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不上學前班?不上學前班又上不了小學,怎麼辦?一直是很多媽媽最糾結的問題。
前幾天,有個鐵粉在群裡問“邦主,我又糾結了,我知道上學前班不好,已經做好決定帶我兒子玩一年了,可最近我兒子幼兒園的同學都上了,我兒子不上我真擔心將來趕不上。”
加斯頓小學校長王鋼在學前教育展論壇上說“焦慮實際是因為未知”,如果把什麼是幼小銜接?上不上學前班真的能決定孩子的未來?這些問題掰開了揉碎了,找到問題的根本,站在孩子一生成長長河的高度去看,這些問題都不是問題了!
今天,邦主的好朋友用了一天一夜的時間好好聽了王鋼校長關於什麼是幼小銜接,我們希望自己孩子將來成為什麼樣的人,就用什麼樣的養育方式陪她/他成長的焦慮的演講,並整理成這篇文字,希望可以緩解你的焦慮!
幼小銜接,一步之遙
文 / 王鋼
現在當父母真難,從結婚開始,我們的人生就充滿焦慮。有人問我:你如何看待焦慮?我說,焦慮是正常的,焦慮說明你重視。
以前,我們小的時候,一群孩子往地上一扔,怎麼玩都可以,但現在的孩子呢?家長都非常重視,願意為孩子的教育投入更多,包括投入更多的錢,投入更多的精力。
今天我們要講的主題“幼小銜接,一步之遙”。
其實說來,幼小銜接就是一個階段而已,從現在到開學。但是這一步,現在看來是非常的遙遠。
為什麼呢?因為焦慮!焦慮實際是因為未知,這個世界變得太快了,快到我們根本無法確定明天會發生什麼,所以說,當我們對未知充滿恐懼的時候,我們的這種恐懼將會轉化為一種焦慮。
我覺得我今天來這裡最大的價值就是,我是一個教了19年書,是一個資深的小學語文老師,而且在最近這些年裡面,我作為一個小學校長,對於很多孩子,有了很深入的觀察,對於教育也有了一些思考,我可以把我的經驗分享給你們。但是,我的經驗僅供參考。
我非常欣賞有一位獨立的語文教師,叫蔡朝陽。他講了一句話,人們總是用過去三十年的經驗去指導自己的孩子開始未來三十年的生活,這是教育的最大的問題。
如果不往前看,我們總是困擾在經驗裡面,結果是,你會覺得走一步就很難,因為變化太快了。
幼小銜接是一個很小的階段,我們應該站在一個更高的高度上去看這個問題。
1
我們的孩子將會成為什麼樣的人?
首先提一個問題:我們的孩子將會成為什麼樣的人?
一個12歲的孩子,他說:我讀了尼古拉·特斯拉的傳記,淚流滿面。我想,如果有一天我有一個改變世界的發明,我一定用特斯拉的名字。這段話來自伊隆·馬斯克,現在最火的一個傢伙。他不僅有錢,更關鍵一點是他有夢想,他的夢想是改變人類的未來。
他最主要的三個方向:第一,電動汽車。因為據說,地球的石油資源將會在2050年走向枯竭,那麼在這之前,如果人類不解決能源問題的話,世界大戰是無法避免的。所以他在著力發展電動汽車,也是我們非常熟悉的特斯拉,現在已經是技術非常成熟。第二、太陽能發電。第三、讓人類能夠移居火星。
前一段時間,我們剛剛知道他的獵鷹火箭發射成功,那麼伊隆·馬斯克他所在的公司成為世界上第四個可以獨立發射火箭的實體。另外三位是誰呢?中國,美國,俄羅斯。
他作為一個民間的公司,成為第四家。很多人都在探討,說馬斯克為什麼會成為今天這樣的人,其實很簡單,我們一切都可以追溯到童年,在他小的時候,他和別的孩子都不一樣,別的孩子看到月亮會說,月亮好圓啊!好亮啊!好大啊!他說,月亮距離地球有三十萬公里。他和別人說不到一起,因為他總是沉溺在書籍的世界裡,總是在探索未知。
