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小兒百病「積食」爲先」,怎樣分辨寶寶積食?

yuzuki


積食是中醫病症中的一種,常見於幼兒,是由於進食過多,脾胃不能在短時間內將大量的食物消化吸收掉,瘀滯在消化道而引起的以消化道症狀為主的病症,嚴重者可能伴有全身症狀。


寶貝積食的表現主要以腸道症狀為主,如食慾減退,對食物不感興趣,有口臭,胃院脹滿,摸之如鼓,大便腥臭,大便帶有明顯的腐敗的氣味,大便次數增多,舌苔厚膩,嘴唇發紅,晚上睡覺不踏實等多種症狀同時出現,嚴重者可以會伴有發燒,咳嗽等其他症狀。


寶貝一旦了現積該如何進行調理?

首先要暫停高蛋白,高脂肪,高糖食物,家長可以先回顧一下積食前的包含,找出引起積食的原因。如果是碳水化合物引起的積食,在飲食上應該安排富含維生素B1 B2、鉀、鎂等促進腸道蠕動改善積食,可以安排些小米粥、焦米糊給孩子食用;如果是由於蛋白質、脂肪引發的積食,採則需要安排富含果酸的食物,如山楂水,陳皮水等,以達到解油化積的效果。


在積食中每天要補充充足的溫開水來幫助胃裡填寫多食物更好的向下運行,促進上腸的消化和吸收,喝水量就是基礎喝水量的2倍,以溫開水為主;另外適當的活動能促進腸道蠕動,增強消化能力,隨後每天加強運動,以進一步改善消化系統功能,增強體質,避免孩子經常發和積食。


兒童營養師魏維


寶寶積食的症狀

寶寶積食現象爸爸媽媽護理寶寶的過程中是十分常見的,以嬰幼兒發病率較高。多因吃東西不自節,或餵養不當,或過食生冷瓜果及難以消化食物,造成食物停滯於腸胃,損傷脾胃形成的。寶寶積食對身體影響比較大,同時也伴有十分難受的表現。那具體會有怎樣的症狀表現呢?請一起來了解:

1、厭食,飯入口後久含不呑,吃一頓飯要很長時間。

2、消化功能不好,容易腹脹、大便硬結或腹瀉。

3、免疫力低,經常反覆感冒、咳嗽,甚至肺炎。

4、煩躁易哭,難以入睡或睡不安寧,動則大汗淋漓或入睡汗多。

5、寶寶鼻樑兩側發青、舌苔又厚又白,還能聞到呼出的口氣中有酸腐味。生長不良,面黃瘦弱,小便短黃或清長,大便酸臭或溏薄。

寶寶積食常見的會引起噁心、嘔吐、食慾不振、厭食、腹脹、腹痛、口臭、手足發燒、皮色發黃、精神萎靡等症狀。如有以上症狀就證明寶寶積食了,這時就該採取適當的措施幫助寶寶消食。積食不僅讓寶寶吃不好,睡不安,長久的積累讓寶寶小小的身體也扛不住。

寶寶積食的危害

很多時候,爸爸媽媽會被孩子突然的不愛吃飯、腹漲、腹瀉、腹痛、晚上哭鬧、體質消瘦、感冒、咳嗽弄得焦頭爛額又不知道寶寶怎麼回事,吃藥打針不出根?其實這都是食積在作怪!

寶寶積食問題不可小覷,因為孩子食積、蟲積乃百病之源,在治療嬰幼兒童疾病時,應首先排除食積、蟲積病因才能事半功倍!積食因寶寶飲食過快過多,暴食暴飲、多食生冷、肥甘食品等所引起,它給寶寶的身體帶來的危害並非一兩天的事,如果沒有及時治療的話可能會影響到孩子的消化系統。而其具體危害表現如下:

1 、胃積熱攻到肝,舌苔黃厚燥,引起情緒急噪,好動,晚上12點到4點輕者不睡覺,重者哭鬧,噁心不想吃飯,只吃生冷零食;

2、胃積熱攻到脾,舌苔白厚,引起脾虛導致腹瀉、消化不良、吸收不好;

3、胃積熱攻到腸,舌首黑燥,引起腹漲,形成腸痙孿、痢疾、下垂;

4、胃積熱攻到肺引起易感冒,咳嗽、氣喘造成過敏性支氣管炎、哮喘、肺炎、抵抗力差:

5、胃積熱攻到心,引起舌尖邊紅燥、花舌苔、口腔潰瘍;

6、食積攻到腎,舌答光滑,頭髮焦黃,打溜,面口無光澤,體制消瘦,多汗乏離,身體嬌小;

中國兒科專家稱寶寶積食為百病之源,對寶寶的健康成長影響重大,家長髮現諸如積食現象時必須及時處理病根,才能保證寶寶茁壯成長,同時,建議家長養成定期為寶寶消食積的良好育兒習慣。 相關閱讀:小兒積食影響健康,來學習如何消掉“小肚腩”

寶寶積食怎麼辦?

