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學習筆記-OSI/TCPIP網絡模型概要

今天跟大家分享一個比較簡單的知識點,網絡模型OSI和TCP/IP:

OSI:Open System Interconnect,開放系統互連,定義了7層網絡模型

其中7-4層處理數據源和數據目的地之間的通信問題,3-1層處理網絡設備間的通信,各層功能處理如下:

物理層:OSI的物理層定義了有關傳輸截止的特性標準規範;

數據鏈路層:物理鏈路不可靠,可能會出現錯誤。數據鏈路層將數據分成幀,數據幀是最基本的單位,可靠;

網絡層:網絡層對數據進行分組,每個分組中記錄源和目的的主機地址,然後根據地址來決定從源主機到目的主機的路徑,如果有多條路徑,還需要進行路由選擇;

傳輸層:這一層的功能包括選擇差錯恢復協議還是無差錯恢復協議,在同一主機上對數據流的輸入輸出進行處理;

會話層

:在網絡實體間建立、管理和終止通信應用服務請求和響應等會話;

表示層:進行代碼轉換功能,保證源主機上的數據能夠被目的主機識別;

應用層:是OSI模型的最高層,實現網絡與用戶的直接對話;

TCP/IP模型側重於設備間數據的傳輸,共分為4層:

網絡接口層-對應於物理層、數據鏈路層

定義如何在已有的物理網絡介質上傳輸數據,包含以太網絡,令牌環網絡,幀中繼,異步傳輸模式等。

網絡層-網絡層

網絡層的目的是將數據封裝成數據包,發送到目標網絡或者主機,這一層包括IP、ICMP、IGMP、ARP等。

傳輸層-傳輸層

定義數據傳輸時使用的服務質量以及鏈接狀態,實現源主機和目標端的實體間的會話,有TCP和UDP協議。

應用層-應用層、表示層、會話層

定義了TCP/IP應用程序通信協議,包括HTTP/HTTPS/FTP/DNS/SMTP/SNMP等,每種協議都對應不通的網絡服務,有特殊的端口號HTTP(80)/HTTPS(443)/FTP(21)/DNS(53)/SMTP(25)/SNMP(16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