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林潤:認識更多的人和讓更多的人認識你,你選哪個?

從學校畢業出來工作的那幾年,和在學校一樣,很內向,特別羨慕那些能說會道善於交際的人,再看看自己弱爆了,一句話都插不進去。比較內向的朋友,曾經有沒有過這樣的感覺?

在社交中,是不是經常會聽到這樣的話?

我認識XXX集團老闆........

我認識XXX政府領導........

那個老闆和我很熟啊........

是不是很熟悉?

大多數人都想認識比自己牛逼的人,只要有機會,就會去掃碼加個微信或是合個影,這樣就算是相互認識了,心裡想著多個朋友多條路。

人是加了一大堆,事情來了找人幫忙的時候,發個微信過去如石沉大海,沒有任何迴音,其實我也是這麼過來的...........人家很忙的,沒時間來搭理你。

我們每個人的精力都有限,一個人一天就24小時,我們與其認識更多的人,不如讓更多的人來認識你,你可以記不住他們是誰,讓他們記住你就足夠了,能把這招運用到你的生活或是事業當中,都有莫大的幫助。

具體怎麼做呢?

1.給自己打標籤

我們來假設一個場景,就像在小區大門口左右各有一家水果店,你特別渴,想下樓買個西瓜吃,兩家店距離大門口一樣近,你會選擇哪家?

在沒有價格等因素的影響下,是不是這兩家店各有50%的概率能賣出一個西瓜,假如上一次在門口左邊這家店買過水果,覺得老闆人還挺不錯的,水果質量也可以,你是不是毫不猶豫就會選擇左邊的這一家?

其實老闆並不知道你是誰,但你記住了他,這個水果店老闆對外的便籤就是好產品+好服務。

2.讓自己更專業

有了標籤之後,就需要讓你的客戶來認可你,消費你的產品,前提是要修煉好內功,對自己的業務非常瞭解,能幫客戶切實解決問題。

在2017年5月份的時候,我的一個朋友焦總把我引薦給他的大老闆,聊下企業社群運營合作,他有30萬的企業老闆資源,不知道怎麼去運營和變現。

由於我個人的衣著打扮、髮型和長相有點像剛從大學畢業的學生,見了面後,他看了我一眼,開始翹著二郎腿,點燃一根菸,聊天的語氣裡充滿著傲慢。

切入正題後,根據他的實際情況給了他一些可落地的建議,聽了之後,態度立馬就180度轉彎,非常的客氣。聊其他方面我可能不太擅長,社群這方面我還是專業的,畢竟踩過太多坑。

在5月26號下午,受邀線下分享社群營銷,由於現場分享的內容非常的乾和落地,都是在實戰中總結出來的,分享結束後,很多人來加微信請教一些問題,覺得這個人有價值,這就是對我的認可。

楊林潤:認識更多的人和讓更多的人認識你,你選哪個?




楊林潤:認識更多的人和讓更多的人認識你,你選哪個?

3.價值觀相同,真誠、付出

當我們要拓展一些資源的時候,就需要抱大腿,大腿肉多有資源,只是合個影加個微信還遠遠不夠,還需要你激活這些人脈資源。那麼怎麼激活呢?

人都是相互的,大咖有什麼需要人幫忙的地方,你要先去真誠的幫他,先付出,人家才有可能記住你,你有事情了,你找人家幫忙,一般不會拒絕你。

有朋友可能會問,我住在杭州,他在北京,相隔幾千公里該怎麼辦?這該怎麼幫?

很簡單,你要是線下和他認識並加的他的微信,至少有見過面,他總會有發朋友圈的時候(互聯網時代,大咖都會發朋友圈),適時的用心的去評論點贊,次數多了,他就會記住你。

儘量不要吹牛逼,張口閉口滿嘴跑火車,要剋制住,實事求是,真誠溝通更容易獲得認可。

如果你閱後有收穫,感謝點贊和轉發,這將是我繼續寫更多幹貨文章的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