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我們向數字貨幣拋出橄欖枝,還有多遠?

到目前為止,我國的電子支付幾乎可以說是滲透到了每個人的日常生活中,短短几年的時間,電子支付的普遍應用讓出門必備清單——“伸手要紙錢”(身份證、手機、鑰匙、紙巾、錢)縮減為了“伸手要紙”。不管你是到樓下買個菜,還是歐洲七日遊,使用手機就能解決所有的問題,以支付寶、微信為首的電子支付應用幫我們把各類信用卡、會員卡和零錢“塞”進了手機裡,即使在海外,支付寶和微信的支付二維碼也變得越來越常見。我國在電子支付領域走在世界的前列,這讓許多國人都感到十分自豪。

距我們向數字貨幣拋出橄欖枝,還有多遠?

數字貨幣早在2008年就已經誕生,許多人對比特幣、區塊鏈這些名詞也早有耳聞,隨著比特幣,以太坊,萊特幣等加密貨幣的興起,世界上的某些國家某些地區對它們的態度十分開放,像紐約、巴黎、舊金山這樣的城市就不說了,但有一些我們意想不到的城市對加密貨幣也很友好,比如捷克共和國的首都布拉格,特拉維夫,布宜諾斯艾利斯和曼谷等地。

而在中國如何用數字貨幣進行交易,似乎離我們還很遙遠,使用比特幣去買菜付款,聽起來好像更加的遙不可及。尤其在去年,我國對比特幣的態度趨嚴,關閉國內所有數字貨幣交易平臺,不允許比特幣的現貨交易,儼然一副“嚴打”的姿態。為何我國政府對加密貨幣有如此嚴格的限制,是真的將加密貨幣視為洪水猛獸了嗎?

早在2013年,央行就數字貨幣發佈了一份通告,當時的背景是比特幣價格飆升,最初的想法就是擔心這種暴漲暴跌的投資會讓中國投資者面對較大的風險,監管部門發表這樣的通知也是情理之中,2013年時對於比特幣政府本身瞭解的也不多,態度偏中性,沒有禁止同時也不提倡,主要是提示大眾在投資時風險需自擔,且嚴禁任何打著比特幣旗號、以比特幣為支付方式的違法犯罪行為。

距我們向數字貨幣拋出橄欖枝,還有多遠?

2017年隨著比特幣的價格再次暴漲,官方再一次發出通告,嚴令禁止與比特幣相關的一切活動。隨著數字貨幣的火熱,以及數字貨幣市場發展階段的限制,致使目前國內的數字貨幣市場混亂,打著數字貨幣幌子,坑蒙拐騙,欺詐成風。以及比特幣後面演變的ICO等諸多比特幣衍生產品嚴重擾亂的國內的正常金融系統。

在此背景之下,央行對比特幣趨嚴也是情理之中,但是嚴並不代表全面禁止,事實上央行本身對比特幣有著很大的好奇心,也做出了一系列的實際行動:從2014年起就成立了發行法定數字貨幣的專門研究小組;成立中國數字貨幣研究院以及在票據上做嘗試;與花旗銀行、德勤公司一同召開數字貨幣研討會;2017年度央行印製科學研究所計劃招聘6名具有碩博學歷的專業人士進行數字貨幣研發工作,等等。央行數字貨幣研究團隊正在研究並準備發行數字貨幣,央行數字貨幣研究所籌備組組長、科技司副司長姚前表示:“央行在設計數字貨幣時會對現有的貨幣政策調控、貨幣的供給和創造機制、貨幣政策傳導渠道做出充分考慮。與目前流行的比特幣等虛擬貨幣不同,央行數字貨幣是由央行發行的、加密的、有國家信用支撐的法定貨幣。”

距我們向數字貨幣拋出橄欖枝,還有多遠?

與ICO全面禁止截然相反,官方對數字貨幣興趣盎然,其實我們早已向數字貨幣拋出了“橄欖枝”。數字貨幣有許多傳統貨幣不具備的優點,無論是與美元抗衡、建立一個新的平等的世界貨幣體系,或是杜絕曾經的“票據案”等貪汙腐敗、違法亂紀行為,甚至在削減實體貨幣鑄造成本上,數字貨幣的出現為之提供了一種新的解決方案。但是中國人口多、體量大,貨幣流通條件複雜,數字貨幣的流通使用需要一定的條件,因此,數字貨幣的發展是一個不斷探索、完善的過程,相信這個過程不會持續很久,或許用不了幾年,我們使用數字貨幣在自家樓下買菜的畫面,就能成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