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農民用這個機器摘蠶繭,兩個人能頂14個人用

“大家快來看看,村長兩口子要和徐世前他們比賽摘繭子了,2人對14人......”在安康市石泉縣迎豐鎮梧桐寺村,周邊村民來到村主任蔡明勇家的院子,期待著一場力量懸殊的摘繭PK賽。

安康農民用這個機器摘蠶繭,兩個人能頂14個人用

蔡明勇推出了自己的“神奇”,將新購的快速摘繭機推了出來,看著一個藍色的手推機器,村民都議論開來,“就這個機器能比的贏14個摘繭老手?”“這個機子長時間工作可能還能贏14個人,10分鐘,怕是贏不了啊!”抱著質疑,周邊村民議論起來。

比賽規定時間10分鐘,以徐世前為首的14人用傳統手工摘蠶繭和蔡明勇兩口子用摘繭機摘繭進行比賽,在規定時間看雙方摘繭多取勝。比賽準備就緒,兩隊擺好方格簇、調整好最順手的姿勢,隨著記時員一聲令下,PK賽開始。

14人的傳統摘繭隊裡,各個養蠶摘繭都有10多年經驗,手腳麻利動作嫻熟,眼看時間一分一秒過去,大家都聚精會神認真摘繭,扶著方格簇,左手手指從方格簇裡一頂,右手麻利的將蠶繭揪下,動作連貫,一氣呵成,不一會功夫就將摘完繭的方格簇擺放一邊,新鮮蠶繭裝滿了半桶。

安康農民用這個機器摘蠶繭,兩個人能頂14個人用

再看看蔡明勇兩口子,只見蔡明勇認真將塑框木質方格簇取下,仔細清理上面的雜質紙屑,然後遞給妻子放在機器平臺上面,妻子開始“熱身”,連續試了2次,起身將準備好的簸箕放在出繭口,看著整理的方格簇足有8個之後,終於開始“表演”摘繭了。將方格簇放進取繭機,腳下踩踏踏板,出繭口就滑落出不少雪白的蠶繭,拿出取完繭的方格簇,開始進行下一張。眨眼功夫,前後不到5秒,一張方格簇就摘繭完畢。

“時間到”,雙方都停止了手頭上的工作。熱心的村民主動幫忙數起方格簇,計時員高呼,“10分鐘蔡明勇兩口子機器取繭,完成方格簇67個,徐世前他們14個人,完成方格簇34個。成績顯而易見,用取繭機的蔡明勇贏了”。

通過一場人力懸殊大的摘繭比賽,一方面驗證了機器取繭的高效節本、省力、快速,又向其它蠶農推廣了用規範標準的塑框木質方格簇集約養蠶。

安康農民用這個機器摘蠶繭,兩個人能頂14個人用

蠶桑產業一直作為迎豐鎮支柱產業,但由於受制於傳統落後的養殖方法,農戶的養殖規模不大收益一直不高。隨著小蠶共育技術的推廣,養蠶成活率的提升,使蠶農對養蠶積極性大幅提升。但由於家家戶戶的勞力有限,尤其是摘繭期間,既費人力,又費物力。有的直接摘還沒成熟的蠶繭,有的農戶手腳慢蠶繭多,只能眼看新鮮蠶繭成熟後破繭成娥,這都大大降低了蠶繭品質,減少了蠶農效益。

迎豐鎮蠶桑合作社引進“快速取繭機”,就是解決摘繭耗時耗力的問題。快速取繭機長105釐米,寬70釐米,高85釐米,總重量40公斤。不需要電動力,手工操作,安全可靠,經久耐用。機器採用一體取繭裝置,輕鬆一踩蠶繭脫落,配套塑框木質方格蔟快速取繭,比手工取繭快20倍,每小時可取繭200-220斤,手不觸繭,繭色白淨,確保繭質,取繭保持蠶繭原樣不變形,蠶繭無凹陷變形。同時自動清理方格簇的亂絲,提高工作效率,達到省工省時,促進蠶農增收的目的。

安康農民用這個機器摘蠶繭,兩個人能頂14個人用

蔡明勇是迎豐梧桐寺村的村主任又是年養蠶15張以上的養蠶大戶,快速取繭機在蔡明勇家試點,測試取繭省勞節本效益後,將在其它共育點推廣。後續,蠶農可集中取繭,現取現收,推動蠶桑產業向標準化、規模化與集約化生產方向發展。

本文為作者沈沙沙同意發佈作品,轉載需註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