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時代的18歲,陳丹青評傳世巨作「千里江山圖」

黃金時代的18歲,陳丹青評傳世鉅作“千里江山圖”

千里江山圖

《千里江山》全卷

《千里江山圖》[1] 縱51.5釐米,橫1191.5釐米,絹本,青綠設色,無款,據卷後蔡京題跋知系王希孟所作,現藏故宮博物院。

作者王希孟18歲為北宋畫院學生,後召入禁中文書庫,曾得到宋徽宗趙佶的親自傳授,半年後即創作了《千里江山圖》。作者以“咫尺有千里之趣”的表現手法和精密的筆法,描繪了祖國的錦繡河山。畫面千山萬壑爭雄兢秀,江河交錯,煙波浩淼,氣勢十分雄偉壯麗。

作為中國古代青綠山水畫的巔峰之作,《千里江山圖》以長卷形式,描繪了連綿的群山岡巒和浩淼的江河湖水,于山嶺、坡岸、水際中佈置、點綴亭臺樓閣、茅居村舍,水磨長橋及捕魚、駛船、行旅、飛鳥等,描繪精細,意態生動。景物繁多,氣象萬千,構圖於疏密之中講求變化,氣勢連貫,以披麻與斧劈皴相合,表現山石的肌理脈絡和明暗變化;設色勻淨清麗,於青綠中間以赭色,富有變化和裝飾性。作品意境雄渾壯闊,氣勢恢宏,充分表現了自然山水的秀麗壯美。被稱為“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

黃金時代的18歲,陳丹青評傳世鉅作“千里江山圖”

千里江山圖局部

“通常成年的老熟的大師喜歡做減法,也就是所謂的取捨和概括。可十八歲英年的王希孟呢,他是忙著做加法。人在十八歲年紀才會有這股子雄心和細心,一點不亂,不枝蔓,不繁雜,通篇貴氣,清秀逼人,那就是他的天賦了。

他降生在中國山水畫的黃金時代,他在黃金時代只有十八歲。他在十八歲上又有一個宋徽宗親自給他調教,如此這般,我想他也鬧不清怎麼畫出這幅偉大的畫卷。

十八歲乾的事,多半其實是不自知的,他好也好在不自知。

照西洋人的說法,那是上帝讓他幹了這件事情。”

黃金時代的18歲,陳丹青評傳世鉅作“千里江山圖”

千里江山圖局部

我是一個不會上課的人,我本人就很討厭上課。我不是講什麼藝術史,繪畫入門。就是希望大家和我一起 ‘看’ 。我出去轉一大圈,才發現重要的不是畫畫,而是你怎麼 ‘看’ 。

我儘量選擇的是不太被看到的畫,網絡上不太容易找到的;或者能找到,我就試圖用另外一種方式,讓大家看到這幅畫還有另外一面;現在大家只要上網,全世界的博物館都可以看到,尤其是說了又說的名畫,我絕對不會講達·芬奇的《蒙娜麗莎》,我可能講一些大家沒有想到的。”

黃金時代的18歲,陳丹青評傳世鉅作“千里江山圖”

千里江山圖局部

《千里江山圖》手卷終端的題識:

“政和三年閏四月壹日賜王希孟十八歲,昔在畫學為生徒,召入禁中文書庫。數以畫獻,未甚工。上知其性可教,遂誨諭之,親授其法。不逾半歲,乃以此圖進,上嘉之,因以賜臣。”

少年王希孟學畫,被皇家畫院錄取了。獻了幾次作品,都不夠好。但是皇上看他聰明,就親自調教他。不到半年他就把千里江山圖,獻給宮廷。皇上很高興,誇獎他,給他官做。

黃金時代的18歲,陳丹青評傳世鉅作“千里江山圖”

千里江山圖局部

陳丹青曾這樣評價王希孟:“通常成年的老熟的大師,喜歡做減法,也就是所謂取捨和概括,可十八歲英年的王希孟呢,他是忙著做加法。人在十八歲年紀,才會有這股子雄心和細心,一點不亂,不枝蔓,不繁雜,通篇貴氣,清秀逼人,那就是他的天賦了。”

今年9月,故宮博物院的年度大展,在所有展品中最引人矚目的,當屬比肩《清明上河圖》的青綠山水畫巔峰之作:《千里江山圖》。

黃金時代的18歲,陳丹青評傳世鉅作“千里江山圖”

陳丹青

陳丹青,男,祖籍廣東臺山市三合鎮良村,1953年生於中華人民共和國上海,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藝術家、作家、文藝評論家[1]。

1970年—1978年輾轉贛南、蘇北農村插隊落戶,其間自習繪畫,是當時頗有名氣的“知青畫家”。1980年以《西藏組畫》轟動中外藝術界,成為顛覆教化模式,並向歐洲溯源的發軔,被公認為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經典之作。繪畫之餘,出版文學著作十餘部。

陳丹青無論畫風與文風,都具有一種優雅而樸素;睿智而率真的氣質,洋溢著獨特的人格魅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