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面,或許會過的更辛苦,但我還是不願回來

在外面,或許會過的更辛苦,但我還是不願回來

圖| 花瓣網 文| 如果樹

01

我,一個寫文章的人,說起來也算是專業的,但細究起來又好像沒那回事。我在大學裡學的專業和現在從事的行業沒有任何關係,之所以跨度這麼大,原因只有三個字:我喜歡。

僅憑感覺選擇工作,需要的代價非常龐大。辛酸如淚,全部埋藏在生活風雨中,欲言難訴。為了這個選擇,我咬牙硬扛了所有壓力。

我曾閃過一絲後悔的念頭,卻又馬上將其掐滅。因為我連自己喜歡的工作都去後悔,那我實在不知道自己還能做什麼了。我不希望自己的價值被這樣磨滅,尤其是在很多人對我的未來並不看好的時候。

對於這一切我也從未有過抱怨,畢竟是一個半路出家的人,不被逼一把,根本沒法去進步,因而我會心存感激。我的家族在家鄉還算有點能耐,因此他們一直想讓我回家工作,只要聽他們的安排,就不用在外面受這麼多苦。但我的執拗讓他們無可奈何。

他們不理解我,明明可以過得很好卻非要把自己弄得那麼累,為那幾千塊掙扎拼命。最主要的是,我如果按他們的安排去工作,並不耽誤我寫文章,何苦呢?

其實我也時常在想,何苦呢?或許我的人生可以真如他們所說。這一次家裡出了一些事情,我回去了一個多禮拜,也是在這一個多禮拜裡,讓我更加明確自己內心的想法,我要繼續在外面奮鬥。

02

事情要從見幾個朋友開始,那幾個朋友大學畢業以後便直接回到家裡。有些人通過家裡的關係找了一些比較輕鬆的工作,待遇什麼的也還挺不錯的。我們聊了一些工作上的事情,我突然發現自己和他們越來越沒有共同話題。

在我工作的地方,我和朋友們聊得更多的是對於一件事情怎麼去做,根據現有的形式該怎麼調整,對於未來的規劃以及風險的預測,總體下來就是在談“怎麼做”。

而他們和我完全不同,他們喜歡去談自己和哪些人關係怎麼樣,現在的工作熬上幾年會有什麼,熬到什麼時候就徹底穩定,總體下來就是在談“慢慢熬”。

我沒有去講誰對誰錯的意思,不同的經歷和環境造就了不同的思想,其實我也知道自己應該多方面的去了解,畢竟寫文章,閱歷很重要,但或許是因為我太過於習慣現在的生活,對於他們那樣我有太多的未知,我只能好奇的去了解,卻不敢親身去嘗試。

很多人講到我當初選擇這一條路時,對我很欽佩。因為能依自己的興趣,很果斷的去決定自己,他們感覺這種魄力很不容易。其實那不過是表面現象,我其實也在尋求一種穩定,我怕自己在別的領域做不好,所以硬著頭皮選擇了自己興趣,並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強迫自己。

03

在回去工作的前一天,父親再次找我談話,這次談話讓我有了一絲憂慮。從畢業到現在已經很多年了,我馬上也要三十了,古人云三十而立,但我卻還是這般風雨飄搖。

身邊的同齡人該結婚的結婚,該生孩子的生孩子,我這樣放著大好前程不去珍惜,卻選擇孤身一人埋頭苦闖,萬一有個閃失,這將來可是要後悔一輩子的,現在我還年輕,幫我介紹安排一些好的工作還比較容易,等我過了三十,那這些機會可就不復存在。

父親並沒有強迫我做出選擇,只是把這一切利害分析給我,最終的決定還是要看我,話已經說明白,以後也就不會再多說了。

我其實非常害怕,千萬寫文章的人,出頭的也才那麼幾個,再加上我語文底子本身比較薄弱,剛從事這個行業的時候,完全是用“興趣”支撐照貓畫虎。

雖然這幾年我在拼命學習,但在我們這一代裡,比我優秀又比我更拼命的人比比皆是,別說家裡人覺得不靠譜,有時候自己想起來,自己都覺得不靠譜。

04

所以,我就這樣妥協嗎?

我想象自己回去,在一個不熟悉的崗位上,盼望著下班,盼望著放假,身體漸漸慵懶,鬥志漸漸消磨,整個人開始變得麻木,花費更多的心思去思考如何讓自己變得更加“穩定”……

在這片刻之餘我還是努力給自己找了一個理由,為了能讓自己寫出更好的文章,我需要更多的閱歷,需要在家鄉以外的世界見識更多,需要向不同的優秀人員不斷學習,總而言之,繼續堅持吧。

人們都說夢想看似清楚,其實都是朦朧的。在追求夢想的時會懷疑自己,很多時候他們也不清楚,自己究竟想要什麼,在這種猶豫和彷徨裡,就那麼去做了,帶著忐忑,帶著安慰。

也許我這一輩子會被埋沒在底層,被人無情忽視,但我也算是給自己活了一回,最起碼將來我不會後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