一、按捏療法:簡單易學的消食推拿

當寶寶積食或消化不良時,媽媽可以給孩子捏捏積。捏積是兒科常見的治療方法,因為捏的部位為脊椎,也被稱為“捏脊”,可以治療多種常見疾病,包括小孩厭食、腹痛、嘔吐、便秘以及小孩脾氣急躁、睡不踏實、愛哭鬧等。以下是按捏療法的步驟,媽媽們,趕緊動手學一學吧!

1、捏脊:讓寶寶面孔朝下平臥,家長用兩隻手的拇指、食指和中指捏其脊柱兩側,隨捏隨按,由下而上,再由上而下,捏3-5遍,每晚一次。

2、揉中脘:胸中與肚臍連線的二分之一處,即是中脘穴位。家長用手掌根旋轉按揉,每日兩次。

3、摩湧泉:足底心即是湧泉穴。家長以拇指壓按湧泉穴,旋轉按摩30-50下,每日兩次。

二、運動療法:吃飽就該走一走

適當的運動可以促進腸胃蠕動,有助於消化。過年吃多了,不妨帶寶寶戶外活動一下,既有利於健康,又能促進親子感情!小編為您的寶寶推薦:

1、戶外活動。堅持讓寶寶做戶外活動,可以帶寶寶到公園跑跑步、打打球,稍微大點的孩子,可以讓他們騎騎自行車。在冬天裡,選擇陽光明媚的時候,帶寶寶到戶外曬曬太陽。每天讓孩子出去活動半小時到一小時。

2、飯後散步。寶寶吃飽了,要讓寶寶活動活動,不要一吃飽就坐著或睡著,最好飯後去散散步,這樣有助於寶寶的消化。

三、藥物療法:不同體質用藥不同

除了按摩和運動外,有時也可藉助藥物去治療寶寶的積食。但不同病情症狀適用不同的藥物,媽媽們可千萬不要隨便給寶寶吃藥哦!針對不同體質和情況的寶寶,小編建議可以考慮實用以下藥物:

1、大便幹者:適合肥兒丸、爛積丸等,幫助消積、化滯。

2、內熱者(表現為嘴唇紅、睡覺煩躁、舌苔厚等):適合健兒清解液、小兒清熱寧等,幫助消積、清熱。

3、咳嗽者:適用小兒消積止咳口服液等。

4、嘔吐者:適合藿香正氣等。

四、飲食調節:管住寶寶的嘴巴

以上的方法都可以緩解寶寶積食。但俗話說得好“治標不如治本”,不想讓寶寶承受積食的痛苦,最好的辦法就是要管住寶寶的嘴巴!

如何預防寶寶積食

①調整飲食結構

多吃些易消化、易吸收的食物,不要一味地增加高熱量高脂的食物。讓寶寶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肉,適當增加米食、麵食,高蛋白飲食適量即可,以免增加腸胃負擔。

②七分飽,益健康

無論哪種食物,再有營養也不能吃太多,否則不但不能強健身體,在效果上只會適得其反,弄不好會形成食積、腹瀉等狀況,傷害寶寶的身體。

③三餐定量

給寶寶安排一日三餐要定時定量,不能飢一頓飽一頓,腸胃和人一樣,該休息時休息,該工作時工作,否則會打亂胃腸道生物鐘,影響消化功能正常運轉。

④晚上不要吃得太飽

寶寶白天活動量大,吃東西能消化,但晚上胃蠕動慢了,就容易積食。因此,晚上吃飯別太飽,即使喝牛奶,也要水多一些,奶粉少一點。

⑤睡醒1小時不進食

早上或中午寶寶剛睡醒時,1小時內(至少30分鐘)也不要進食,因為胃腸等內臟從低運轉恢復正常需要一點時間,否則,也無益於消化和吸收。 相關閱讀:小兒積食的三種改善方法。


七媽咪育兒經


對每個家庭來說,每一個小小的新生命無一例外都是家中至寶,因此每個父母對他們的寶寶都是相當重視的,但是思想上的重視是不夠的,還得有行動,即時時刻刻關係寶寶們的身體情況並且懂得分辨寶寶是否出現了問題。積食或許在如今看來是一種小問題,但如果寶寶出現積食情況沒有及時處理的話,那會給寶寶帶來危害。那麼,該如何分辨他們是否積食呢?

