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中,哪段經歷讓你感覺最失敗?你從這段經歷中收穫了什麼?

成都優教


成長過程中,讓我受挫的經歷蠻多的。成績下滑,分入慢班。遇師不利,被迫停課。自己學習,最後卻是一個差生水平。

最讓我受挫的應該是快聯考的時候,學習畫畫是進高一學的,當時因為文化水平不怎麼樣。就想著走藝考。本來我從小就喜歡畫畫,沒事在課本上塗塗畫畫。但是因為老師一心想的是賺錢並沒有交給我太多實用的,家長髮現了老師不靠譜。但因為我兩年花了家裡太多錢,被迫停課。我也沒有就此放棄,到聯考還有一年時間,我自己也買了很多資料來看。雖然進步很慢,就這樣日復一日。離聯考還有一個多月時間,但是這時我姐姐帶我見了一個老師這個老師點醒了我,讓我認識到了自己現在的處境。沒有經過半年系統集訓的我,原來現在的水平只是高一差生的水平。知道這個消息的我,心裡很不是滋味。以為自己的繪畫生涯斷了,但是天無絕人之路。在這個老師的介紹下,我遇見了自己的恩師。因為我當時對底子很差,老師要在26天的時間裡把我提起來也是不太現實的。老師也給我提前打了招呼說“這個集訓很短,我不敢保證能讓你考上去,但是我會盡力幫助你,你現在底子很差,就把目標定在專科線190吧,努力考過專科線”。當時聽完心裡很難受,也很不甘。但是也就是因為這不服輸的自尊心,讓我開始自虐。一天只休息六個小時,剩下時間都在練習。最後我創造出了一個奇蹟,我不僅達到了專科線,我還超過了本科線幾十分。但是色彩卻成了我的遺憾,只學了三天就去考了,然後後面出現了很長一段時間配色不好看。我現在都還能清楚的記得那26天,記得最後一天我用洗面奶認認真真的洗了個臉,盆裡水全黑了。我的臉變白淨了,那時真的是有種放鬆的感覺,而且26天過後我的腰都很難打直。也就是這次過後,我整個人變得自律起來,然後上了大學。大學就是我的一個轉折點了,我開始好學起來。以前家裡對我說的話是,你去看會兒書嘛。現在家裡面對我說的話卻是,你注意下眼睛。出去活動活動嘛。從一個學渣變成了一個學霸,道路雖然有點顛簸。人嘛都是在挫折中成長,我現在最喜歡的就是聽別人對我的意見和看法,我覺得只有吸取別人對自己的不滿,自己才能快速的進步~



琴雨風


年少時,學習佔據了生活的絕大多數時間,每一天都在和學習打交道,那時最重要的也是學習。

分享一段自己學習中感覺最挫敗的經歷,以及後來克服挫敗,快樂學習,並能讓學習成績好的方法給大家!

現實生活中有一個現象,很多人小學階段成績都非常好,可到了初中階段,成績直線下降,排名也下降。很顯然,初中的我就是這樣的狀態,是學習中最挫敗的一個階段。剛入初中,課程增多,內容遠比小學時複雜越多,每天趕鴨子上架,每天新的內容。語數外,政史地,物化生,9門課程往往喘不過氣。雖說是實驗班的學生,卻常常遊走在班級十來名,尤其到了學習的後期,往往心裡更加有挫敗感。

年少的自己很喜歡學習,但持續的挫敗,讓我進入了學習的惡循環:


就這樣一個惡性循環,加上不願服輸的自己,就在不斷地挫敗中煎熬著,直到初中畢業考試時,數學成績一度降到了90分(滿分150,剛及格),那是我度過的最艱難學習階段。


相信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經歷:早起,熬夜,利用休息時間補課,很努力,卻沒有達到自己最理想的成績。在應試教育分數為王的現實生活中,這是我們都要面對的一個問題。選拔性的考試,1分足以拉開1000名,所以不管你多麼努力,多麼優秀,只要對手比你多考一點,都會被甩到後面,被淘汰。


直到上了高中,我才真正打破這樣一個惡性循環,並且學的很開心,成績也很好,同學老師相處也很愉快,把心得分享給大家,希望有所幫助!


1、分析每個課程現狀,合理安排學習

語數外,政史地,物化生,3門主課,6門文理科目,每一門都要從自己學習的成績,學習的難易程度,以後是否能突破,突破後能到達的分數情況來做分析。通過做分析來找出自己需要重點突破的課程,並且做好其他課程的規劃。比如,文科一般背一背,掌握答題的技巧就能有比較好的分數,更多的精力就放在理科上。主科語文一般提升難度比較大,水平是長期積累結果,外語一般掌握技巧,多做題就比較簡單,數學提分是比較明顯的,可以多花點時間。


2、制定目標

定一個比較有彈性的目標。根據對每個課程分析,定一個能突破的目標和一個有難度的目標。比如,目前的總分是多少,每一門能夠突破的分數是多少,制定一個目標。自己理想又接近現實的分數是多少,制定一個有難度的目標,然後朝著目標突破。


3、規劃好時間,勞逸結合。

要有良好的作息習慣,做好時間規劃。能在上課完成的,不要留到課後,能在晚自習完成的,不要熬夜。建議熄燈後不再熬夜,睡不著可以養精蓄銳,儘量不要影響第二天的精力。早起也不要太早,早起安排20到30分鐘學習就可以了,不要太長。然後進入正常的早自習。下課該休息的時候休息,不做題,不看書。午間除了複習和練習以外,一定要睡午覺,保證下午的精力。晚自習後適當休息放鬆,熄燈後,不建議熬夜學習。週末一定要放鬆休息,為下一週學習做準備。


