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葆綠水青山 桂林奮進生態文明新時代

永葆綠水青山 桂林奮進生態文明新時代

灕江市區段全面遏制了汙水直排,使得桂林水更清、山更綠、天更藍。記者何平江 攝

6月20日下午6點半,桂林市城管委收到中央環境保護督察“回頭看”廣西迎檢工作組《關於認真辦理中央環境保護督察組交辦群眾舉報問題(第十三批)的通知》,有市民反映,“靈劍溪黑臭水體未得到有效根治,七星巖景區北門外附近河段水質發黑發臭,近期天氣轉熱,河道滋生紅絲蟲。”這一問題隨即被派發到了桂林市排水工程設施管理監察所所長莫碧琨和他的同事手中。6月21日上午9點,莫碧琨和同事趕到現場進行核查和處理。現場調查發現,舉報問題部分屬實“七星巖景區北門外水體未見發黑、無臭味,但河道中確實有少量紅絲蟲存在。花園村城中村改造項目正在施工中,仍有少量生活汙水排入了靈劍溪。”莫碧琨如是記錄下了核查情況。

此輪中央環保督察“回頭看”,作為灕江流域環境治理矛盾較為突出的靈劍溪仍然處於公眾重點監督的範圍之內。近三年,靈劍溪陸續進行過淤泥清理、岸上截汙改造以及生態修復試驗等綜合治理工程,但由於歷史欠賬較多,整治效果不能立竿見影,也因此受到市民與有關部門的持續關注。22日,作為灕江及支流截汙綜合治理工程牽頭單位,市城管委和相關城區等採取了吸汙泥、水體消殺等局部處理措施進行整改。

與此同時,位於靈劍溪上游的疊彩區大河鄉黨委、政府也正在著手靈劍溪流域的整治工作。這也是我市2016年11月啟動中心城區畜禽養殖的汙染整治工作拆除200多家生豬養殖場、遷移生豬2萬餘頭以來,禽畜養殖治理的再次升級。為進一步推動限養區2.2萬多頭生豬,109家養殖場的拆除、搬遷、遷移工作,大河鄉黨委書記朱友益近段時間組成7人工作組,晚上走村串戶,對7個村委的村民進行宣傳動員。“雖然屬於灕江流域限養區,但由於這裡的排汙不符合環保要求,糞水都進入蒙正排洪渠、靈劍溪,一下雨,全部又都排入灕江,所以我們要著手推動治理和轉型。”朱友益說。

“對背離中央對環保工作的新要求的狀況,必須猛擊一拳,警醒全市上下。”6月11日、12日,全市連續兩天圍繞中央環保督察召開專題會議。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趙樂秦在全市環境集中整治行動部署暨中央環保督察整改緊急會上強調,要不折不扣抓好整改,對全市環境再檢查再整治再提升,堅決對生態問題立行立改,打一場全市環境集中整治行動攻堅戰。

如何將環保督察的“問題清單”變成市民群眾的“滿意清單”?2016年中央啟動首輪環保督察以來,桂林用前所未有的決心和魄力、智慧與耐心推動生態環境治理,既是積極應考,又是自奮之舉,堅持問題導向,抓排查、抓短板、抓提高,還原山水本色,不斷挖掘桂林城市可持續發展的綠色生產力。

永葆綠水青山 桂林奮進生態文明新時代

6月13日,優美的生態環境來自於我市堅持生態立市、打贏藍天保衛戰的決心和行動。記者唐豔蘭 攝

永葆綠水青山 桂林奮進生態文明新時代

桂林灕江(城市段)排汙綜合治理項目成果展示——— 南溪河流域記者何平江 攝

永葆綠水青山 桂林奮進生態文明新時代

保護灕江生態,市民放生魚苗 記者唐侃 攝

決心和魄力:全面補齊生態文明短板把“問題清單”變為“滿意清單”

記者第一次見到莫碧琨,是在5月26日全國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督察組檢查期間。督察組工作人員頂著當空烈日實地勘察,在靈川縣八里街與疊彩區交界處,發現一處較為隱蔽的排水口仍有渾濁的水流直接排入灕江,而該排汙口位於水源地二級保護區內。莫碧琨正在現場彙報整治推進情況。

督察的這條溝渠地處疊彩區和靈川縣的交界處,城市發展、人口增加,附近村民和居民將汙水排入其中,同時八里街片區地下管網基礎資料不完善,治理難度可見一斑。督察組組長李佳在向媒體介紹情況時也直言,城市與縣城交界地帶的排汙治理問題,解決起來難度較大。

