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参加抱团养老?“我不想孤孤单单的老去……”

抱团养老是现在新兴的一种养老模式,几个老人聚在一起生活,大家图的是个热闹和相互照顾。很多人十分看好这种养老方式,也有一些人表示担忧,那么,亲身参与抱团养老的人究竟是怎样的体验呢?近日,《钱江晚报》的记者对杭州几位参加抱团养老的老人进行了探访。

为什么要参加抱团养老?“我不想孤孤单单的老去……”

一、有人来,有人走;有人喜,有人忧

2017年5月,杭州余杭79岁的朱荣林和74岁的老伴王桂芬招募志同道合者到他余杭自家的别墅抱团养老,王阿姨老两口从100多位报名者中选了4对夫妻。

本来素不相识的老人们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摸索一种全新的养老模式:瓜果蔬菜如何买进,一日三餐怎么记账,锅碗瓢盆谁来清洗……更微妙的是,一群陌生人要如何相处才能不心生嫌隙。

“矛盾肯定是有的。”召集者朱荣林却信心满满,“但总能找到解决的办法,不然也走不到现在。”

13位老人因为养老问题而走到一起,生活中有矛盾也有喜悦,一年来,他们就是在这种碰撞中不断前行。

为什么要参加抱团养老?“我不想孤孤单单的老去……”

说起抱团的好,63岁的金阿姨率先讲出了自己的体会,去年,她在阳台晾晒衣服时,摔伤了腿,腿里放了钢板,走路一瘸一拐,金阿姨的老公腰又不舒服,于是,每次轮到金阿姨出去买菜的时候,俞阿姨都会代劳。说到这儿,金阿姨的言语中满是感激,而俞阿姨则有些不好意思的笑了。

而说起抱团的微妙烦恼,67岁的蒋一纯毫不讳言:夏天,有的男同志就穿条短裤,赤膊躺在客厅沙发上看电视;吃饭时,比如一条黄鱼,有人一个劲夹好的鱼肉;有时,来迟的人发现菜都被夹光了……看到这些,蒋一纯有时会当面说出来,免不了就有了嫌隙。

讲到这里,召集者朱荣林介绍说,肯定会有人不太习惯这种模式,在抱团养老一年的时间里,有人离开有人补进,抱团的人数从最初的4对,变成如今的13人。“我们希望最少能保持在5对,人再少,就很难维持。我们这里是有进有出,来去自由。”

俞阿姨在这里已经住了6个月,属于时间比较长的了,她最满意的是这里的环境,“我就喜欢农村的田园风光,我们老头知道,就随我来了。”她说自己在这里的生活很闲散:

早上6点起床,整理下房间,下午搓搓麻将,晚饭后在院子里溜溜圈,看看电视,就准备睡觉。“以前在家要打扫卫生,想不想做饭,都要做,现在从家务中解放出来了。”

朱荣林也觉得自己的身体和气色好了许多,“吃菜花样多了,营养丰富了,家里有人气,精神也不错。可以说,一开始的目的达到了。”

为什么要参加抱团养老?“我不想孤孤单单的老去……”

二、不想住养老院,不想靠子女,还能怎么养老

来抱团养老前,70岁的王荷花已经看过四五家养老院,但没有一家合心的。抱团,是她对自己养老的一种尝试。

目前,参加抱团养老的13人中,多数人和王荷花有同样的经历:考察过不少养老院,但是找不到满意的。除此之外,他们身上还有其他共通之处:身体尚可;子女不在身边;即使和孩子在一个城市的也打定主意,今后养老不能靠子女……经过一年的体验,对于抱团养老,他们有认可也有隐忧,找到一种舒心的方式,度过自己的晚年生活,这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对自己到底要如何养老,每个人都在这种尝试中探询和思考。

为什么要参加抱团养老?“我不想孤孤单单的老去……”

养老院太压抑

67岁的蒋一纯经常戴一顶贝壳帽,头发微长,时尚新潮,算是13个人中最洒脱的。他做过知青,老三届的大学生,退休前做纪录片编导,在杭州市区有两套房,时不时还受朋友邀请去横店饰演一两个角色。他参加抱团养老是觉得这种方式最适合自己。

蒋一纯身边有一个儿子,在杭州事业有成,小孙女今年两岁,但蒋一纯从来没有想过去带第三代。“我们家的模式是儿不管爹,爷不管孙。”蒋一纯在子女的婚姻问题上是三个“自己看着办”:要不要找对象自己看着办、结不结婚自己看着办、要不要孩子自己看着办。他和妻子不和儿子在一起生活,更没想过以后养老靠儿。

为什么要参加抱团养老?“我不想孤孤单单的老去……”

而对养老院,蒋一纯直言说,“不喜欢,不愿意去住。”蒋一纯的岳母7年前住进康复医院,他经常会去探望,“去年我们在那里陪她吃年夜饭,就看着一个老人过世后被推出去。她的房间里一个94岁的老人,每天躺在床上,只有进出气的声音。那种小环境,让你觉得住进那里面,真的就是在等死。”

养老院的氛围让蒋一纯无法接受,“大家谈论和看到的就是,昨天老张走了,今天老王不行了,你心里就会想,马上就要轮到我了,每天感受到的都是死亡的气息,这样的生活太没有意思了。”健谈的蒋一纯说到这里有些感伤,“实质上,养老对于我们这个年纪的人来说,就是如何幸福地走完人生的最后一段路。”