要分辨寶寶是否積食,需要從幾個方面入手:

一、觀察寶寶是否睡覺不踏實,如果寶寶在睡眠時不斷翻身,並且有時候還會伴隨咬牙、盜汗等現象,那多半是由於寶寶積食造成;

二、注意寶寶的舌苔是否變厚了,如果出現變厚症狀甚至整個舌頭都變厚了,那毫無疑問寶寶肯定積食了;

三、如果發現寶寶出現口氣重的現象,並且伴隨著味道特別大的酸腐味又或者出現飲食不振,突然對喜愛的食物提不起興趣時,那多半是積食引起的現象;

四、寶寶如果經常性的出現肚子脹、不消化等現象或者排洩次數增多且其排洩物經常發出異樣的惡臭,這些情況下寶寶會出現積食,但由於孩子不會表達,所以經常性的被誤解為肚子疼或者其他症狀;

五、出現積食的寶寶還可能出現一些併發症,例如:嘔吐、發燒、咳嗽等。

對於寶寶積食的分辨問題,以上就是比較詳細的解釋。在這也提醒各位家長,寶寶的消化系統並不像大人那般堅強,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多注意他們的飲食習慣和飲食變化!

三甲醫院工作近10年,臨床經驗豐富。擅長兒科常見病、多發病的診療,尤其新生兒常見疾病及危重症的診療。


醫聯媒體


積食是孩子常見問題的根源!

積食就是因為吃的太多、吃的不當,食物停積在脾胃,運化失調引起消化功能紊亂,損失脾胃,而導致小孩突然發燒、咳嗽、流鼻涕、厭食、煩躁等等系列問題孩子積食了,如果早發現,就可以避免孩子後續的發燒、咳嗽等問題。


1.掌握體溫

每天小孩睡覺後要摸摸他的胸口和腹部是不是比其他地方熱。如果是,就要小心了,因為食積發燒和感冒發燒不同,一般都是胸口先熱起來,這時候量量溫度,通常是368,或者

37度。估計再有兩天,就會發燒了。再者就是胸口、手心、腳心溫度比較高,這在中醫上叫五心煩熱,也是內積化熱的症狀。

2.看大便

每天觀察小孩一天幾次大便,是稀還是稠,色是不是和前一天的不同,有沒有增多次數,如果正一天一次,忽然三次,那也是前兆,不採取措施,第二天估計就拉起肚子來,正常的大便是香蕉條樣的,忽然發綠,或者不成形了,或者有塊狀的都不正常。

3.看舌苔

每天觀察舌苔,如果舌苔忽然變厚,或者一塊紅一塊白,還有黃苔,也是脾胃出問題了。

4.看鼻樑

看孩子的鼻樑上,是不是有青筋,如果平時沒有,忽然出現,那離食積也很近了。


5.看食慾

正每天吃東西很香,忽然食慾不太好,或者不吃,或者挑食。

6.看眼睛

哪兩天眼睛沒精神,象睜不開一樣,

有一小部分是單眼皮忽然變成雙眼皮。

7.看睫毛

正常的睫毛是一根一根微翹,哪兩天睫毛幾根幾根的粘在一起了,是要食積了。

8.看睡眠

如果孩子一般睡眠都很好,這兩天忽然夜裡翻來翻去,一會一醒,那也要注意,中醫有句話叫胃不和而臥不寧。

9.嘔吐症狀

吃點東西就吐,這已經嚴重了,胃主升清,脾主肅降,現在不降反升。

10.咳嗽

脾為生痰之源,肺為貯痰之器。積食過久,脾胃虛弱,日久就容易生痰,導致咳嗽不止。

11.口氣

孩子這兩天忽然口氣很重,那也是食積了。

12.腹漲

肚子沒吃什麼東西,肚子也很漲,那也是食積了。

13.反覆呼吸道感染、扁桃體發炎。

積食的時候容易“化火”,而火的特性是向上的,所以就會上攻到扁桃體,小孩子就容易反覆扁桃體發炎,呼吸道感染。


用戶60120511249


積食是指中醫的一個病症,主要是指小兒乳食過量,損傷脾胃,使乳食停滯於中焦所形成的胃腸疾患。

【關注中依谷,讓健康與你和家人同行】

積食一症多發生於嬰幼兒,主要表現為腹部脹滿、大便乾燥或酸臭、矢氣臭穢、噯氣酸腐、肚腹脹熱。

【關注中依谷,讓健康與你和家人同行】

從食慾看:

  • 中醫講“傷食者,必惡食:內有所積,外必有所惡”,這往往是食物積在胃部,胃不能受納了。此時往往處於積滯的初期。有的孩子會沒有胃口,一點東西都不想吃。醫聖張仲景把這種方法稱為“損谷”,他說這類病人“損谷自愈",損谷就是少吃東西的意思,可惜現在的家長能做到的太少了,生怕自己孩子餓著了。

