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開真相的那一刻,他們的良善仁愛、人性光輝讓人淚流滿面

我原本是個性善的孩子,獲得了個善良的靈魂。

——《聖經》智慧篇第八章

斯皮爾伯格導演的電影《辛德勒的名單》以德國商人奧斯卡·辛德勒為原型,再現了他和夫人在二戰期間傾家蕩產保護了1100多名猶太人免遭德國法西斯殺害的真實歷史。

揭開真相的那一刻,他們的良善仁愛、人性光輝讓人淚流滿面

辛德勒原本是個吃喝玩樂、情人無數的奸商,他善於交際、頭腦精明,和納粹軍隊做生意,僱傭佣金低廉的猶太人做工,打算利用戰爭發一筆橫財。

但在屢次目睹猶太人慘遭殺害的悲慘景象時,辛德勒良心覺悟,利用自己的全部財產賄賂納粹軍官,並買下猶太人,把工廠變成了猶太人的庇護所,從而拯救了1100多猶太人的生命。

影片的最後,辛德勒因為德國戰爭的失敗選擇逃亡時,全體工人給他寫了一封信,並全部簽上了自己的名字,告訴他如果被逮捕,這封信可以解釋。

一名工人把自己未被納粹發現的金牙取了下來,他們打造了一枚金戒指,送給了辛德勒,上面刻著《猶太法典》的一句希伯來文:“凡救一命,即救全世界”。

那一刻,辛德勒再也無法控制,他哭著懺悔,自己揮霍了太多的錢,如果自己可以多賺點錢,就能救更多的人,自己的車能救十個人,自己為什麼留著?胸前的那枚勳章能救兩個人,起碼一個,自己為什麼不拿它去救人?場面令人動容。

揭開真相的那一刻,他們的良善仁愛、人性光輝讓人淚流滿面

戰爭展現了人性最惡的一面,豢養在人性深處的“陰暗面”在戰爭中赤裸裸的呈現出來,尊嚴、良善、寬恕、勇敢等人類的美好品質蕩然無存,只有侮辱、殺戮和絕望。

作家赫伯特·斯坦豪斯曾採訪過辛德勒,他評價辛德勒的事蹟:“辛德勒的卓越事蹟只是源自於基本的禮儀和人性,只不過我們長大後就極少再真誠地相信這些禮儀和人性了。他是一個看到曙光而悔改的機會主義者,並從此背棄了周圍的虐待狂和卑鄙的罪犯。”

辛德勒可能不完美,戰前他是個奸商,戰後他沉迷女色、酗酒,以致破產、窮困潦倒,但在殘酷的戰爭中,他保有了人生而為人的良知,“辛德勒的名單”代表希望和生命。

正如電影《天國王朝》裡,患了麻風病的年輕耶路撒冷王鮑德溫諄諄告誡巴里安:“君命或不可違,父命或不可逆,可是必須記住,即使處於王權之下、霸者之前,人不可不問一己之良知,當你在上帝面前時,你不可推說迫於無奈,不可推說,當時是權宜之計”。

辛德勒的故事為人熟知,我們再看一個“英國辛德勒”的故事,主人公叫尼古拉斯·溫頓。

1988年,英國廣播公司(BBC)錄製了一檔“這就是生活”的欄目,主持人埃絲特·蘭森一遍翻閱著一本剪貼簿,一邊講述著一個塵封已久的故事,剪貼簿裡有一些孩子的照片及許多孩子的資料,以及一些籌款記錄、政府公文,這些孩子是溫頓先生當年從捷克斯洛伐克佔領的納粹手中救下來的猶太孩子。

揭開真相的那一刻,他們的良善仁愛、人性光輝讓人淚流滿面

當主持人拿起一份長長的名單,對著大屏幕上投射的名字問道:“今晚的觀眾中,有誰是被溫頓先生當年救下的孩子,請站起來”?

現場所有的人都默默站了起來,他們安靜、微笑、滿含熱淚地注視著坐在前排、白髮蒼蒼的溫頓先生,78歲的溫頓緩緩地站了起來,目光從這些如今也已年過半百的“孩子”的臉上一個一個掠過,就像看著自己的孩子一樣,他緊緊抿著嘴,強迫自己保持著平靜。

這是溫頓隱藏了50多年的秘密,1938年,時年29歲的股票經紀人溫頓第一次來到捷克斯洛伐克首都布拉格。他原本是來度假的,但發現,由於德軍的鐵騎已經踏入了捷北部的蘇臺德地區,大量難民湧入布拉格。

溫頓和朋友造訪了當地難民營地,發現無人過問的猶太兒童的悲慘處境,他深知戰爭即將到來,自己應該把孩子們從這裡解救出去。

就這樣溫頓以個人名義成立了專門負責救助兒童難民的辦公室,接待前來登記孩子信息的猶太家長,而後馬不停蹄地遊說西方政府當局接收這些孩子,他還要為每個猶太兒童找到願意收養他們的家庭,並且籌措大量資金。

因為救援屬於個人行為,即使有了資金、有了收養家庭,入境手續的辦理十分困難,官員們磨磨蹭蹭、推諉扯皮,溫頓後來不得不偽造假文件,為了多賺錢,溫頓瘋狂地工作,成了“瘋狂經紀人”,其餘所有的時間都花費在了營救孩子的工作上。

揭開真相的那一刻,他們的良善仁愛、人性光輝讓人淚流滿面

後來的事實證明,溫頓當時的決定是多麼正確,在戰爭爆發前幾個月,8列載有669個猶太孩子的火車先後悄悄地駛離布拉格,這些孩子在火車站與他們的父母進行了令人心碎的生離死別之後,逃離了災難,而這些孩子的父母幾乎無一倖免於戰火。

