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的“国庆十大工程”

新中国的“国庆十大工程”

1958年8月,中共中央在北戴河举行的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决定:为了迎接共和国的第十个国庆纪念日,要改建天安门广场,并在北京建设一批公共建筑工程。北京成立了刘仁、万里等参加的“国庆工程”小组,在周恩来总理的亲自关怀和指导下,在万里的具体领导和负责下,北京的国庆工程便开始紧张而又有条不紊地开展起来。

新中国的“国庆十大工程”

1958年9月初,刚走马上任的北京市副市长万里在市政府传达中央关于筹备庆祝新中国成立十周年的通知——即建好万人大会堂、革命博物馆、历史博物馆、国家大剧院、军事博物馆、科技馆、艺术展览馆、民族文化宫、农业展览馆,加上原有的工业展览馆(即北京展览馆)共十大公共建筑。“十大建筑”的概念因此产生。

新中国的“国庆十大工程”

在原有的公共建筑计划中,有的已经建成(苏联展览馆),有的推迟缓建(美术馆),有的下马未建(国家大剧院、科技馆),有的虽为国庆工程却未列入十大建筑(钓鱼台国宾馆),有的当时正在兴建,后又列入国庆工程(北京火车站、华侨大厦、民族饭店、工人体育场),最后完成并确定为首都国庆十大工程的公共建筑与原计划有所不同,即万人大礼堂(后称“人民大会堂”)、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民族文化宫、民族饭店、华侨大厦、钓鱼台国宾馆、全国农业展览馆、北京火车站和北京工人体育场,总建筑面积64万平方米,简称“国庆十大工程”。

新中国的“国庆十大工程”

此时距1959年国庆节只剩下不到13个月,而且参与规划的苏联专家也已经撤走。在这么短的时问内,要建这么一大批公共建筑,任务的艰巨性可想而知。在北京市国庆工程动员大会上,万里的话掷地有声:“不是有人不相信我们能自己建设现代化国家吗?老认为我们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吗?我们一定要争这口气,用行动和事实做出回答。”

新中国的“国庆十大工程”

今天的人们或许很难相信,人民大会堂这座世界上最大的会堂建筑,从规划、设计到施工,一共只用了1年零15天,其中,从选址到敲定设计图纸,仅用了50天时问。10个月内建成的人民大会堂可以说是世界建筑史的一个奇迹。

新中国的“国庆十大工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