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味中藥背後都有一個美麗傳說之黃芩

李時珍生於明朝嘉靖年間,自幼聰明伶俐,好學上進,小小年紀就立志考取功名,光耀門庭。可是天有不測風雲,在李時珍十六歲時,他突患急病,咳嗽不止,並且久治不愈。隨著病情加劇,他每日吐痰碗餘,煩渴引飲,骨蒸勞熱,六脈浮洪,雖服用柴胡、麥冬、荊芥、竹瀝等解表退熱、潤肺清心、清熱化痰之劑卻毫無效果。方圓百里的名醫都束手無策,認為他已無藥可救。

每一味中藥背後都有一個美麗傳說之黃芩

眼看小時珍生命危在旦夕。正在李時珍的父母悲傷絕望之際,村子裡來了一位從遠方雲遊到此的道士,這位道士白髮長髯,頗有仙風道骨的味道。聞言道士專治疑難雜症,小時珍的父母急忙把道士請到家中給他看病。道士給小時珍號了脈象後,捋捋長髯說:"不妨,不妨,此病只需服用黃芩一兩,加水兩盅,煎至一盅,服用半月即可痊癒。"

每一味中藥背後都有一個美麗傳說之黃芩

時珍的父母半信半疑地按方煎藥。奇蹟出現了,半月之後,小時珍身熱全退、痰多咳嗽的症狀也消失了,身體逐漸恢復健康。一味黃芩居然起到了立竿見影的效果。李時珍深感我國醫學的神奇,更對這位身懷絕技的道士欽佩不已。

每一味中藥背後都有一個美麗傳說之黃芩

從此,他便跟隨道士刻苦鑽研醫學,讀遍歷代醫書,踏遍高山大川。功夫不負有心人,李時珍終於在醫學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成為醫林一代宗師。在他編著的《本草綱目》中,李時珍對救了自己性命的黃芩推崇備加,誇讚曰:"藥中肯綮,如鼓應桴,醫中之妙,有如此哉!"

每一味中藥背後都有一個美麗傳說之黃芩

黃芩的作用與功效

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黃芩的根。主產於河北、山西、內蒙古、河南及陝西等地。春秋兩季採挖。蒸透或開水潤透切片。生用,酒炙或炒炭用。

【性味歸經】 苦,寒。 歸肺、胃、膽、大腸經。

【功 效】 清熱燥溼,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

【應 用】

1.用於治療溼溫暑溫、溼熱痞悶、黃疸瀉痢、肺咳嗽,熱病煩渴。

2.用於治療癰腫瘡毒、咽喉腫痛、血熱吐衄及胎熱不安等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