營救結束後,溫頓把營救孩子的所有資料放進一個箱子,扔進了儲物室,他加入了英國皇家空軍,後來成為了英國皇家空軍的一名上尉,戰爭結束後,溫頓幹起了股票經紀人的老本行,並遇到了自己心愛的姑娘格萊塔,和她結了婚,平靜地生活。

直到1988年的那個午後,溫頓的太太格萊塔在打掃家中的儲物室時,發現了那隻箱子,當格萊塔問起溫頓事情的原委後,溫頓平靜地講述了事情的經過,並說:“這些文件已經沒有用了,可以把他們扔掉了”。

格萊塔堅持不能扔掉,並把事情告訴了自己好朋友的丈夫,他是研究納粹大屠殺的歷史學家,真相才大白於天下。

接著是媒體鋪天蓋地的報道,還有那些被溫頓救下來的孩子的電話,他們一直在尋找自己的救命恩人,後來BBC向溫頓發出了邀請,但面對這一切,溫頓一直婉拒。

揭開真相的那一刻,他們的良善仁愛、人性光輝讓人淚流滿面

原來溫頓這麼多年一直有個心結,當年除了那八趟火車外,還有第九趟火車,而火車上載著250個孩子,是前面每趟列車的3倍,但由於德國閃電入侵波蘭,並封鎖了邊境線,第九趟火車被德國軍方攔截,車上的孩子全部被送進了集中營,無一生還,溫頓和250個家庭的領養父母在英國的車站只等到了失望。

對此,溫頓一直心懷愧疚,並深深自責,他說如果那列火車早出發一天,250個孩子的生命可能就得到了拯救。此外,他列出的拯救名單上,足足有5000多個孩子,可是他沒有那麼大能力再去救他們。

後來,在多方的勸說下,特別是有人說你應該聽聽你救下來的孩子們的心聲,溫頓終於解開了心結。有人問他,在那麼困難的條件下,他是怎樣做到這樣偉大的事情的?溫頓回答道:“如果上天不把所有的路堵死,那總是有辦法的”。

揭開真相的那一刻,他們的良善仁愛、人性光輝讓人淚流滿面

這麼多年,溫頓一直在淡化自己在這件事情的重要性,認為自己更不是人們口中的英雄,他說我不是故意保密,我只是不說而已。

他也不喜歡別人把它稱為“英國辛德勒”,他說這件事看起來是了不起,但我做時不覺得了不起,有的人天生偉大,有的人做到偉大,有的人被賜予了偉大,我是第三種,自己只是幸運了些,活得久些,其他人都不在了。

其實溫頓所做的已經堪比奧斯卡·辛德勒了,那八趟生命列車足以架起通往功名的橋樑,讓他盡情去享受鮮花、掌聲、禮遇和愛戴,他根本沒必要自責,但溫頓隱藏了整整50年,這份自責和體現的責任心正是別人做不到的。

捷克總統米洛什·澤曼在給溫頓105歲生日的賀信中寫道:“你的生命因眾多原因而非比尋常,但你不認為自己是個英雄,你的義舉樹立了一個人道主義、利他主義、個人勇氣和謙虛低調的榜樣”。

“英雄枯骨無人問,戲子家事天下知”,比起很多做點慈善就掛到嘴邊,諸多媒體大肆渲染的一些人來說,溫頓才真正詮釋了什麼是偉大的紳士。

用李白《俠客行》中的詩句:“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好事做完、大事深藏、不為人知,此乃真正俠者。

遼寧作家張雅文寫過一篇小說叫《蓋世太保槍口下的中國女人》,後來被拍成了同名電視劇,裡面講述了身處比利時的中國人錢秀玲從德國秘密警察槍口下營救一百多名比利時人的真實故事。

二戰期間,比利時被德國侵佔,錢秀玲利用自己的堂兄錢卓倫,與德軍在法國北部和比利時戰區的最高行政長官亞歷山大·

馮·法肯豪森是至交好友的關係,營救了近百名反納粹的比利時人,戰後比利時國王授予她“國家勳章”,她曾被譽為“比利時的中國母親”。

拍攝連續劇時,導演黃健中帶人去採訪已經90高齡的錢秀玲,當提起救人、授予勳章等事情時,老人回答道,很多都不記得了,那一刻編劇說自己找到了最有價值的東西。

揭開真相的那一刻,他們的良善仁愛、人性光輝讓人淚流滿面

很多事情,過去就過去了,沒必要用它來給自己增光、裝飾,我只是做了我認為正確的事,何況那段往事是殘酷的、痛苦的傷疤。

但我們永遠不應該忘記這些偉大的人,約翰•拉貝和他領導的十多位外國人,在南京大屠殺中,與日軍鬥智鬥勇,拯救了多達25萬中國人的生命,南京大學檔案館館長湯道鑾說:“他是個好人,他知道人的尊嚴”。

瑞典外交官拉烏爾·瓦倫貝格在二戰期間拯救了數萬猶太人的生命,最後神秘失蹤,成為謎團。

高尚的人無論走向何處,身邊總有一個堅強的捍衛者——那就是“良心”

,我想看到他們故事的這一刻,我們不僅要奉上崇高的敬意,更要反思自己的思、言、行、為,他們很多人也是普通人,卻做了很多所謂的的不普通人做不到的事,只因一份善念。

何為高尚?何為人性?一善染心,萬劫不朽!百燈曠照,千里通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