯和他的苹果根本八竿子打不着,一直得到一年后,他从印度修行回家遇到了沃兹尼亚克(苹果联合创始人之一)。沃兹尼亚克当时正在着手设计一个终端设备来卖给客户,但是他对商业方面一窍不通,于是他让老朋友乔布斯来帮他的忙,这个忙一帮,帮出了苹果公司。

“做你爱做的事情钱就来了” 信了你就错了!

乔布斯与沃兹在一起

故事讲完了,我们发现穷学生乔布斯的激情和兴趣不在商业和电子行业,而是在历史和东方神秘主义,并为此辍学去修行。他的内心和我们的大学生一样矛盾,他追求心灵上的启迪,而接触电子行业不过是个偶然的契机。他正在的事业并不是在大学阶段找到的,而是在辍学后偶然接触到的。所以我们从乔布斯自己的经历来看,工作确实不是靠追求激情找来的。

我们大部分人都有这么一个固化思维:天底下一定存在这样一份工作,它的各方面与我们自身的性格、能力、思维方式等方面都100%的匹配,而且这份工作能够激发我们工作的动力和激情,我们需要做的就是终其一身去把它找到。这就叫激情假设

但是真的有一份工作可以激发我们的激情吗,乔布斯的激情来自于后来的苹果吗?并不是,他的激情来自于历史学和东方神秘学。可能有人说乔布斯是个例,那我们来看看样本数据。

加拿大心理学家罗伯特 瓦勒朗曾经对539名加拿大大学生展开过一场大规模调查,调查的内容是:你们是否有激情,如果有是哪方面的激情?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都有激情,但是有不到4%与工作有关,剩余的96%都是某种兴趣爱好,比如艺术和运动。到此激情假设被证伪了。原来激发工作动力的并不是与我们自己激情匹配的工作,那是什么呢?

“做你爱做的事情钱就来了” 信了你就错了!

我们想象中激情

真正能够激发我们工作激情的是来自于工作中的成就感,而不是工作本身。回想我们的学生生涯,当我们花几个小时的事件解出数学卷子的最后一道大题,那种如同登上极乐世界的感觉是什么,是成就感,有了成就感我们还会抱怨工作有多幸苦吗?再想想,解出这道大题后大多数学霸都会以"不难,还好"的口气告诉周边的同学,然后等他们来请教自己,于是周围的同学会说"学霸!好厉害哦",你看又一层成就感来了,有了这么多成就感,难道还会消极懈怠吗?不可能嘛。

激情来自于成就感,而成就感来自于技能

数学学得好,解题思路培养得好才有可能算得出大题,一样的职业技能学的好才会有成就感。

有人会说了:那我不喜欢我的专业啊,也不想学相应的职业技能那怎么办?

“做你爱做的事情钱就来了” 信了你就错了!

高考填志愿犹如是在给人生下赌注

我们来看,乔布斯辍学后去修行了,他哪来的技能,他的技能是在和沃兹尼亚克相遇之后才培养起来的。技能不一定来自于专业,也可以来自于当下的兴趣与爱好。比如有些人喜欢写耽美小说,这就令他们掌握了文案技能,也许当哪天他们打算做文字类的工作时就可以派上大用处;再比如有些人在大学里辩论赛打得好,那么这种较强的逻辑能力也可以在他将来的工作上派上大用处,这些技能虽然和今后的工作不一定完全相关,但是却依然重要。抓住眼下与自己已然匹配的技能,才能在人生契机来临时抓住它。

大学生们,你们的人生才刚刚开始,可以先不急着寻找,好吗。

参考书目:Cal Newport 《优秀到不能被忽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