  • 孩子食慾超強,特別能吃,可是還是很瘦:中醫講“胃有熱則消谷善飢”,這類孩子往往由於經常食用高熱量的食物,導致積滯的時間長了化熱,不僅有食積而且多伴有胃熱,所以就“善飢”餓得特別快,但孩子本來就“脾常不足”,就是說脾臟的運化功能本來就弱,再加上積滯在脾胃,脾臟又無力運化,身體吸收不到營養,最終就會形成惡性循環,越吃越積,越積越吃,直到積熱達到一定程度,往往比較容易上呼吸道感染,而家長往往也認為是孩子抵抗力低,亂用補藥希望能提高孩子的免疫力。

  • 孩子看似食慾很旺盛,經常吵著餓可是吃一點就飽了而且胃脹不消化。——“脾胃陰虛則飢而不欲飲食”,也就是說如果病人的得了脾胃陰虛病,就會出現飢餓但卻不想吃東西的情況,可由於孩子本來對飢飽在大腦中就沒有什麼概念,餓了或者有好吃的就要吃,就會出現吃了不消化的情況。

這類孩子往往由於積食時間長而且治療時間也比較長,用藥不當,傷了脾胃的陰液, 造成舊積未除,反而傷了正氣。而此時家長醫生往往也以為孩子的積食已經好轉,從 沒食慾到食慾超強,這不是好轉嗎?

  • 看舌苔

積食的孩子舌苔中間會變的很厚(尤其是舌頭的中間和後邊)——有的甚至會全部變厚,有的孩子只在舌頭中間出現一個硬幣樣的黃苔而周圍沒有舌苔,這種情況雖然也有積食但往往不是單純的積食通常還伴有脾胃陰傷。


從孩子嘴裡的氣味來看

  • 積食的孩子通常口腔會有異味,這是因為胃氣不降導致的,敏感的家長也許會發現。

看睡姿

  • 積食的孩子,睡覺的時候往往喜歡趴著睡,而且多有夜裡睡覺不踏實的情況出現。


看手掌心溫度

  • 積食的孩子,往往容易手心發熱,甚至出汗,而手背不熱,細心的家長也會發現。這種孩子往往不是單純的積食,通常還伴有胃熱。

看眼袋

  • 平時喜歡吃肉食的孩子,食肉過量導致肉積日久,往往下眼袋大,而且有暗紅色。此類小孩往往積滯日久已經傷了脾胃陰液了,此時治療應該在消食的同時兼養脾胃正氣。

當然了,孩子積食通常還伴有其他臨床症狀,比如腹脹,噯(ǎi)氣,嚴重的甚至出現噁心,嘔吐,還有的孩子會出現便秘,或者大便味道特別臭,甚至有酸腐味,這些情況家長都應該注意。

中醫教大家防治“小兒積食”【關注中依谷,讓健康與你和家人同行】

中國有一句古話:“要想小兒安,常帶三分飢和寒”,《黃帝內經》說“飲食自倍,脾胃乃傷”。別看好的東西吃起來痛快,但可能吃完後就會得病。

所以人類應該保持一種節食狀態,我們一定要把這個觀念教給孩子。

  • 內外兼治,調理好孩子的積食

孩子剛剛出現積食,可以自己用以下方子來調理:

(1)飲食調理

1. 焦米湯:大米炒焦黃後煮稀飯,水多些,米煮熟,主要喝湯。一天3次,一次30-60毫

升。

炒大米方法:大米粉放入鍋中用文火炒成淡黃色,聞到焦米香時即可,注意掌握火候,不宜過焦。

焦米湯主要針對積食腹瀉情況,焦米有燥性,如果積食便秘或大便幹則不合適。

2. 炒雞內金粉煮水或熬粥時加。雞內金就是雞胗內壁涼幹,炒焦黃後弄成粉即可用。

3. 焦三仙、炒雞內金各6克熬水給孩子喝。(焦三仙是焦山楂/焦麥芽/焦神曲這三仙。其中,焦山楂是去肉食之積的,焦麥芽和焦神曲是清谷面之積的,炒雞內金有化瘀消積的作用,對促進孩子脾胃功能比較好。一般兩三次,孩子的積食馬上就會消失。)

(2)小兒推拿調理

建議找專業中醫師根據小兒情況辨證選擇配穴進行系統調理。

(3)多讓孩子接觸草地、泥土,接觸大自然

就像小時候拿著樹葉,泥巴玩過家家一樣。

經常接觸泥土,泥土可能就會給我們傳達一些信息,比如身體會接觸到一些微生物,然後就會形成一種識別屏障和防禦系統,而這正是我們身體所需要的,對我們的免疫系統是有好處的。

而西醫的脾就是免疫系統的一部分,這部分內容也包括在中醫的脾的概念裡,脾屬土,所以接觸泥土對中醫的脾也是有好處的。孩子天天待在城裡是不行的,要帶他去郊區,到農場上去玩土,玩沙子,去接觸大地一定要讓孩子在大自然中成長,這對孩子健康很重。