其實,對該處排汙口的治理,從2016年就已經開始,靈川縣相關部門與市排水工程管理處兩年多時間裡,通過實地勘察,逐一排查出該區域的排汙點,如今大部分排汙點的管網已經納入城市汙水管網,目前正在進行查漏補缺。兩個責任單位都將在今年完成整治任務,如果整改不力,隨時可能被追責。

“2016年7至8月,中央第六環境保護督察組在桂林開展環境保護督察期間,向我市反饋了六大類12個問題,交辦了32批共301件環境信訪案件。”桂林市環保局副局長舒忠常說,兩年時間,桂林堅決立行立改、強力邊督邊改、注重建章立制,目前,301件交辦件已全部辦結,其中採取關停取締的49件,立案處罰54件,處罰金額160餘萬元,而需長期整改的22件正強力推進中,對67名相關責任人也進行了追責。

在投訴的問題中,水汙染問題佔投訴總量一半以上,此外,還涉及大氣汙染、噪聲汙染、固廢汙染、輻射汙染等其他汙染。在這些問題中,一些如同靈劍溪一樣,屬於遺留問題,成因複雜,涉及範圍廣,牽涉部門多,但無論問題難易,慢作為、不實事求是,不觸及根本,在公眾全程參與的督察整改機制下,都無處隱匿。

整改不到位不放過、群眾不滿意不放過,這成為桂林督改推進中的不二原則。記者瞭解到,有居民投訴存在核輻射問題,有關部門積極推動企業通過搭建自動監測顯示平臺進一步強化信息公開;為推動大氣汙染防治,桂林突出加強工業、燃煤、機動車“三大汙染源”治理,對全市248家磚廠進行專項整治,關停76家,限期整改172家,114家磚廠在全區率先實現在線監控並受到嚴格監管;率先制定嚴於國家和自治區要求的實施方案,並對全市550餘臺燃煤小鍋爐進行整治,整治完成率達95%。此外,桂林的機動車排放檢驗機構標準化建設等機動車尾氣和油氣整治工作都走在全區前列,一系列率先之舉彰顯了城市管理者對市民環境的各種訴求的懇切回應。

也是在這兩年時間裡,以這些問題為導向,桂林生態環境治理能力得到有效提升,也收穫了不少治理紅利。桂林生活汙水集中處理率從93%提升到97%以上。2017年市區空氣質量優良天數增至308天,是全區唯一實現正增長的城市。

智慧與耐心:縱深推動全領域治理 建立長效管理機制

近20年來,靈劍溪這條13公里長的溪流,治理信息從未像近幾年這樣公開透明,治理效果也從未如此顯著。由於沿岸環境複雜,靈劍溪的汙染治理問題曾被推上風口浪尖。

2015年,桂林市啟動了灕江環境綜合整治行動,靈劍溪治理從河道本身延伸到岸上汙染源治理,縱深推動問題的全領域解決。今年5月底,靈劍路旁的藥材市場內“兩違”建築整治行動開啟,為深化治理靈劍溪再注入一劑良方。

然而,政府公佈的治理績效有時不一定能得到所有市民的認可。如今,對靈劍溪的質疑時有發聲。因此,在大力推進整治工作的同時,莫碧琨也十分留意桂林人論壇等市民“發聲”的地方,不遮掩、不迴避,與公眾坦誠相對,進一步瞭解市民對環境治理的訴求。

治理爭在朝夕,落實難在方寸。尤其是如何拓展環保督察整改工作的廣度和深度,各級部門對標市委、市政府的工作要求,強力推進。

“原來採石留下的半邊山現在全部復綠了。為此,我們付出了不小的代價。過去挖一點礦,造一點水泥,賺了一點錢,但遠遠抵不上我們現在把它修復好要付出的代價,這是很沉痛的教訓。”今年3月,趙樂秦在國新辦組織的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範區建設情況新聞發佈會上意味深長地說。

當前,環境治理態勢發生深刻變化,對問題不遮掩、不迴避,責任主體如何履職都要與公眾坦誠相對,“壯士斷腕”也已不再是口號標語。由此,桂林的環境保護工作也跳出了“督察—整改”的被動治理局面,敢於主動“亮劍”,動真碰硬。

據瞭解,當前,我市的磚廠專項整治及在線監控設施建設工作均走在全廣西乃至華南五省區的前列。而在2015年以前,我市248家磚廠只有兩家有廢氣處理設施,磚廠煙囪24小時不間斷冒黑煙,市區酸雨頻率一度達到90.1%。