我不想孤孤单单

王荷花是和蒋一纯同时补缺进来的,她是入住者中唯一一位单身的,退休前在客运公司上班,老伴几年前过世。虽然已经70岁,但王荷花看起来要挺年轻,栗色短发,穿紧身的绣花连衣裙,戴一个玉镯。说话柔和的她其实是一个喜欢跑来跑去的人,经常出门旅游,上个周末,和朋友出去聚会,周一上午才回来,背着小巧的双肩包,心情很好。

为什么要参加抱团养老?“我不想孤孤单单的老去……”

王荷花有一儿一女,女儿在杭州,她在杭州也有自己的房子,但一个人住总是觉得孤独,就搬去和女儿同住。每天一早出去跳舞,然后去证券公司消磨时间,虽然住在一起,但女儿工作忙,还要照顾孩子,所以她们共处的时间也不多。抱团养老的方式,王荷花觉得新鲜,就想来体验体验。

王荷花说自己养老肯定不靠孩子,“跟着他们住,他们终归有负担的,想让他们压力小一点,小夫妻也多点相处的空间。”这几年,王荷花已经了解过四五家养老院,但都不合意。“公办的去排队,人家说要到80岁以后,现在排了也没用。私人的费用太高了,有的一个月五六千,有的要一次性拿出三四十万,我退休工资也就3000多元。”说到这里,王荷花叹了口气,她甚至康复医院都去看过,“住的都是生活不能自理的,我想要和我一样的,能动的,活跃的。”

喜欢热闹的王荷花不想一个人孤孤单单住进养老院,最好是和朋友结伴,这也是她当初参加抱团的原因:找到投缘的人。但这半年多过来,当初的愿望似乎没实现,王荷花大部分的时间还是外出和朋友们聚会。

从没想过靠孩子

和王荷花一样,金阿姨也是不指望靠孩子养老的。

金阿姨退休前在邮政系统工作,老两口只有一个女儿嫁去了广东,几年前,他们去广东帮忙带小孩,孩子上小学时,两人回到了杭州。“我女婿说,妈妈,能不能帮我们把孩子带到上初中,我说不行,到那个时候,我俩都不能动了,还过什么老年生活。”老两口在杭州的生活还算充实,买菜、做饭、打扫卫生、打麻将,但金阿姨还是觉得有点冷清,“我老公不太爱说话,我又喜欢热闹,会觉得屋里太安静了。”

金阿姨所说的这种寂寥,俞阿姨也体会得到,她儿子在杭州,但没有住在一起,目前也没有第三代需要照看。“家里晃来晃去就是我们俩,在这里,好歹能听到其他人进进出出的脚步声,有些人气。”

关于两人以后的养老,金阿姨早就打算好了:如果一个倒下去了,另外一个就陪着住养老院。“我们这代的小孩都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他自己小家管好就不错了,哪有精力管老的,说不好听的,我们自己也识相的。”俞阿姨也点头赞成,“现在这些年轻人,压力很大,两边有四个老人,哪顾得上。”

和金阿姨不同的是,早在三年前,俞阿姨就和老伴开始看养老院,因为觉得靠儿女肯定不行,要自己想出路。“价钱合适的,条件太差,就一个小房间,不能做饭,或者是像病房一样,不舒服,要么就是价钱太高,一个月六七千,我们两人的退休工资也就这点钱,还要看病。性价比最高的公办呢,又排不上队。”

金阿姨理想的养老院呢,最好有一个独立的小套,两人能做做饭,过过小日子,价格不要超出他们的退休工资。“有点难实现吧。”说着说着,她自己也笑了。

为什么要参加抱团养老?“我不想孤孤单单的老去……”

找到志同道合的人有点难

如今的抱团养老,金阿姨和俞阿姨都说这里的环境和条件没得说,房东两人也好相处,就是距离市区略远了些,有个突发和意外不太方便。去年冬天的一个晚上,7点多钟,俞阿姨心脏不舒服,想去医院,没有出租车,网约车也叫不到,最后是打了120,才把她拉到医院的。

王荷花则觉得这里散步不大方便,周边马路上都是工程车,有点脏,只能在村里溜达,“如果有一天我待不下,应该就是和走路有关。”有没有在这里找到志同道合的人?几位阿姨都笑了笑,不置可否。但又都承认,相处难是目前来看最大的问题。

为什么要参加抱团养老?“我不想孤孤单单的老去……”

说完这些,俞阿姨说自己当初来最看中的还是环境,“其他都可以接受,少说话就是,我本来话就不多。”

“抱团养老最好的还是认识的人,同事,朋友,彼此了解,知根知底,能相互包容。”

这是金阿姨一年下来的感触。蒋一纯期冀的抱团养老,则是要有共同的兴趣、爱好,或者经历。他理想中的生活是这样的:早上睡到自然醒,早饭后唱一两个小时的歌,或者看看书,练练书法,然后开车到附近走一走。只是,这些暂时还无法实现。

快乐五十说:无论是哪种养老模式,都很难完全满足老人们的所有期待,相较之下,抱团养老毕竟是给了人们一种新的希望。各位乐友,你将来是否愿意尝试抱团养老,又有那些担心和顾虑呢?欢迎在下方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