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拋棄,不放棄,不強求——教師的職稱評審之路

45歲的中年教師還有必要爭取高級職稱嗎?

三水三心觀點:

你應該用永不放棄的精神,去努力爭取,因為,對於一個教師來說,高級職稱,是國家及社會對專業技術水平與能力的一種承認。

三水三心分析:

先給你講講我自己評職稱的經歷吧。我們評選中級職稱的時間差不多,本來在2010年就有機會評高級職稱,我的所有條件都滿足,由於班主任工作做得不錯,多次被評為市優秀班級,科研論文質量也還不錯,多次獲獎,並且還有支教經歷,也就可以享受政策的優待(支教教師在評聘職稱的時候優先考慮),便提出了申請。結果,由於名額非常少,前面有很多的老教師,有的已經快要退休了,我便讓了出去,這一讓,也是好幾年,直到2015年,才評上高級,第二年被聘為高級教師。作為同行,作為與你有著同樣經歷的同行,我希望你一直堅持下去,少一些抱怨,多一些腳踏實地的、有針對性的準備,你一定可以評上高級職稱的:

一,高級職稱,是教師對專業水平與能力的一種追求,也是社會對教師工作能力的認可

教師是一個一入行,就可以看到職業生涯終點的工作。而高級職稱,算是為一般教師的職業生涯劃上的重點符號(現在雖然有正高級職稱,但對於大多數老師來說,那只是掛在牆上的一個餅,可望而不可即),因為,作為專業技術人員,在理論上,職稱是指專業技術人員的專業技術水平、能力,以及成就的等級稱號,反映專業技術人員的技術水平、工作能力就學術而言,它具有學銜的性質;就專業技術水平而言,它具有崗位的性質。專業技術人員擁有何種專業技術職稱,表明他具有何種學術水平或從事何種工作崗位,象徵著一定的身份和地位。

這也是國家設置專業技術人員職稱的核心之所在。不管現在人們對職稱持如何的負面評價,但社會評價是,評上了高級職稱,表明你的專業技術水平與能力,達到了一定的高度;沒有評上高級職稱,就表明你還有許多需要努力的地方。

不拋棄,不放棄,不強求——教師的職稱評審之路

二,高級職稱,可以讓你在教育教學工作中,獲得學生和家長更多的尊重,降低工作的難度

在現實工作和生活中,不是所有的高級教師的教育教學業績都比中級和初級(也就是現在的一級和員級)高,這是客觀存在的,也是很多人反對支撐的重要原因。但事實上,如果你是高級教師,就會對學生和家長產生一種無形的影響:我們的老師是高級教師,水平是很高的。這種影響,其實就是所謂的“向師性”——親其師則信其道,敬其師則敬其道,道理是相通的。我剛畢業的時候,我所任教的班級,許多家長就向校長提出要求,要轉班,因為另一個班級的老師是高級教師——高級教師總是與較高的學術水平、專業能力與豐富的教育教學經驗聯繫在一起的,說白了,高級教師就是德高望重的人,他說的話,其分量一般來說是高於其他教師的。

不拋棄,不放棄,不強求——教師的職稱評審之路

三,高級教師,待遇會有一定提升,這對於許多教師來說,還是具有一定吸引力的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對於單純的榮譽稱號已經不是很在意了,而一旦評並被聘為高級教師之後,每月會多少幾百元錢,在當前教師收入普遍不高的情況下,這並不是一個小數目。從中級職稱的8、9、10檔到高級教師的5、6、7檔,沒一個檔次的工資差距是幾十元,我從中級的10檔到高級的7檔,每月工資可以多200多元,再加上基礎績效的差距,公積金等,每年多近萬元。這實在不是一個小數字!

不拋棄,不放棄,不強求——教師的職稱評審之路

最後,一旦放棄評選高級職稱,人就會逐漸喪失追求,逐漸開始怨天尤人,這對自己的身體不好

人最悲哀的是,沒有了發展方向。你才45歲,正是年富力強、經驗豐富的教師工作黃金年齡,如果這個時候放棄,是對你自己的不尊重。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你還有10多年的工作時間,如果沒有了追求,沒有了方向,最終必然會成為兩種人:一種是看淡一切、不爭不搶、一切隨緣、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佛系教師,另一種就是怨天尤人、內心憋悶的祥林嫂似的教師。而一旦成為了後一種教師,對你的身體也是非常不好的——內心的憋悶,鬱積太久,必然成病。

不拋棄,不放棄,不強求——教師的職稱評審之路

——總之,40餘歲,正是大展宏圖的黃金年齡,希望你從屢戰屢敗的陰影中走出來,以屢敗屢戰的鬥志,重煥青春,重拾激情。我願與你一起努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