現在我們要思考的就是我們的孩子再過若干年,像我們這麼大的時候,他能過上什麼樣的生活。
如果不站在這個高度去思考,而僅僅是盯在眼前,選這個學校,這個學校的學費多貴,距離我們多遠,這都是次要的。
因為一個人最重要的不是其實所謂的學什麼科目拿什麼成績,而是他能不能在這個世界上立足,這個是最重要的。
我站在幼小銜接的高度上,想說童年遠比你想象的更重要。
一切都可以追溯到童年,如果我們揭開傷疤,我們在座的每個人,可能都無法走出童年的影子。
你的不安全感,你的焦灼,甚至你的知識上、身體上的虧欠,有人還講,說人到中年的時候,包括冠心病在內的一些慢性疾病,其實都和童年的焦慮有關。
我們先來回到童年看看孩子的童年到底是怎樣的。
1、他們愛動更勝過愛靜。
如果你的孩子,在幼兒園大班這個階段,能老老實實坐在那裡15分鐘,我覺得他們不正常。
去年我妹妹來我家住半個月,一到晚上7點,她5歲的小孩往床上一放就開始睡覺。第二次我只讓孩子自己來,結果孩子完全放飛自我。
從表面來看,這個孩子好乖啊,好省事啊,其實是不正常的,他們小小年紀就學會察言觀色。我們要的是一個有活力的孩子,而不是一個乖乖的孩子,乖孩子沒出息。
2、他們既依戀又渴望獨立。
3、他們的情緒來得快去的也快。
小孩的臉說變就變,所有糟糕的情緒只會轉移不會消失,我們作為大人最容易犯的一個錯誤就是,是想把這個情緒給壓下去。用河南話經常會說“憋住!”,孩子是憋住了,但情緒到他的潛意識裡面了。
4、他們渴望自由也需要規則。
我推薦家長看一本書,叫《愛和自由》,這本書是我在我們家女兒六歲的時候看的,用了一夜時間看完的,看完之後我寫了一篇書評,希望你們不要像我這樣追悔莫及,因為以前我們對孩子的很多行為都是誤解的。
不瞭解的話,你會把孩子的行為視為錯誤,結果反而你會做出錯誤的教育行為。
《愛和自由》這本書適合7歲以下孩子的家長讀,但是7歲以後也可以讀,因為有很多孩子在7歲以前沒有解決的問題,7歲之後會進行修復。
很多孩子在7歲以前孩子吃手的時候會強制性的打斷,後來發現在他上學7歲以後又開始吃了,這裡面有兩層原因,第一個原因,他必要的階段沒有過,第二個原因,是他的焦慮促使他做出這種行為。
對這種孩子最好的方式就是接納和放手。我見過一個得意洋洋的老師,他在小孩的手上染上紅墨水,告訴他,你吃手的時候就看見了紅墨水,後來老師就跟孩子的媽媽說,你幾年沒解決的問題,我一個月就給你解決了。
我當時聽完以後,真的覺得這個老師很可恥,很不專業。所以讀一讀書,你會發現,7歲以前叫愛和自由,7歲以後叫規則與平等。
孩子7歲以後父親在孩子的教養當中,要佔到80%以上,孩子會更加的大氣,堅韌,闊達。因為女性和男性的差異非常大,比如孩子要爬一個大石頭,媽媽會擔心會害怕,很多時候媽媽是下意識中就無法做出和父親一樣的更理性的更豁達的處理。
5、他們處於幻想和現實的邊緣。
我家小的2歲半,老大12,這幾年我看著他們成長,就是在幻想中長大的。一個會幻想的孩子,並不是簡單的會玩,他其實更容易去體驗別人的感受,更容易找到解決問題的方式。
有個兒歌:老雞罵小雞,你個笨東西,叫你咯咯咯,你偏嘰嘰嘰 。教育最容易犯的錯誤就是一廂情願,真正的教育應該是建立在尊重的基礎上,尊重並不是說面對這個孩子說“你好,請,對不起”,真正的尊重是理解。
比如說有一個家長給我留言,說很憤怒,老師說我們孩子的字寫的不好,寫得慢。以至於一個孩子寫作業,全家人都被逼瘋了。
我很憤怒,說你是要培養書法家嗎?