注意:很多家長喜歡給孩子吃山楂,以為可以調理孩子的胃口之類。其實,山楂是不能隨便吃的。

特別是小兒屬稚陰稚陽之體,成而未全,全而未壯,有“脾常不足”之說,也就是說小孩的的脾胃本來就比成年人的虛弱,此其一也。其二,眾說周知山楂味道是酸的,而中醫的經典著作《黃帝內經素問—生氣通天論》裡面講“味過於酸,肝氣以津,脾氣乃絕”,也就是說過於吃酸的東西,人的脾胃之氣就會慢慢被消耗甚至絕亡,所以不建議小孩子常吃山楂的原因所在。


中依谷


很多老人都擔心孩子吃的少,身體不健康,於是總是給寶寶吃各種食物,覺得胖胖的才好,但是這樣很容易讓寶寶積食的,今天就教大家來怎麼區分積食。

小嬰兒積食的表現有哪些呢:

  1. 面部:舌苔變厚,舌紅,口唇紅,口腔異味,面紅

    一般來說,積食的寶寶臉都會有點紅,口唇變紅,最重要的就是舌苔變厚,並且寶寶口腔異味比較大,有些積食的寶寶會出現口腔潰瘍。

正常嬰兒的舌頭是淡紅色的,有一層薄薄的白霜。如下圖:

但是如果小寶寶積食了,舌苔就會反應出來問題。如下圖:

輕度積食表現

上圖中舌頭中間部位產生舌苔,而且舌苔變厚,不均勻這樣多半就是有些積食了。重度積食表現如下圖:

重度積食表現

上圖中舌苔變厚變黃,這就是重度積食了,而且是重度積食化熱的表現,這樣的舌頭要麼就是已經生病了,要麼就是正在要生病的表現。

2.手足:手足心熱,指紋青紫

一般積食的寶寶,手腳心都會發熱,這個可以理解,指紋青紫可能很多媽媽比較迷茫了。三歲以下小寶寶判斷積食的方法可以用指紋青紫來判斷,那麼這個指紋指的是哪裡呢,正常的位置是在虎口到手指這個位置如下圖:

正常這條是紅色的,很細的一條線,如果積食了,那麼就會變青,如果積食化熱了,那麼這條線就會變紫。

3.腹部:腹脹,腹痛

一般積食的寶寶,肚子是鼓鼓的,如果家長不確定小寶寶的肚子鼓不鼓,這裡教大家一個方法:用你的一隻手放在孩子得肚子上,另一隻手敲剛放的那隻手的手指上,然後聽聲音,如果積食的寶寶,您能聽見氣體在肚子裡的聲音。如下圖:

4.大便:幹,稀,氣味大,排氣多

有的寶寶積食後會表現的是便秘,排便幹,好幾天不排便,排便困難。也有的寶寶會拉肚子。但是無論是大便幹還是大便稀,它們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大便氣味大,有一種傷食的味道。而且積食的寶寶排氣多,排氣的味道也比較大。這是一個顯而易見的積食信號燈。

5.生活作息:食慾不振,睡眠不安,精神煩躁,哭鬧

積食後的寶寶,會出現不愛吃飯,睡眠不安,滿床翻騰的現象。

還有一個特殊的表現,就是寶寶趴著睡覺。有些小寶寶還表現為半夜起來哭鬧。

有的寶寶表現為夜裡磨牙,有的寶寶夜裡說夢話。

以上這些表現都可能是積食造成的。

那麼很多媽媽發現寶寶積食後,就會走入一個治療積食的誤區,如下圖:

飲食要以清淡為主,這裡給大家介紹一個簡單的推拿方法。

清大腸穴位

在寶寶的虎口向指尖方向,如下圖

家長給寶寶從虎口向指尖方向推,每個手推200下。如下圖:


大佐小佑的媽媽


汝州寶媽聯盟2月22日與您一起品讀好文章

01

什麼是積食?

  孩子後天脾胃尚未發育完善的階段,未充分消化的穢物積聚、堵塞在腸道,稱為“積食”。

  腸道上接脾胃,下連肛腸,是個中間樞紐環節,腸道堵塞帶來的直接危害是:

  • 在中,穢物充滿導致腹脹如鼓;

  • 在上,由於下方樞紐失靈而出現不思飲食;

