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製造產業園用智慧與匠心打造智能製造創新示範區

  前言:成立於2016年7月的南京江北新區智能製造產業園(以下簡稱“智能園”)是新區五大產業平臺之一。現有規劃面積約16平方公里,在園企業千餘家。近年來,智能園積極探索江北新區國家產業科技創新中心和國家智能製造新區建設的新思路和新路線,努力成為全市高端裝備製造業和智能製造發展的先導區。

  智能園在產業發展上,堅持龍頭引領,大力發展先進軌道交通裝備、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集成電路與人工智能等技術密集型產業的新型智能製造產業集群。

  

  開啟創新創業大門的金鑰匙

智能製造產業園用智慧與匠心打造智能製造創新示範區

  相比無人駕駛汽車的吸睛熱度,在智能園,已經低調實現了“無人駕駛地鐵”的智能製造。

  2018年3月31日,上海軌道交通浦江線列車試運營。“全自動無人駕駛,控制中心集中調控,綠色環保,節能安全,很人性化!”在“阿拉”朋友圈頻頻點讚的背後,是園區企業中車浦鎮公司的一次智能製造“作業”——浦江線列車全程採用最高等級GOA4無人駕駛技術,列車頭尾不僅沒有駕駛室也沒有乘務人員,前後視野無阻擋。“無論是核心機電系統,還是諸如站臺等配套設施,都是按照最高等級無人駕駛要求進行設計和集成的”,智能園有關人士告訴記者。

  這只是新區成立三年來,made in智能園”成績單的一部分。2017年9月15日,“共享智造·南京江北新區智能製造產業協同發展峰會”在園區舉行,為促進園區智能製造產業發展,智能園牽頭成立了南京智能製造產業發展聯盟。上汽南京汽車集團有限公司、中車南京浦鎮車輛有限公司、復星南京鋼鐵聯合有限公司等8位聯盟創始企業代表參加了聯盟揭牌儀式。

智能製造產業園用智慧與匠心打造智能製造創新示範區

  “南京江北新區智能製造產業協同發展峰會舉行”、“南京智能製造產業發展聯盟落戶江北”......第二天,省市主要媒體紛紛以此為題進行了報道。而在此次會議上,智能園為南京博馳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費勉儀器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等12家先期入駐智城園區的企業舉行了入園儀式,授予了象徵開啟創新創業大門的金鑰匙。

  智能製造的集結號吹響了。在這裡,有“躍進牌”卡車到新能源汽車的智能飛躍,也有實現生產線自動化配料,打造數字化“智能工廠”......“下一步將積極搶抓江北新區發展機遇,緊緊圍繞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人工智能等主導產業,聚焦產業轉型升級,著力推動產業結構優化,進一步做大做強江北新區智能製造產業園”,園區主任徐韜如是說。

  擼起袖子加油幹已是智能園的常態。在園區7樓,工作人員每天都以飽滿的精神投入工作;每逢夜晚,園區不少企業的廠房仍然燈火通明。“2月12日開工,一個月不到,施工道路已經平整完畢,60多根樁基到位,兩臺塔吊開始作業......”本報記者曾如是報道“智能園速度”。

  成立三週年以來,智能製造產業園深度對接江北新區“4+2”產業發展體系,圍繞智能製造重點領域發展,突出智能製造產業導向,推動產業升級和產業集聚,明確了以智能交通、智能裝備、數字化管理、人工智能為主導的發展方向。“智能園速度”的成績單也已揭曉——新區工業產值前15家企業排名中歸屬智能製造產業園4家。2017年,園區企業納稅總額突破22.7億元,同比增長55%......

  提及下一步發展規劃,徐韜主任表示,未來將通過產業升級、企業培育、招才引智等多種措施,加速培育一批納稅超千萬企業,力爭在2020年,打造千億級產業集群。

  日趨壯大的“畢業企業”朋友圈

智能製造產業園用智慧與匠心打造智能製造創新示範區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智能園始終堅持創新驅動,通過科技創業創新引領新發展。雖然是新區五大平臺中成立最晚的一個,智能園卻憑藉執著和努力,交出了充滿科技創新範兒的成績單。

  畢業企業派是出現在成績單中的一個亮點。畢業企業,通用的解釋是指企業經孵化器孵化期滿“已經畢業的企業”。孵化器在孵企業,經過若干時期的保護性成長,在“孵化器”裡度過初創期,通過研發轉化,可以投入市場進行產業化生產和經營。畢業企業脫離了孵化器的良好環境後,能獨自迎風擋雨,適應更嚴酷的市場環境。

  在智能園,就有這樣的畢業企業派。2017年2月8日,南京派普萊恩管道檢測技術服務有限公司在園區完成註冊,公司自主研發的管道機器人主要為油氣等各類管道提供智能化的檢測服務,並建立相關大數據庫。

智能製造產業園用智慧與匠心打造智能製造創新示範區

  作為園區另一家畢業企業,東大集成主打專用集成電路、集成電路系統工程設計開發生產銷售等。在智能園,東大集成的集成電路產業基地項目落戶並投產,未來將以此為基礎並依託江北新區集成電路產業基地,重點引入等離子體刻蝕設備、離子注入機、表面處理設備、光刻機、單晶圓沉積設備、晶圓清洗設備等設備生產企業,積極延展和培育集成電路等新興產業增長點。