我後來跟這個家長說,這個事情也是分幾個點來看,第一、老師的出發點沒錯,老師都希望孩子的字寫得工工整整,漂漂亮亮,我相信你也是這樣想的。第二、我們要找到孩子的問題所在,有一個原因是這個時候孩子可能處於一個追求完美的敏感期,擦了寫,寫了擦。第三、孩子字寫的不好,是能力問題,不是態度問題。哪個孩子不希望受到表揚。
真正的教育是要建立在尊重的基礎上,尊重的基礎是你要認識你這個生命的個體的特點是什麼。
2
關於學習
學習是人的本性,更是孩子的本能。
幼小銜接期,孩子學習的內容主要有:語言,遊戲(藝術),習慣。這是最重要的三個方面。
語言學習主要依賴於親子共讀和繪本閱讀,培養孩子的語言敏感;孩子接受的越多,他的輸出就越多。
一個藍領孩子的家庭,一天大概接受到1000個單詞,但是如果是一個工程技術的家庭,一天大概接受到3000-5000個單詞,傅雷的兒子最喜歡錢鍾書來家裡訪問他的父親,因為錢鍾書伯伯說話太有意思了,但是父親就說,小孩子不要偷聽大人說話,只要有大人來,我們就要被趕出去,就只有坐在臺階上偷聽他們說話。
如果是一個留守兒童的家庭,孩子聽到最多的就是“吃啥?”“麵條”。
所以一個孩子學習語言的第一步就是語言環境,這並不意味著作為父母,每天就要沒話找話。
藝術體育的學習可歸之於遊戲學習 ,因為孩子需要發展社會化水平,而在藝術體育學習中,孩子將會有充分的機會學習與人交往。特別是男孩子,最好是有激烈身體接觸的,有團隊合作的體育運動,不要擔心孩子受傷,他現在會受傷,將來不會受傷,否則將來摔一跤,都會讓他承受不了,特別是團隊合作。
習慣學習是為入學做準備,包括穿衣、刷牙、洗澡、分床、整理。影響學習因素中,第一是智商,第二是責任心,第三是家庭背景,第四是好奇心,讓孩子學會自己整理,承擔家務,其實不是在培養能力,是在培養責任心。
尤其是在公辦學校,經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打電話說,媽媽,我沒帶紅領巾。上學六年,你會發現,家裡的紅領巾幾百條。要從一年級開始,立規則,該讓他承擔的責任,一定要讓他承擔,否則,你要一輩子都在替他操心。
3
關於識字
字詞教學的第一步,也是最關鍵的一步,就是雙浪漫(形象感受)。
一是將事物形象與語言、文字相結合;
二是不斷的在語境中遭遇字詞(兒歌故事生活語言)。
在理想狀態,一個孩子進一年級前,應該能認1000個左右常用漢字,閱讀過100個左右的由語言文字構成的文本。
我們覺得看書是看故事,看完就過去了,孩子不是這樣的,孩子不僅是看故事,他是在建立他的內在認知,他反覆的閱讀,是在反覆的體會和反覆的確認。
給你們一個公式,孩子應該擁有他的年齡乘以10這個數量的書,不是嬰兒畫報,是適合他這個年齡的書。
家庭與幼兒園識字,強調三合一:所指事物、語言、文字三者相聯繫,生活中識字,兒歌中識字,故事中識字。
4
關於拼音
拼音是一種輔助認字的工具,在小學一年級之前有必要學習拼音,雖說國家現在統編版的教材已經調整先識字再學拼音,但力度還不夠大。
如果孩子在入學之前已經認識了1000個字,有這1000字的基礎,他學拼音是和生活經驗聯繫起來,學起來會比別人輕鬆。
現在學校要求老師進行零基礎教育,一個月時間把拼音教完,這一個月家長幫助孩子,是可以做到拼音沒有問題的,經常帶著孩子做些拼音的練習,拼音的遊戲。
再接下來的學習當中,這是螺旋式上升,會不斷在學習當中應用拼音,也是在不斷的鞏固拼音。
5
關於學前班
