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做快遞網點,爲什麼總有人不賺錢甚至倒閉?

互聯網電商行業如今正呈現迅猛發展,順豐、申通、圓通、韻達、中通、匯通、天天快遞等,每當路過代理網點,都能看到堆積如山的快遞包裹。快遞員風雨無阻的送著快遞,客服汗流浹背的掃描著包裹。在我們的印象中快遞員是一個高薪職業,代理點也應該賺的盆滿體缽。然而現實生活中,我們卻看到不少快遞代理點昨天還忙裡忙外,今天就轉讓倒閉了,問其原因回答都是費力不賺錢。

同樣是做快遞網點,為什麼總有人不賺錢甚至倒閉?

那麼是為何快遞網點忙的焦頭爛額卻還不掙錢呢?下面一位從事五年的快遞客服告訴你真相。

一位在快遞行業工作過5年的客服說,她跟過三個老闆,每一個快遞網點生意都非常火爆,但最後卻倒閉了。且每一個快遞網點倒閉的原因大體上都極為相似,投訴造成的總部罰款以及未在規定時間內處理投訴導致的罰款最為常見,總之就是各種罰款。

第一個老闆快遞網點倒閉歸根於沒有找到負責任的好員工,掃描件出現破損或者是被偷沒有及時察覺,導致追究責任頻繁罰款,出現經營困難。我們都知道快遞包裹每到一個點都要掃描,確認是否存在問題,如果接收了,最後導致問題出現賠錢罰款的則是最後的經手人。出現問題件的概率一個月只要發生5次以上,客戶投訴到總部,不僅要賠償消費者的損失,還將面臨總部的超額罰款。在加上如果包裹過多,沒有及時完成配送,面臨的罰款都過超過幾萬元,對於一個小小的快遞點來說,幾萬塊的罰款得送多少包裹,我們大體上都清楚。

同樣是做快遞網點,為什麼總有人不賺錢甚至倒閉?

第二個老闆的代理點在鄉鎮,投資了十多萬,開始經營,經營超過一個季度就倒閉了,業務量少的可憐,一天最多幾百件貨,要回本也遙遙無期,只得關掉快遞網點,另尋出路。雖然鄉鎮的快遞網點現在也都在佈局,但是不難發現他們的代理點管理鬆散,並不完善,也能看到大多數的鄉鎮代理點業務量是真的少的可憐。

第三任老闆做的是物流,大件包裹。面對的都是商戶,在人工費上比普通的快遞要高出許多,搬運時需要特別小心。雖然很多物品商家包裝也較為嚴實,但仍也避免不了出現損壞,損壞找公司賠,公司找員工配,偶爾一兩件的賠款都能讓配送員極為不爽。導致公司氛圍緊張,且老闆管理鬆散,常常出現責任互推等現象,內部損耗較為嚴重。老闆最後覺得費力不賺錢,賺的錢跟付出的精力不成正比,事情太多,最後就轉讓給別人了。

不管怎麼樣,每個行業都有每個行業的辛酸苦楚,互聯網電商最然發達,但是生存在電商生態鏈上的各大企業商戶,有人賺的盆滿體缽,也就有人虧的哭爹喊娘。背靠大樹好賺錢,但這錢也不是那麼好賺的,不付出十二分的努力跟汗水,怎能分到一杯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