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疫苗后现假医生!以后看病得先立“遗嘱”了?

最近一个月的“连环雷”,让我们感慨,“生存”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

打疫苗可能被长生“坑”;存钱可能被P2P“坑”;买房子可能被碧桂园“坑”。现在,连做个体检可能都要被美年健康“坑”,因为,在你的体检报告上签字的人,可能已经去世了……

“致命”的体检

昨晚,一篇自媒体文《美年大健康:如果人死了,你就只能挣一次钱了》开始刷屏,作者自称是广州美年富海门诊部的前员工,工作了四年。

陶然看了一下,主要是爆了三个问题:

1,无证上岗,美年健康用一位已经去世的医生的名字给无证医生上岗用。

2,检测失真,在美年健康做过体检,得出没有问题的结论后,却很快在公立医院查出了癌症。

3,美年健康的高辐射设备可能诱发癌细胞扩散。

很多人可能会感觉,体检毕竟不是治病,即便有失误的时候,也影响不大。

但如果是针对癌症的预防性体检,误判,恐怕就是“致命”的了。

我们都知道,癌症这种东西,可怕之处在于潜伏期很长,非常不易发现,而当你感觉不适查出来的时候,大多也就晚期了。因此,提早发现癌症风险,也成为了很多人选择体检的目的。

而假如真的像爆料所说,美年健康的体检解决不了预防的问题,那么体检又有什么存在的意义呢?

“迟到”的回应

面对跌停的股价,美年健康做了紧急澄清。

假疫苗后现假医生!以后看病得先立“遗嘱”了?

这口气是不是似曾相识?

美年健康和爆料者之间的关系,像极了华谊兄弟和崔永元。前者认定后者在造谣,而后者又坚称前者有问题。

不过这次美年的回应似乎是有些“迟到”了。因为一个月前,湖南卫视针对美年健康的“卧底”采访,或许能够让我们对“真相”的猜测更有几分把握。

关于持证上岗的问题,“卧底”采访的结果是这样的:

一个科室7个人,其中没证的有5个。

假疫苗后现假医生!以后看病得先立“遗嘱”了?

关于检测失真的问题,“卧底”采访的结果是这样的:

假疫苗后现假医生!以后看病得先立“遗嘱”了?

同时采访还爆料了美年健康的销售策略,是这样的:

假疫苗后现假医生!以后看病得先立“遗嘱”了?

为什么湖南卫视爆料的时候,美年不出来回应,直到现在才回应?还不是因为自己的家的股票跌停,大股东们感受到疼了。

“给力”的舆情

从长生生物到美年健康,陶然发现,在舆论没有关注的时候,出了事基本都是能掩盖就尽量掩盖,若不是这次自媒体舆情发酵,又有谁会关注美年健康一个月前的视频?

相对于这次存在刻意“抹黑”的嫌疑,湖南卫视的“卧底”采访,可是真实多了。

但一个“抹黑”的文章能够引来美年高层的回应,一个客观的采访却无人问津,这之间的却别,无非就是有没有引起社会重视罢了。

关注的人多了,该查的就查,关注的人少了,该掩的就掩,是舆论“抹黑”了公司,还是舆论“推动”了变革,有时候真的很难说清。

我们庆幸,“卧底”采访,让我们看到了部分真相,但庆幸之余不禁要问:“咱们长年累月的正常监督,就形同虚设吗?”如此“劳烦”记者朋友们“操心”,那些该“操心”的人去哪了?

被“绑架”的医疗

经常去药房买药的朋友或许都有类似的经历,比如我们想买感冒药,被推荐的往往不是大品牌,而是一些高价杂牌药。并且推荐热情还不小。这背后的原因,大家心里很清楚,不过是因为小品牌“利润”大罢了。

从长生生物到美年健康,从疫苗到体检,这种简单的以“利润”代替药效作为选择标准的模式,或许在让医疗被“绑架”。

在长生生物代表的公立医疗世界里,病人根本没得选,于是长生们就拿着大把大把的银子,砸向手握选择权的“中间人”。我们接受的药物或许不是最好的而是砸钱最多的。

在美年健康代表的私立医疗世界里,医疗变成了商业化运营。在这个本该严谨的领域,美年健康们玩起了价格营销,学会了节约成本。这有证与无证之间,相隔的就是检测结果的成功率,而对于那些为了预防癌症这位“死神”的人们来说,可是隔了一个鲜活的生命。

美年健康这些年为了赚钱着实是很拼的,资本运作和店面扩张可谓顺风顺水,16年的核心员工不过10000,到了17年就变成了30000。14年还只是有1.4亿的利润,到了17年就飞跃到了6.14亿。

相对于提升医疗水平来说,显然“变得更大,赚的更多”要更有动力。但行医者需以“仁”心为本,钱赚多了,这心也有些被“熏”黑了。若是以牺牲专业作为扩张的代价,这代价也未免太大了些。

这爆料的确让人震惊,所谓“人死了,就只能赚一次钱”,难道是说这行业为了多赚体检的钱,会选择瞒报体检结果?恐怕我们宁愿相信这是一次“抹黑”,也不愿意相信这会是现实吧。

若一切都是真的,未来的我们该如何生存?疫苗不敢打、房子不敢住,连做个体检都不知道结果是不是真的,那以后去医院之前,是不是应该先立好遗嘱?“医”若是被“钱”绑架了,就等于我们每个人的小命,都被“绑架”了!

假疫苗后现假医生!以后看病得先立“遗嘱”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