很多家長對於孩子數學方面的過度比較容易犯的錯誤是,以為孩子會做的算術題越多越好,有的孩子在上一年級之前,100以內加減法都會算了,這是不正常的,除非你的孩子是個天才。
我希望我們的孩子和別人一起奔跑,一起遊戲,一起歡樂,但是他能夠保持他自己的興致。
那麼關於數學,很多家長就認為,學數學就是算算數,不是這樣的,做數學最重要的基礎是什麼,是培養數感,是培養思維能力,是培養邏輯能力。
怎麼培養呢?上樓梯,你領著孩子一起數數,這就是數感,有些孩子,能從1數到100,但是你讓他數數屋裡有多少人,他數不過來。
還有分類,分類也是數學,有很多方式都可以用數學的頭腦去思考,來培養孩子的感覺。為什麼讓孩子多讀繪本,繪本是形象的,是符合孩子思維特點的,要尊重孩子形象思維的特點。
可以推薦一套書,叫《階梯數學》,他是按照孩子不同年齡來分段的,都是通過遊戲來培養孩子的數感。
這跟我所主張的語文方面的寫作練習也有關係,就是能夠讓孩子在身體力行裡面發現,原來我所學習的一切書本知識,和我的生活有著密切的關係,我隨時都可用我所學到的知識來進行表達和交流,這樣就是促使他形成持續的學習興致。這才是終身學習的動力。
6
關於學前班
我不贊成上學前班,幼小銜接的意思是對的,但不是必上必不上。
如果你的孩子在幼兒園大班畢業以後,年齡還比較小,可能需要上一個銜接班,但要慎重選擇,如果時間自由,帶孩子玩一年,也是很好的選擇。
但不要讓他提前上學前班,就是把小學一年級的內容提前學的班級。
最理想的上學年齡是7歲,從心理年齡到身體發展,都已經做好了上學的準備。推薦一本北師大教授錢志亮寫的《入學早知道》。
如果真的想上學前班,有幾個弊端:1、學前班做的是一年級的事情,但孩子的能力還沒有達到一年級的水平,對孩子還是一種傷害;2、如果孩子提前學了一年的東西,那他再上一年級的時候,是什麼狀態?之前的心智沒有成熟,以為學會的東西,可能實際上並沒有學會,學習習慣和專注力就會遭到破壞。如果你選擇了一個不正規的學前班,還有可能讓孩子學到不對的東西,比如拼音、筆劃。3、孩子一旦上了學前班,那他心理上的優勢最多隻能保持到二年級,到了二年級,他心理上會有很大影響。
幼小銜接班,如果有合適的,可以選擇,主要看:1、孩子在這一年是不是有海量的閱讀。2、是不是有很好的學習形式。
其實在家也是可以的,每天讓孩子閱讀三五本繪本,讓孩子選擇自己喜歡的畫畫,這叫讀寫繪,這種方式能孩子用自己最擅長最喜歡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感受。
如果這個孩子這一年讀了上千本書,畫了三百多幅畫,這個孩子的語言表達、藝術表達都沒有問題,還要讓孩子有充分的戶外活動,現在一說近視眼,我們就說孩子學習負擔重,電視手機看的多,這只是一方面,最重要的是現在的孩子戶外活動的時間少了,自然光對孩子是最健康的。
關於學前班,我的建議是,不要上那種提前學習一年級課程的學前班。
7
關於和孩子的共同語言
給大家講一個故事:
一隻連環畫裡的老鼠,在報紙上住厭煩了,想體會一下用奶酪替換紙張的味道,它縱身一跳,就來到了吃肉啃骨頭的老鼠們的世界裡。
“死誇吃!”他一聞到貓的味道就趕緊叫了起來。
“它怎麼說話呢?”其他老鼠都嘰嘰喳喳的,讓他那句奇怪的話給弄糊塗了。
“死破龍,棒,骨皮!”小老鼠說,它用的都是連環畫裡的語言。
“這一定是土耳其語!”從船上下來的老耗子退休前是在地中海服役的,於是就試著用土耳其語和小老鼠對話,小老鼠驚奇的看著他說:“基破和飛世,布龍克!”