“磚廠的治理可謂‘形勢所逼,發展所需’。”舒忠常介紹。

據介紹,為推進桂林大氣汙染防治,桂林下大力氣,對磚廠進行全面治理。對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磚廠予以取締,並要求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磚廠安裝廢氣處理設施,安裝在線監控。“全面整治後,部分磚廠業主為節約成本,經常採取自開旁路偷排、擅自停用設施、加投料時偷工減料等逃避監管、非法排汙。”舒忠常說,為提升有效監管,如今我市正在探索利用清潔能源替代含硫燃料,並改進升級脫硫除塵工藝,有效促進磚瓦行業優化佈局和產業轉型升級。

磚廠的治理僅僅是桂林汙染防治工作推進的一個縮影。近年來,我市大刀闊斧推動灕江全流域截汙治理,《桂林市重點區域採石場規劃(2016—2020年)》等具體到全局性法律法規長效管理機制建立出臺,縱深推動全領域治理,汙染治理力度之大、制度出臺頻度之密、監管執法力度之嚴,環境質量改善速度之快前所未有,大力推動了桂林生態環境保護髮生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的變化。

更新與重建:“多元共治”環境治理體系逐漸成型

6月26日,疊彩區大河鄉黨委書記朱友益的辦公桌上,一份2018年中央環保督察“回頭看”專項整治工作責任分工表十分顯眼。表格內逐項列舉了2016-2018年中央環保督察反饋問題、2016年中央環保督察交辦環境案件等共30項任務,其中有17項任務需要大河鄉牽頭或者配合。

這份表被反覆多次翻閱,褶皺的紙張顯出一些“疲態”,以問題導向的責任落實,讓朱友益一個問題都不輕易放過。從今年4月,中央環保督察回頭看開始之前,根據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安排,疊彩區組織各部門進行了再一次自查。

朱友益還記得2016年中央環保督察期間,他們與城管等有關部門一起,用一週時間有效推動泗洲灣河灘9家違法搭建的餐館自行拆除的情景。“當時和城管工作人員一起逐戶走訪,從中央方針政策到保護灕江的重要意義,想要讓這些新發展理念入耳入心阻力重重。現如今,伴隨著綠色發展理念的深入人心,以前一些魚餐館經營戶也會向朱友益感嘆,當時自己覺悟不夠。”

首輪環保督察之後,更帶來了一場生態環保工作的思維風暴。汙染治理模式從曾經的政府一元主體地位,轉變為如今的政府、企業、環保組織、廣大群眾等多方監督、多方治理的進步。

“在信息化的時代、在大眾權利意識不斷覺醒的時代,留給政府部門處置突發情況的‘窗口時間’將會越來越短。”舒忠常對此深有感觸。因此,構建多元共治的環境保護治理體系,進行常態化管理,防範風險,在當前顯得更為切中肯綮。

對此,桂林在全區率先成立了以市長為領導小組組長的市大氣汙染防治工作領導小組,並設立常態化的辦公室,解決了大氣汙染防治履職不到位、協調難度大的被動局面,強化了大氣汙染防治“一盤棋”的觀念。

而這樣的思維更新不僅僅在各級政府職能部門,企業等一些環保責任主體也開始了價值排序的“重建”。“玻璃製品是高能耗產業,為提升公司綠色製造能力,公司重點提升易拉罐產品生產能力。”燕京漓泉公司副總劉哲軍介紹說,2017年易拉罐產品佔比提高了50%,進一步降低了能源消耗,減少了汙染物的排放。而2018年,企業再次投資2.5億元興建易拉罐包裝線。

“明顯的是,企業環保意識越來越強了,不按照環保要求去做,生存會成為問題。”桂林市工信委黨組成員唐正茂的話道出了當前桂林工業企業的共識。

截至7月4日,中央環保督察“回頭看”桂林已接收群眾舉報問題超過360件。然而,在舒忠常看來,問題不是包袱,整改才是機遇。“以中央環保督察為契機,桂林解決了不少以前想解決但無法解決的突出的生態環境熱點、難點問題,以及一批看似很小但影響老百姓日常生活的汙染問題。”舒忠常說,不僅是環保局,全市各級各部門都有這樣一個共識,確保每個案件督改經得起歷史和人民的檢驗,要讓百姓有幸福生活的獲得感。

7月7日,中央環保督察“回頭看”進駐將告一段落。但對於桂林來說,督察風暴之後,桂林生態環境治理風暴接踵而至。儘管生態文明建設涉及面寬,基層生態環保工作不免遭遇制度銜接不夠、人員安排緊張、經費短缺等突出問題,但在2020年打贏汙染防治攻堅戰的“大氣候”背景下,大家都說,要以高度的責任感、使命感,迎難而上,根治環境汙染的民生之患,回應綠水青山的民心之盼。

(記者 桂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