  更多的創新舉措也在園區生根開花。緊扣新區“兩城一中心”高精尖產業發展方向,結合園區智能製造發展定位,在做大做強汽車等主導產業的同時,智能園加大對集成電路、新能源等兩大新興產業的招引力度,加速與龍頭型項目合作,積極培育,力爭形成新的產業集群。園區孵化企業基蛋生物、聚隆科技分別於2017年7月、2018年2月在滬市和創業板實現上市。

  在智能園,更多的企業加入到科技創業創新的朋友圈。新能源方面,園區博馳、輝倫、英發睿能等企業的新能源產業發展方向已現雛形,未來園區將重點面向長三角、珠三角等重點區域招商,瞄準新能源產業龍頭企業,開展高密度、高頻度、高強度的產業化招商,大力引進新產業、新技術、新業態,以高端增量撬動結構優化,引領產業集聚。

  人才,也在成為智能園科技創新的另一個引擎——據園區資產運營部介紹,江蘇蘇美達五金工具有限公司成功獲評“2017年江蘇省創新型企業100強”;南京天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趙新入選第三批國家“萬人計劃”科技創業領軍人才公示名單;江蘇中海達海洋信息技術有限公司首席科學家施劍等8名企業人才,入選江蘇省第五期“333高層次人才培養工程”......在前不久江蘇省科技企業家人選公示中,基蛋生物公司蘇思本、聚隆科技公司劉曙陽、奧汀科技公司凌濤等企業家榜上有名。

  與此同時,智能園加強與高校科研院所的深入合作,進一步推進“兩落地一融合”,打造充滿活力、更具競爭力的創新生態鏈,加快推動科技成果和新型研發機構落地,努力打造新區智能製造創新示範區。智能園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2018年園區重點推進的

  “兩落地一融合”項目6個,合作院所涉及斯坦福大學、清華大學、浙江大學和中國科學院等一批國際國內知名院所,項目總投資超過30億元,預計全部建成後總產值可達300億元。

  優化園區環境全面提檔升級

智能製造產業園用智慧與匠心打造智能製造創新示範區

  梧桐萋萋,有鳳來棲......智能製造園,如同一塊強有力的磁鐵,吸引著相關企業集聚於此。根據江北新區黨工委管委會的部署,中山科技園整建制併入智能製造產業園,將智能製造產業園規劃面積拓展到16平方公里,目前高新工業園、小柳工業園、中山科技園三個成熟載體,擁有註冊企業1000餘家,是南京市智能製造產業集聚區之一。

  記者瞭解到,目前園區正在推進的市區重點建設項目32個,總投資167.67億,計劃投資51.27億,重點建設中歐軌道智能交通國際研創基地、南汽新能源汽車產業化生產基地、雷爾偉軌道交通科技產業基地、江蘇寶灣智匯產業物流綜合平臺等核心載體,預計建成後園區將新增載體面積80萬平方米。同時進一步完善和豐富園區配套服務設施,加快社區組團功能構建,打造“宜資、宜業、宜居”的創新創業新城。

  另一方面,智能園以“騰籠換鳥”和“提檔升級”為抓手,組織專門力量,對園區閒置項目、廠房、企業經營情況進行梳理,分析企業在經營發展中的薄弱環節,梳理低效用地和低效廠房,尋找優質項目嫁接,先後完成了天成自控、浩明生物、金盾護衛、晚晴玻璃儀器等項目的成功嫁接,落實了一批新興產業項目的入駐。

  根據園區“一區三園”的特點,啟動高標準規劃,打造園區全產業鏈佈局。圍繞核心板塊佈局,通過扶持政策、招商項目和載體建設進行合理引導,進一步促進產業在空間上的集聚、對上下游的拓展以及產業之間的深度融合,最終形成智能製造全產業鏈佈局。同時加快園區市政道路、管網及綠化、亮化等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園區基礎設施配套。

  以智能裝備製造和智能創新服務為主導產業方向,園區重點從三個層面強化招商,加快產業項目引進。一是聚焦符合產業發展定位的重點企業,尤其是世界500強、國內500強等符合園區產業方向的重點龍頭型企業、旗艦型企業,尋找發展契合點,引導相關企業在園區內進行戰略佈局。二是全力以赴加快科技創新型企業落地,結合新型研發機構的引進工作,加快推進科技創新型企業的落地。在相關企業的引進過程中,搭建“綠色通道”,及時處理項目在推進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為項目落地創造良好的條件。三是積極實施“走出去”戰略,學習國內外先進園區的建設發展經驗,對標找差。從創新驅動、產業發展、城市建設等方面進行對標,奮力創新實幹,推動產業園高質量建設。

  經濟要發展,環境也要提升。如何實現金山銀山和綠水青山的和諧發展?記者瞭解到,園區已經完成浦泗路廣場、智匯廣場、智城園區等約15萬平方米地塊的環境提檔升級工作,中歐景觀綠化一期工程、永錦路環境提檔升級工程、龍泰路北延工程、華寶路以西2000畝地塊場地平整工程、中山片區中心區環境提檔升級、小柳工業園的環境整治等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工程,也正在積極推進當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