  • 在下,由於穢物阻礙而出現大便不通。

寶寶積食,普遍有以下幾種症狀

  ☞ 寶寶在睡眠中身子不停翻動,有時還會咬牙。所謂食不好,睡不安。

  ☞ 寶寶最近大開的胃口又縮小了,食慾明顯不振。

  ☞ 寶寶常說自己說肚子脹,肚子疼。

  ☞ 可以發現寶寶鼻樑兩側發青。舌苔白且厚。還能聞到呼出的口氣中有酸腐味。

  如果你的寶寶有上述症狀,那就是積食的表現了。

  積食會引起噁心、嘔吐、食慾不振、厭食、腹脹腹痛、口臭、皮色發黃、精神萎靡、大便乾燥或酸臭、睡眠不安和手腳心發熱等症狀。

  嚴重者甚至引起孩子發燒,咳嗽等,長期積食會誘發孩子營養不良,影響生長髮育。

02

積食的危害

  積食常發生在嬰幼兒,因為孩子還小並不知道飢飽,家長監管上有所放鬆,導致孩子在飲食上沒有自控能力,只要見到自己喜歡吃的東西就會停不住口。

  尤其是到了逢年過節,面對美味佳餚,對於天真活潑的孩子管住自己的小嘴是很難的,小肚子常常吃得鼓了起來。

  如果積食不及時盪滌,在腸胃系統上就會向縱深發展,導致孩子脾胃發育受到抑制,形成頑固性消化不良---“疳積”。

  很多非洲的孩子瘦骨如柴卻肚子很大,就屬於這個情況。

03

消 除 積 食 的 方 法

小 兒 推 拿 篇

  積食是中醫的說法,因此用中醫的辦法來解決是最有效的,而最管用的非推拿莫屬。

  溫馨提示:小兒推拿的門派比較多,如同武俠小說中的各門派一樣,心法不同結果相同。大家要關注的是整套手法而不是單一的一個手法,不要在做一個症狀推拿中混用不同門派的手法!

01

清大腸經(3分鐘)

  從食指末端起始(商陽),沿食指橈側緣(二間、三間)。

02

揉板門(3-5分鐘)

  板門重按有痠麻感,為胃全息反應點。嚴重的積食也可用指甲掐,揉3掐1。

03

順運內八卦(3-5分鐘)

  內八卦穴,是小兒推拿中的臨床常用穴位之一,具有寬胸利膈、理氣化痰、行滯消食的作用。主要用於痰結喘咳、乳食內傷、腹脹、脹悶、嘔吐等症。

04

推小橫紋(3分鐘)

  在穴位上作直線推動稱為推法,四橫紋穴為改善積食等問題的要穴。

05

掐揉四橫縫(5分鐘)

  四橫紋是常用的消積穴位之一,也是民間挑疳的部位之一。

06

下推七節骨(3分鐘)

  位於腰骶正中,命門至尾骨端一線。向上推溫陽止瀉,並治脫肛;向下推治便秘等症。

07

分腹陰陽(5分鐘)

  以雙手拇指沿肋弓邊緣,或自中脘至臍,向兩旁分推。主治腹痛腹脹,消化不良,噁心嘔吐等。

08

順摩腹(5分鐘)

  一般採用順時針的方式,使大便沿升結腸、橫結腸、降結腸的方向運動,堅持操作會有意想不到的結果,成人也是。

  稍大點的孩子可以採用揉腹的方式,即有一定的滲透力進行。積食引起的便秘腹脹可重點操作此部位。

09

揉足三里(5分鐘)

  足三里是胃經上的一個主要穴位,常按揉有健脾胃、促消化的作用。

積 食 食 療 篇

  如果你覺得自己推拿找不準穴位,作用不大,那可以試試下面這些有效的食療方法:

1、胡蘿蔔酸奶粥

適合人群:1歲以上寶寶

【 食 材 】

胡蘿蔔1/10個、麵粉1小匙、捲心菜10克、酸奶1大匙、肉湯3大匙、黃油若干

【 步 驟 】

1、將玉米掰成粒,胡蘿蔔、捲心菜切成細絲。

2、用黃油將麵粉略炒一下。

3、加入肉湯、蔬菜煮,並輕攪。

4、將燉好的材料冷卻後與酸奶拌好。

2、繽紛水果甜湯

適合人群:1歲以上寶寶

【 食 材 】

蘋果200克、雪梨200克、香梨200克、獼猴桃200克、冰糖100克、清水3升

【 步 驟 】

1、分別把蘋果、雪梨、香梨去核切塊,放入湯鍋中。

2、獼猴桃去皮,切片。

3、在鍋中加足清水煮到沸騰。

4、加入冰糖轉文火,煲30分鐘就可以了。

3、菜末米湯

適合人群:6個月以上寶寶

【 食 材 】

油菜心適量、米粉少許、高湯適量

【 步 驟 】

1、青菜洗淨切碎,米粉用冷水調開至沒有結塊。

2、鍋內加高湯燒開,因為高湯本身有油,所以不用加油了。調好的米粉邊攪拌邊倒入鍋內,湯變得有些粘稠就可以,不用加太多米粉,加多就變成糊,而不是湯了。

3、加了米粉的湯再次煮開,加入青菜末並攪拌開。

4、鍋內的湯再次煮開,並煮1分鐘左右。

4、菠蘿飯

適合人群:3歲以上寶寶

【 食 材 】

菠蘿1個、熟米飯1碗、雞蛋1個、洋蔥1/4個、青豆10克、玉米粒10克、胡蘿蔔1/4個、火腿腸1根、鹽1茶匙

【 步 驟 】

1、將菠蘿洗淨,底部切開,再把菠蘿直立,從三分之一處切開,然後用刀在菠蘿肉較多的半塊切除長方形,挖出菠蘿肉,做成菠蘿容器,菠蘿肉用淡鹽水泡20分鐘,取出備用。

2、蔬菜洗乾淨,洋蔥切成丁,胡蘿蔔去皮切成丁,火腿腸切成細片。

3、將雞蛋磕入碗中,打成蛋液,熱油鍋,蛋液攤成蛋餅,撈起切成小片狀。熱油鍋,放入洋蔥、青豆、玉米、胡蘿蔔、香腸翻炒幾下。

4、然後倒入米飯,炒散。等到米飯炒散之後,倒入菠蘿塊,翻炒至所有食材熟後,調入鹽,再次翻炒均勻。將菠蘿米飯裝入菠蘿容器即可。

5、消食蘿蔔湯

適合人群:1歲以上寶寶

【 食 材 】

白蘿蔔60克、幹桔皮5克、生山楂2個、冰糖5克

【 步 驟 】

1、白蘿蔔洗淨切片。幹桔皮切絲。

2、將所有原料放入小鍋中,加水600ml。

3、大火燒開,轉小火煮10分鐘。將桔皮取出丟棄,連湯一起食用。

4、最後盛上一杯即可。

  總之,孩子積食的情況是比較普遍的,可能大多數家庭都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

  因為這種積食造成的影響說大不大,說小也不小,家長如果只是一味的懷疑,而不去努力做出改善的話,那麼孩子的情況只會越來越糟。

  長久下去就會降低自身免疫力,容易生病,阻礙身體發育。所以當您的孩子出現積食症狀的時候,一定要積極治療,以免造成不良後果。


汝州寶媽聯盟



(一)什麼是積食?積食的症狀有哪些?

認識小兒積食

積食是中醫的一個病證,是指小兒乳食過量,損傷脾胃,使乳食停滯於中焦所形成的胃腸疾患。

積食的危害

嘔吐、腹瀉、腹脹、便秘、發燒、吃不好睡不好、反覆感冒咳嗽。

寶寶積食的症狀

1.看舌苔——變厚膩,有口氣,就是脾胃出現了問題了。

2.看鼻樑——可以發現寶寶鼻樑兩側發青,如果平時沒有忽然出現,那也是積食了。

3.看大便——每天觀察,如果數量增多,不成形,拉稀,或者便秘,都有可能是積食了,氣味比較臭。(如果是積食瀉,一定要拉出來才能好)

4.看胃口——寶寶大開的胃口又縮小了,食慾明顯不振。(逢年過節多發)

5.看睡眠——睡眠時身子不停翻動,磨牙,睡不安穩。

6.看錶症——嘔吐/發燒/反覆咳嗽。

(二)積食的6大推拿穴位

1 清脾胃



位置:大拇指橈側面,腕橫紋到指尖,脾和胃連起來清。向外清。

作用:導積滯,清宿食

2 清大腸



位置:食指橈側邊緣,自指尖至虎口一直線(從虎口到指尖向外為清)

作用:清利腸腑,除溼熱,導積滯

3 掐揉四縫



位置:用大拇指的指甲逐個掐揉寶寶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手指第一指關節處的四橫紋。

作用:消食導滯,消除積食

4 推四橫紋



位置:手掌面,食、中、無名、小指關節橫紋處

作用:調中行氣,和氣血,清脹滿。

次數:300-500次

5 順摩腹



位置:肚臍周圍,順時針慢慢按摩

作用:消食,理氣,通腸道

6 揉天樞穴



位置:肚臍旁兩寸處,按揉

作用:疏調大腸,理氣消滯

7 捏脊(積)



位置:由尾骨到大椎,從下向上捏脊

作用:強身健體,健脾益氣

(三)積食的食療小妙招



積食發燒的小妙招:

可以去藥店買吳茱萸粉+醋,調和後,敷到湧泉穴。引熱下行。

(四)積食發燒的兩大神穴

神穴1:清天河水



位置:手心向上,小臂正中的一條直線。從腕橫紋推向肘橫紋,向內推。

作用:清熱解表,瀉火除煩

神穴2:退六腑



位置:手心向上,小臂靠近肚子的一側直線,從肘橫紋向外推到腕橫紋。

作用:清熱涼血,解毒

(五)小兒積食的注意事項



1 . 少食多餐,不要吃油膩的,清淡好消化為主;