“他說的不是土耳其語!”老耗子得出了結論。
“那是什麼?”
“瓦特拉比佩卡。”
於是,大家都叫他瓦特拉絲佩卡,並且把他當作村裡的傻子看待。
“瓦特拉絲佩卡,”大家問他,“你喜歡帕爾馬的還是格勞維的奶酪?”
“斯撲裡特,各龍,唧唧唧。”連環畫裡的老鼠回答說。
眾老鼠都笑了起來,那些最小的老鼠故意拽他的尾巴,好聽他用古怪的話抗議:“叢,死不拉圖,斯夸爾!”
有一次,老鼠們集體出動去一家麵粉廠,那裡面都是白色和黃色的麵粉口袋。
大夥兒大口大口的嚼著,一邊吃著美味,一邊發出所有老鼠吃東西時都發出的咯吱咯吱的聲音。
可是連環畫裡的老鼠發出的聲音卻不一樣:“克萊可,絲克來可,絲克來來可。”
“你好歹也得學學有教養的人怎麼吃東西啊!”航海家老耗子嘟囔了起來,“要是呆在船上,你早就讓人給扔到海里去了!聽明白了沒有?你發出的聲音太煩人了!”
“克稜!”說完,連環畫裡的老鼠一頭鑽進一個玉米麵口袋裡去了,航海家老耗子向其他老鼠做了一個手勢,大家四隻四隻的排著隊溜走了,把這隻外來的老鼠丟在這裡,斷定他再也找不到回家的路。
連環畫裡的老鼠又吃了一會,最後才發現只剩下自己了,這時候天已經黑了,找不到回家的路了,他就決定留在麵粉廠裡過夜。
剛要睡著的時候,只看見黑暗中有兩盞黃色的路燈亮閃閃的,還有兩隻爪子著地的沙沙聲。
原來是一隻貓!
“死誇吃!”小老鼠戰戰兢兢的說。
“格拉格拉呶!”貓回答說,天啊,是一隻連環畫裡的貓,真貓家族也把他給趕了出來,因為他不會按照規矩喵喵叫,這兩個無依無靠的動物,相互擁抱在一起,發誓要永遠友好,用他們奇怪的連環畫語言聊了整整一夜。
擁有共同的語言,才是真正的生活在一起。
我們剛講了學前班,講了認字,講了拼音,其實都是次要的,重要的是你能不能和孩子擁有共同的語言。
我們會發現,當你的孩子慢慢的長大,彼此的感情也會受到影響,而作為孩子來講,我希望我們所有的家長,永遠和孩子擁有共同的語言。
怎麼才能和孩子擁有共同的語言呢?就是和他一起讀書,就是聽他講話。
很多孩子進入小學和中學以後,真的不是學業上的問題,而是關係的問題,一個良好的親子關係,一個安全的親子關係,是你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但是我親眼見過,有一個初二的孩子,把自己關屋裡一天一夜不出來,家長沒有辦法,這是一個家庭的悲哀。
相信種子,相信歲月,相信孩子,相信未來。
閱讀更多 鄭州媽媽邦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