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常考禮俗知識

高考常考禮俗知識

1.五禮:五種禮儀的合稱。以祭祀之事為吉禮,喪葬之事為凶禮,軍旅之事為軍禮,賓客之事為賓禮,冠婚之事為嘉禮,合稱五禮。

2.六禮:有兩種解釋:(1)指冠禮、婚禮、喪禮、祭禮、鄉飲酒禮、相見禮;(2)指從議婚至完婚過程中的六種禮節,即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

3.冠禮:古代男子成年時(二十歲)加冠的禮節。冠禮在宗廟中進行,一般由父親主持,並由指定的貴賓給行冠禮的青年加冠三次,先後加緇布冠、皮弁、爵弁,分別表示有參政、從軍、參加祭祀的權力。加冠後,由貴賓向冠者宣讀祝辭,並給起一個與俊士德行相當的美“字”,使他成為受人尊敬的貴族成員。因為男子二十歲行冠禮,所以後世將二十歲稱作“弱冠”。

4.笄禮:古代女子到了成年時舉行的盤發插笄(簪子)的禮儀,俗稱“上頭”“上頭禮”。自周代起,規定貴族女子在訂婚(許嫁)以後出嫁之前行笄禮。一般在十五歲舉行,如果一直待嫁未許人,則年至二十也可行笄禮。

高考常考禮俗知識

5.合巹指結婚:古時把一個瓠分成兩個瓢,叫“巹”,舉行結婚儀式時,一對新人各執一瓢而飲,就叫“合巹”。6.文定相傳周文王卜得吉兆納徵訂婚後,親迎太姒至渭濱。後世因此以“文定”代稱訂婚。

7.齋戒:古人在祭祀或重大事件前要沐浴、更衣、獨居,戒其嗜慾,以示心地誠敬。這些活動叫“齋戒”。“齋”又稱“致齋”,致齋三日,宿於內室,要求“五思”(思其居處、笑語、志意、所樂、所嗜),這主要是為了使思想集中、統一。“戒”又稱“散齋”,散齋七日,宿於外室,停止參加一切娛樂活動,也不參加哀弔喪禮,以防“失正”“散思”。古人齋戒時忌葷,但並非忌食魚肉葷腥,而是忌食有辛味臭氣的食物如蔥、蒜等,這主要是為了防止祭祀或會客時口中發出臭氣,對神靈、祖先或賓客不尊敬。真正能困住一個人的,不是鋼鐵鑄就的牢籠,而是心中矗立的高牆。

8.虛左:古代座次以左為尊,空著左邊的位置以待賓客稱“虛左”。《史記·魏公子列傳》:“公子從車騎,虛左,自迎夷門侯生。”足見信陵君對侯生之尊敬。今人有“虛左以待”一語。

9.再拜:先後拜兩次,是古人表示尊敬的禮節。舊時書信開頭或末尾也常用“再拜”,以表示尊敬。

10.膜拜:古代的拜禮。跪在地上,合掌加額,伏地而禮。原專指禮拜神佛時的一種敬禮,後泛指表示極端恭敬或畏服的行禮方式。今人多用“頂禮膜拜”形容對某人崇拜得五體投地。

11.折腰:即彎腰行禮。鞠躬下拜,表示屈身事人。《晉書·陶潛傳》載:陶淵明曾為彭澤縣令,州郡派督郵巡視至縣裡,縣吏勸陶潛束帶迎見,他感嘆說:“吾不能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鄉里小人邪!”後來引申為傾倒、崇拜,如毛澤東《沁園春·雪》:“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高考常考禮俗知識

12.揖讓:一指古代賓主相見的禮節。揖讓之禮按尊卑分為三種,稱為三揖:一為土揖,專用於沒有婚姻關係的異姓,行禮時推手微向下;二為時揖,專用於有婚姻關係的異姓,行禮時推手平而致於前;三為天揖,專用於同姓賓客,行禮時推手微向上。一指禪讓,即讓位於比自己更賢能的人。

13.長揖:這是古時不分尊卑的相見禮,拱手高舉,自上而下。

14.拱:古代的一種禮節,兩手在胸前相合表示恭敬。《論語·微子》:“子路拱而立。”

15.頓:首古時一種拜禮,為“九拜”之一,俗稱叩頭。行禮時,頭碰地即起。因其頭接觸地面時間短暫,故稱頓首。通常用於下對上及平輩間的敬禮,如官僚間的拜迎、拜送,民間的拜賀、拜望、拜別等。也常用於書簡表奏中,如丘遲《與陳伯之書》:“遲頓首。陳將軍足下無恙……丘遲頓首。”

16.稽首:

古代的拜禮,為“九拜”之一。行禮時,施禮者屈膝跪地,左手按右手,拱手胸前先拜,而後叩頭至地。頭至地須停留一段時間,手在膝前,頭在手後。這是九拜中最隆重的拜禮,常為臣子拜見君王時所用。後來,子拜父,拜天拜神,新婚夫婦拜天地父母,拜祖拜廟,拜師,拜墓等,也都用此大禮。

17.九拜:我國古代特有的向對方表示崇高敬意的跪拜禮。《周禮》謂“九拜”:“一曰稽首,二曰頓首,三曰空首,四曰振動,五曰吉拜,六曰兇拜,七曰奇拜,八曰褒拜,九曰肅拜。”這是不同等級、不同身份的社會成員,在不同場合所使用的規定禮儀。

18.祖道:古代為出行者祭祀路神並設宴送行的禮儀。《荊軻刺秦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文中的“祖”就是“祖道”,臨行祭路神,引申為餞行和送別。

19.犧牲:古代祭祀用的牲畜,色純為“犧”,體全為“牲”。《左傳·曹劌論戰》:“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20.三牲:一指古代用於祭祀的牛、羊、豬。俗稱大三牲。後來也稱雞、魚、豬為三牲。俗稱小三牲。一指夏、商、週三代所用犧牲的總稱。

高考常考禮俗知識

21.太牢、少牢:古代祭祀宴會時,牛、羊、豕三牲全備為“太牢”。古代祭祀所用犧牲,行祭前需先飼養於牢,故這類犧牲稱為牢;又根據犧牲搭配的種類不同而有太牢、少牢之分。少牢只有羊、豕,沒有牛。由於祭祀者和祭祀對象不同,所用犧牲的規格也有所區別:天子祭祀社稷用太牢,諸侯祭祀用少牢。

22.家祭:古人在家廟內祭祀祖先或家族守護神的禮儀。唐代即有專人制訂家祭禮儀,相沿施行。宋代陸游《示兒》:“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23.朝儀:古代帝王臨朝時的典禮。按規定,天子面向南,三公面向北以東為上,孤面向東以北為上,卿、大夫面向西以北為上,王族故士、虎士在路門右側,面向南以東為上,大僕、大右及大僕的屬官在路門左側,面向南以西為上。朝儀之位已定,天子和臣子行揖禮,禮畢退朝。後世也稱人臣朝君之禮儀為“朝儀”。

24.朝聘:有兩種解釋:一指古代賓禮之一。為諸侯定期朝見天子的禮制。諸侯朝見天子有三種形式:每年派大夫朝見天子稱為“小聘”;每隔三年派卿朝見天子為“大聘”;每隔五年親自朝見天子為“朝”。一指朝廷的聘用。

25.朝覲:古代賓禮之一。為周代諸侯朝見天子的禮制。諸侯朝見天子,“春見曰朝,秋見曰覲”,此為定期朝見。春秋兩季朝見天子,合稱為朝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