4、學會上好每節課

課上掌握的程度,決定了成績的好壞。課前預習,把疑點難點重點畫出來,先做思考,上課認真聽,不懂就問,利用自習課做好複習和練習。上好每節課,勝過課後再補課。


5、養成愛思考,愛問問題的習慣

不懂的先想,想不通的就問。不要怕問,和同學探討,問老師,都可以,總之有問題一定要及時解決,不要遺留。


6、不帶偏見。

學習不要挑肥揀瘦。不能喜歡的課程認真聽,不喜歡的課程不聽。對待老師也是一樣的,不能喜歡的老師就學習情緒高漲,不喜歡的老師就沒有興趣上課。畢竟,學習是自己的事,這個階段還沒有選擇的權利。只有學習好了,以後才會擁有更多的選擇權。

7、錯題,難題,重點題做好標記,定期複習鞏固、總結,活學活用,忌盲目讀書。


8、保持良好的心態

每次考試後,不過度議論成績,不管前期努力有沒有成效,相信自己努力了就不會太差。堅持良好的學習習慣,良好的作息,自然就會水到渠成,所以心態一定要好。


9、注意飲食,加強鍛鍊

身體素質也算是一門課程。吃飯不要過急、過飽、過少。過急傷胃,過飽容易犯困,過少容易餓。合理安排飲食,補充營養。飯後適當散散步,聽聽音樂,放鬆一下。晚自習後適當跑跑步,打打球,加強身體鍛鍊。


以上的方法可以借鑑適用於往後的工作中,8小時的高效工作,和8小時候的勞逸結合,8小時的求生存與8小時後的求發展。事業、家庭,親情、友情、愛情,方方面面的協調與規劃,就像學習階段的每一門課程。如何在這些課程上得高分,有著共通性。如果覺得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下方點贊,或發表留言,共同學習吧!


淺談學歷提升


如果一定選一個“挫敗感”最強烈的階段,於我而言應該是高考後選填志願的時候。面對可能會造成無法彌補的後果的選擇題,讓我反覆在無力感和挫敗感中掙扎煎熬。

挫折的確不是什麼新鮮事。但當未來的選擇擺在我面前的時候,我發現“我可能會錯失掉那條美好的路”在情感上給了我十分大的衝擊。

高考志願報考就是一次對數字的審視。

我的高考分數變成了一個固定值對於任何學校只有“能上”或“不能上”兩種選擇。

每一天我都需要在厚厚的志願報考書裡對照最近三年的“等位分”,不斷向老師、同學反覆詢問參考。“等位分”對照法是否最準確,與劃線的分數差呢,會不會更準確一點。

我幾次情緒崩潰,號啕大哭。

其實我知道我“不能上”這所、那所、許多所學校,我知道不管是等位分還是分數差怎麼算都不會變。當但直面希望落空時,依舊無法讓明知會失去一些東西的我免疫。

當把所有的無力的情緒發洩出來試圖能扭轉現狀的時候,數字依舊安靜躺在那兒,沒有一絲改變。

故事最後,志願報考的最後決定其實不是我做的,因為無論我怎麼選,都明知自己不會滿意。

但我要對我的曾經、我的現狀、我的未來負責。我沒辦法停滯不前。

報考志願過後我時常回憶高中生活。與其說是回憶,不如說是一種帶有“後見之明”的臆想。

在腦子裡勾勒過去擁有過的無數種可能性,“如果當時我多做一套物理考題…如果高三那年多寫一篇作文…”。2018年那吵雜的教室裡,年輕人的臉上總是洋溢的熱情伴隨而來的疲憊,百般迷惘與渴望交織。

我站在一個審視者的角度,潛移默化地模糊了高中時學生需要承擔的學習壓力與責任,也模糊了將迎面而來的挫敗。但這既不是曾經的我,也不是現狀的我,更無法塑造未來的我。

這種囿於挫敗中而執著於對過往的鞭屍會打亂現實生活的節奏並且沒有任何良性價值。

不管志願報考順利與否,不管我最後踏上了那條路,就讀於哪個學校,陷入對過往的迷思總歸是不好的事情。

如果不懂得從這段挫折的經歷中尋找最平衡的處理狀態,那就沒辦法及時跨越這道17歲的坎。

王小波說:“後來我才知道,生活就是個緩慢受錘的過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失……可是我過二十一歲生日時沒有預見到這一點。我覺得自己會永遠生猛下去,什麼也錘不了我。”

這場挫敗讓我更堅定了追求的勇氣,堅定了對未來生活的規劃。在忙碌的日子裡行走,社群生活、學習教育無時無刻穿插於我的大學,此時此刻真的為時已晚嗎。

我也會為了社會實踐放棄休息時間,我也會寫厚厚的材料筆記為了期末考試得取高分,我也會為了幾張證書認真準備一兩個月。

我承認的事實是,我似乎沒法和優秀掛鉤。但承認挫折後,我塑造的是更完整的自我。

珍惜當下聽起來的確十分空洞。但如果挫敗前的經歷再重來一次,就像再度黃粱一夢,醒來卻很難比現狀更滿足。

經歷過挫折再出發,各個階段的人生皆是重來並不見得會好過現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