謎話武安之武安之謎

谜话武安之武安之谜

谜话武安之武安之谜

武安市地處河北省南部,太行山東麓,晉、冀二省交界地帶,素有“太行明珠”之稱。面積1806平方公里,人口約84萬人。下轄22個鄉鎮、1個省級工業園區,502個行政村。 “武安燈謎”作為文化園地中的一朵奇葩,連續13年舉辦“武安市燈謎一條街元宵民俗謎會”,不僅豐富了本地年節文化,而且勢必會對燈謎的傳播和繼承產生深遠影響。特別是2009年“武安燈謎”入選邯鄲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後,更是受到全國謎界廣泛關注,各地謎家以“武安”作為謎底創作了許多優秀的燈謎作品。

谜话武安之武安之谜

我們首先從“武安”一詞字面含義來看,有“憑藉武力獲取安定”之意。宜昌馮忠良先生依此製作佳構如下:

盡洗甲兵長不用(河北地名)

武安/馮忠良

谜话武安之武安之谜

斯謎是2001年編輯《武安謎風》徵稿時的一條應徵佳作。謎面出自唐代詩人杜甫的作品《洗兵馬》尾聯“安得壯士挽天河,淨洗甲兵長不用”。 此詩當作於乾元二年(759年)。安史之亂爆發後,杜甫幾經奔波,往來於鄜州、長安、鳳翔之間。這段時間兩京相繼克復,平叛捷報頻傳,杜甫認為勝利在即,就寫了長詩《洗兵馬》。其中“洗甲兵”用“武王伐紂,遇大雨,武王曰:此天洗甲兵。”之典,釋為“哪裡能得到壯士引來天河水,洗乾淨甲兵永遠不再使用。”蘊含“不再動武,天下安定”之意,會意扣合出謎底。

筆者更是藉此進一步發揮制謎:

盡洗甲兵長不用(河北地名連村名)

武安、永和/石愛民

謎底連綴上武安村名“永和”,解作“盡棄兵武,天下安定,(祈盼)永遠和平”。與詩意更加地契合完整。以類似扣合手法制作的燈謎還有很多:

從此天下息烽燧(河北地名)

武安/陳昌年

戰爭與和平(河北地名)

武安/多人作

注:《戰爭與和平》是俄國作家托爾斯泰創作的長篇小說。

刀槍入庫,馬放南山(河北地名)

武安/多人作

國防強盛,人民太平(河北地名)

武安/李文科

放馬揮戈定天下(河北地名)

武安/梁信德

紅軍長征平天下(河北地名)

武安/江貴鎰

保衛和平(河北地名)

武安/王永修

一戰而天下定矣(河北地名)

武安/陶維松

為了和平而戰(河北地名)

武安/弁藝

槍桿子裡面出政權(河北地名)

武安/弁藝

注:“槍桿子裡面出政權”這一著名論斷是毛澤東在“八七會議”上根據當時中國的國情提出的。

練兵為了保和平(河北地名)

武安/王寅醜

用戰爭消滅戰爭(河北地名)

武安/蔡景盛

化干戈為玉帛(河北地名)

武安/張順社

干戈平定人長壽(地名二)

武安、永安/佚名

執干戈以衛社稷(河北地名二,期艾格)

武安、安國/白珩

注:期艾格,謎格一種。謎底須用三字以上的詞或詞組,中有疊字的方可設此格。謎面題義扣謎底時,中有一個疊字不計入來扣合。此謎中有兩個“安”字,依格去掉一個,讀作“武安國”與謎面扣合。

朝廷無事忘征戰(地名二,調首格)

安國、武安/未央

注:謎面出自唐朝元稹《望雲騅馬歌》詩句“朝廷無事忘征戰,校獵朝回暮球宴。”掉首格,謎格一種,別名調首格、睡鴨、乙上、低首,謎底用單詞、組詞均可,但字數須在三字以上。用法示例格法:謎底的第一、第二字互換位置讀。謎底讀作“國安/武安”與謎面扣合。

天下鼓角何時休(縣市名二)

武安、會寧/一湖月光

劍外忽傳收薊北(河北省地名二,鶴膝格)

武安、新樂/鶴歸樓

注:謎面出自唐朝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詩句“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粉腿格,謎格一種,又名素脛格、鶴膝格。謎底為四字以上,以倒數第二字讀諧音來與謎面相扣。謎底“新”讀作白字“心”,成“武安/心樂”與謎面及詩意相扣合。

眼下遍地兵戈怎敢保無疏虞(河北地名三)

望都、武安、萬全/鄭鳳民

注:謎底頓讀作“望都武/安萬全”與謎面扣合。

谜话武安之武安之谜

中國歷史人物、小說人物多有姓“武”或“安”者。像女皇武則天、武三思、安祿山、行者武松等等。或封號有帶“武”字的,像曹操,在世時擔任東漢丞相,後為魏王,去世後諡號為武王,後人習慣稱其為“魏武”。謎人們便運用借代的手法為“武安”制謎:

只有音樂迴繞時,瞾帝才心境平和(河北地名二)

曲周、武安/蔡建榮

注:武則天,名武曌。謎底中“武”借代武則天。解作“四周曲調縈繞,武則天才能心境安定”,與謎面扣合。

四面唐歌驚瞾帝(河北地名二)

曲周、武安/王中和

則天下太平(河北地名)

武安/林文義

注:謎面出自清末小說家劉鶚語“人人好公,則天下太平;人人營私,則天下大亂。”在此將“則”與“天”連讀為“則天”,別解而扣“武”。

葬於鄴之西岡上(河北、陝西地名三)

魏、武安、高陵/劉二安

注:謎面出自曹操《遺令二》,又稱《遺命諸子》“吾死之後,葬於鄴之西岡上”。謎底頓讀作“魏武/安高陵”,意為“魏武帝曹操安葬於高陵”與謎面扣合。

孟德無恙(河北地名二)

魏、武安/佚名

三思可保無虞(河北地名)

武安/朱愛晶

注:“三思”本為“反覆思量”之意,在此別解為武“三思”(武周宰相,荊州都督武士彠之孫,女皇武則天的侄子。)扣一“武”字。“無虞”為太平無事,扣“安”。

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河北地名二)

武安、樂亭/陳照明

注:謎面出自唐朝詩人白居易《長恨歌》。謎底中“安”代指“安祿山”;“亭”通“停”。解作“安祿山興兵,樂曲因之而停歇了”,與謎面扣合。

帶兵平祿山(河北地名)

武安/陳孝逵

勸慰梁山行者(冀、吉地名各一,移珠格)

武安、撫松/陳穎煒

注:移珠格,謎格一種。要求謎底須四字以上。謎底中如需移動一字,應按文意要求限一字作間隔兩字以上自由移動。向上向下移均可,但不能和旁邊的鄰字互移,以免混淆掉首、掉尾、蕉心諸格。此謎依格讀作“安撫武松”扣合謎面。

行者不能放鬆,神醫豈可道全(河北地名)

武安/夏彬

注:“武”借代“行者武松”;“安”借代“神醫安道全”。

戎馬去封陲(冀、陝地名各一)

武安、定邊/陳浩群

注:謎面出自唐朝武元衡《秋日對酒》詩。謎底頓讀作“武/安定/邊”,“武”一語雙關。一代指詩作者“武元衡”,一指“軍事” 。謎底解作“武元衡帶兵去安定邊陲”,與謎面扣合。

谜话武安之武安之谜

《國語·周語下》雲“夫目之察度也,不過步武尺寸之間”。“步武”是一個漢語詞語,指距離很近。古以六尺為步,半步為武。“武”字有此一意,故在很多謎作中,便以“半步”、“走”、“行”、“步”等詞來借代。

步步穩當(河北地名)

武安/邯鄲多人

步履穩健訪名都(河北地名)

武安市/蔡惜亮

行跡一路順風(河北地名)

武安/陳士良

步步昇平傳凱歌(河北地名連村名)

武安、通樂/杜宏全

郊外春和宜散步(地名三,調尾格)

博野、青、武安/衛國

注:謎面出自宋朝米友仁《漁家傲·和晏元獻韻》句。掉尾格,謎格一種,別名乙下格、掉足格、調尾格。謎底需三字以上,末尾兩字互換位置。謎底讀作“博野青/安武”,與謎面扣合。

穩步慎勿忘(河北地名連稱謂)

武安記者/ 寒單小羽

注:謎面出自陳毅詩《過骨接嶺》末句“失足判生死,穩步慎勿忘。”“記者”別解為“記得”與謎面“勿忘”相扣合。

走向和平(河北地名)

武安/吟秋客

不行半步險(河北地名)

武安/白學

行行無別語(河北地名)

武安/夢隱

谜话武安之武安之谜

“安”字有“沒有危險,不受威脅”之意,上面燈謎作品中多有運用,不再贅述。另還有“平靜,穩定”和“使平靜,使安定”的意思,也在很多謎作中有所體現:

兩班齊獻治國計(河北地名二)

文安、武安 /蔡建榮

朝臣無異動(河北地名二)

文安、武安/儀和

將相和(河北地名二)

武安、文安/李長春

危在旦夕(河北地名,白頭格)

武安/石愛民

注:白頭格是常用謎格的一種,謎底需兩字以上,第一字用諧音來代替解釋謎面。別名皓首、素冠、冠玉、壽星、雪帽、望月、戴雪等。謎底“武”讀作白字“午”安,反面會意與謎面扣合。