2 . 睡前揉揉小肚子助消化;

3 . 不要讓孩子吃的太快,慢點兒吃咀嚼充分;

4 . 過年過節一定要注意;

5 . 不要總怕孩子營養不足狂喂,重點不是吃多少而是可以消化吸收多少;

6 . 不要依賴益生菌。

(六)積食的核心穴位


涵妮媽媽育兒經


答:我是兒科醫生魚小南,很高興能回答你的問題。

小寶寶確實是種狀況頻發的“生物”,各種發育都不完善,一旦餵養過度,或者貪吃了一些食物,確實很容易積食。

寶寶積食症狀一般如下:

1、 便秘。幾天沒大便,或者就算勉強便出來一點也很乾燥。

2、 食慾不振,沒胃口。

3、 精神萎靡。

4、 肚子脹或肚子有點痛。

5、 口臭,呼出的氣味有點腐酸味。

6、 舌苔發白。

7、 有時候還會手足發燒。

8、 屁多且臭。

積食如何調理:

1、 飲食清淡易消化,不要吃得太油膩。

2、 不要太多食物同一餐都吃下去。

3、 寶寶胃口不好時或者不想吃了,不要強迫進食。

4、 按摩按摩小肚子。

5、 飯後不要馬上給寶寶吃水果。

6、 飯後半小時後適當運動運動,比如帶寶寶出去散散步。

7、 晚飯別吃得太晚(如果太晚了就適當少吃一點)。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今日頭條年度優秀自媒體品牌、頭條健康金處方作者,年度健康頭條號。


兒科醫生魚小南


俗話說:“要想小兒安,三分飢和寒”,這話不無道理。中醫理論認為,小兒處在蓬勃的生長髮育期,其體質為稚陽之體,常處於“陽有餘而陰不足”的狀態,即使感受寒邪生病也較成人更容易入裡化熱。因此要想孩子健康,就不要吃過飽,穿過暖,以免生內熱。

在物質極大豐富的現代社會,家長愛子心切的集中表現就是讓孩子吃多吃好,孩子長成“小胖墩”才是健康的體現,可小兒生理特點為“脾常不足”,即消化系統嬌嫩,無法消化吸收更多的食物,反而會造成積食,事與願違。

積食是指中醫的一個病症,主要是指小兒乳食過量,損傷脾胃,使乳食停滯於中焦所形成的胃腸疾患。積食一症多發生於嬰幼兒。那麼,積食有什麼表現呢?

積食的表現:1.厭食:表現為胃口不佳,食慾不振,甚至討厭吃飯,飯入口後久含不吞,吃一頓飯需要很長的時間。2.免疫力低:表現為長期積食會導致寶寶的免疫力受到影響,可能導致孩子反覆感冒、咳嗽。3.煩躁易哭、精神不好:表現為寶寶吃太多,傷害到脾胃,導致胃腸疾患,古人云“胃不和而臥不安”,可能導致寶寶難以入睡或者睡得不安寧,還有的寶寶會表現出入睡後大汗淋漓。4.嘴唇變紅:這已經是孩子積食化熱的表現了。這個變化很容易察覺,家長們細心觀察就好。5.舌苔厚且白、面黃瘦弱、鼻翼兩側發青。那麼,一旦發現寶寶積食,家長朋友應該怎麼解決呢?

1. 生活方式調整

戶外運動:堅持讓孩子做戶外活動。天氣冷的話,可選擇太陽好,風輕的時候,每天讓孩子出去活動半小時到一小時。

飯後散步:吃完飯後,帶著寶寶溫和地散步半小時到一小時。

2. 飲食療法

飲食清淡。一旦發現寶寶積食了,這幾天的飲食要以清淡為主,不要食用太多難以消化的肉類,多吃蔬菜、水果、粗纖維食物,有助於寶寶腸胃蠕動,緩解積食。

糖炒山楂。功能:清肺、消食。尤其是對付吃肉過多引起的積食。

山藥米粥。功能:調補脾胃,滋陰養液。運用於小兒積食不消,吃飯不香,體重減輕,面黃肌瘦。

3. 手法按摩

捏脊:讓寶寶面孔朝下平臥,家長用兩隻手的拇指、食指和中指捏其脊柱兩側,隨捏隨按,由下而上,再由上而下,捏3-5遍,每晚一次。

推脾土:脾土穴在大拇指的螺紋面,家長可用拇指順時針方向旋轉按摩,每天1次,每次200下。

如果上述方法不甚奏效,可採取中醫藥物治療。藥物選擇含有枳實、大黃、黃芩、黃連、茯苓、神曲等。具體用藥必須在當地中醫指導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