谜话武安之武安之谜

利用漢字的字形、字素等特點,運用離合手法。或將“武”拆為“一”、“、”“正”、“戈勾”幾個字素。將“安”拆為“宀”、“女”兩個字素;或將“武”從包含該字的“賦”、“鵡”等字中減去。將“安”從包含該字的“宴”、“晏”、“按”、“案”、“鞍”、“氨”等字中減去。從中斫斬劈削,精雕細琢完成謎作。下面幾則燈謎便是如此:

孤星月如鉤,正要下窗前(河北地名)

武安/張海斌

注:以“星”象形扣“、”。

正式工退休,來日要設宴(河北地名)

武安/李玉虹

一賦珍寶被盜,案後十人逃逸(河北地名)

武安/白海波

谜话武安之武安之谜

武安是千年古縣,歷史悠久。由於朝代的更迭,時代的變遷,曾多次易名,產生了許多別稱和異稱。春秋時屬晉,戰國為趙之武安邑。秦滅趙後,武安屬邯鄲郡。王莽新朝時,改武安為恆安,東漢初複名武安。西漢初(前202—前195年)設置縣,屬魏郡。唐武德元年(618年)以來,武安先後改屬紫州、慈州、磁州。元至元二年(1265年),武安併入邯鄲縣,明洪武元年(1368年)武安仍屬磁州。清雍正四年直屬彰德府。民國初廢府置道,武安屬河南省河北道。民國十三年道廢,直屬省政府。1937年以來,先後改為武南縣(1941年)、武磁縣(與磁縣一部分合並後1942年成立)、武東縣(1944年)。1945年縣城解放,原磁武、武東縣撤銷,設置武安縣。1946年,恢復武安縣原建置。1949年,武安縣由河南省劃歸河北省邯鄲專區。1958年,撤銷武安縣,西部併入涉縣,東部劃歸邯鄲市,稱武安礦區。1961年,恢復武安縣原建縣。1988年10月6日,取消縣建置,更名武安市至今。武安這些歷史上出現的稱謂,也是謎家創作的源泉:

長長久久樂昇平(河北地名別稱)

恆安/石愛民

注:謎面出自唐朝上官昭容《駕幸新豐溫泉宮,獻詩三首》詩句,此謎正面會意與謎底扣合。

太平基址千年永(河北地名別稱)

恆安/石愛民

注:謎面出自唐朝劉兼《長春節》詩句,正面會意與謎底扣合。

抗天兵蠻王初受執(河北地名別稱)

武南/石愛民

注:面出出自《三國演義》第八十七回回目“徵南寇丞相大興師,抗天兵蠻王初受執”。此謎承上句,會意與謎底扣合。

兵戈既未息(河北地名別稱)

武東/石愛民

注:謎面出自唐朝唐代杜甫《羌村三首·其三》詩句“兵戈既未息,兒童盡東征。”此謎啟下句,會意與謎底扣合。

別賦初成碑始勒,空山幽蘭二度開(河北地名別稱)

武磁/石愛民

谜话武安之武安之谜

另據明嘉靖版《武安縣誌》載“邑名:神鉦,……縣南鼓山有二石,南北相當,叩之則有聲,如鉦然,故名神鉦。”神鉦有兩個意思,一為“鉦之美稱。鉦,古代軍中樂器,其狀如鼓。”《樂府詩集·郊廟歌辭八·晉江左宗廟歌》:“神鉦一震,九域來同。” 晉朝左思 《魏都賦》:“神鉦迢遞於高巒,靈響時驚於四表。” 明朝沈鯨 《雙珠記·避兵失侶》:“鐵騎銅駞萬里威,神鉦羯鼓勢如催,捻指東京累卵危。”另一意為“指石鼓。”北魏酈道元 《水經注·沔水》:“洞庭南口有羅浮山,高三千六百丈,浮山東石樓下,有兩石鼓,叩之清越,所謂神鉦者也。”武安別稱“神鉦”,惟見於明縣誌,其他典籍,民間流傳從未再見,當為一家之言,不足盡信。但如以之借代“武安”,可制謎:

神鉦迢遞於高巒(江西景點)

武安山/石愛民

從謎家的視角來解讀,“神鉦”喻意有“以武安天下”之意,故以其為謎面,射底 “武安”正是一則很好的燈謎。由此推想:為武安取名“神鉦”之古人,是否也是一位前輩謎家呢?想至此,不由神往之。

谜话武安之武安之谜

石愛民

筆名西嶺。為全國燈謎學術委員會委員、河北省職工燈謎學會副主席、武安市燈謎詩詞楹聯協會副主席兼秘書長。連續12年主持 “武安市燈謎一條街元宵謎會”。有個人謎集《西嶺燈謎錄》行世,主編《武安燈謎》、《洺川攬勝》等書。與人合著謎集《閒園商燈》、詩集《洺水風雅錄》,參與編輯《漫畫謎大觀》(副主編)、《笑話謎大觀》等。

■編審:張志芳

谜话武安之武安之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