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當代行書大家張旭光的書法?

江湖一哥008


中國當代書法史出現過一個短暫的“張旭光時代”,因為張旭光曾經是中國書協副秘書長,他的書法審美有意無意間影響了書壇。

張旭光是個有才華的人,書法自然也寫到當代一個相當的高度。記得以前我有一次到中國書協辦事,有人拿了一卷字請張旭光指點,我那時不太懂規矩,也進去聽了幾句,結果被張旭光客氣地請了出去。

聽說,一次在參加張榮慶先生組織的雅集時,劉洪彪幫張旭光拉紙,張旭光或一口喝光杯中酒隨後杯子往後一扔,或拿起一杯酒往紙上一潑,萬分激情地在紙上揮灑。

還聽說,他即便出行也非常有派頭,浩浩蕩蕩,在舉辦張旭光師生展時也是一百多號人開過去,鹽城的朋友當得知他們如此陣勢即將從蘇州來鹽城時,被嚇壞了。

順便說一句,張旭光現任妻子乙莊女士也寫字,並且在首屆蘭亭獎裡也看到了她的名字,真是舉賢不避親啊。

更多文章,敬請關注千年蘭亭。


千年蘭亭



張旭光的行書我還是比較喜歡的,特別是《集王聖教序》風格的書法還有他的學習書法技法的理論,最近還出版了《行書十講》。

學過一定時間的《集王聖教序》,在回頭看張旭光的書法,可以看出張旭光對《集王聖教序》的用功之深,隨手一揮,《集王聖教序》的書法味濃意足,但如果和《集王聖教序》逐字比較,又發現張旭光的書法又有自己的書風。可以想見,張旭光學習書法是在深研《集王聖教序》的基礎上在完全背臨和掌握其書法的線條、結構、章法、書風的精氣神的基礎上以《集王聖教序》為基礎上而形成自家書法風格的。張旭光對《集王聖教序》的精研功夫不是一般人所能達到的理論和實踐深度的。




可以毫不誇張的説,在當今時代,對《集王聖教序》所下的功夫之深是沒有幾人能超越張旭光的。張旭光的行書事在精熟《集王聖教序》的基礎上,廣採博取,而形成自家面目的。因為精熟所以寫行書,落筆即是《集王聖教序》書風書韻,並且張旭光的行書不是以碑刻的金石味入書的,而是以筆情墨趣入書法的,以墨跡書法的形質來寫《集王聖教序》的,這正是其高明之處,也是其書法理論的基礎之一。




翰墨書道


稱張旭光老師為當代行書大家,一點都不為過。張旭光老師是河北人,現任中書協行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張旭光老師不但擅長行書,而且也善隸,他的隸書是師法清人金農體,寫得渾雄大氣且有滄桑感。

曾聽過張旭光老師的幾次書法講座,初見其人,文質彬彬的,有一股文雅撲面的感覺,對他甚是敬佩!

據瞭解,張旭光老師喜愛寫行書,且堅持取法乎上,除了臨遍王羲之的法帖外,專工 《聖教序》和《蘭亭序》。張旭光老師的行書作品,幅幅流露出傳統的筆法,若行雲流水般的通暢,筆斷意連,多力豐筋,形神兼具。品張旭光老師的書法作品,真乃是一種精神享受也!

在章法佈局上,張旭光老師總是處理得微妙而有回味無窮的美感。在用墨上,他也是大膽而巧妙的,在每幅作品中,都把墨法表現得淋漓盡致,彰顯出一個書法大家的智慧和胸懷。

多年來,張旭光老師在國內書法影響極大,道內人都稱他是“當代行書第一人!”

張旭光老師不但字寫得好看耐看,而且人品也是高尚的。對於他的書法作品,道內人也有看法不一的,觀點不同的,甚至頗有微詞,但張旭光老師的是大度的,從不予以計較,這就是張旭光老師“涵化宇宙,包容萬物”的博大胸懷。也是,自古以來,凡做大事的人,心胸都是這麼寬廣,度量都是大如天的。

是金子總會發光。張旭光老師的書法作品,一定會經得起歷史的檢驗,並在歷史上留下一頁!


中州耕牛堂主


嘴巴說得好像天花亂墜,手上功夫就似王八烏龜!

我終於明白了他掛在嘴邊絮絮叨叨的學王,此“王”原非羲之之“王”,實乃王八犢子扯蛋之“王”!

當代行書第一人這樣的頭銜是誰給他的?是給他的字還是看他的頭銜給的?如果扯下他的頭銜,又會如何?

我曾特意找了幾個關於張旭光的視頻來看,給我印象最深的不是字,倒是他寫一個字,評論一下他寫的這個字如何如何的好,隔段時間就說這字出自《聖教序》何處,好像生怕別人不知道。如果臨得好,不說都知道。聖教序就那麼多個字,王羲之的帖,你看過的我也基本上臨過。你張旭光說得越多,我怎麼就越感覺到了心虛?有些地方,他甚至找不到語言來形容自己的感覺,便說出“我這裡搞一下,搞圓了”類似的話來,這難道不從側面反映出了其文化修養的高低麼?

所謂的書法理論,他提出了什麼實質性的東西了嗎?不都是剽竊古人理論東拼西湊?甚至有些東西還有很大的誤解!照他這樣的書寫水平,能有什麼資格教人?

我靜靜一想,他還是有資格教人的。其資格是頭銜,是身份等等,這些與書法無關。

是的,與書法無關。

餐。


風清揚兮


張旭光的行書寫得怎麼樣?對於這樣一個問題,我看了前面幾位同行的回答及網友的評論,也談點自己的看法。

張旭光作為書協副秘書長,在書法上應該有一些基礎,在此基礎上他寫了《行書八講》(也有說十講),書中他談了自己對學習行書的一些觀點,主張學習行書不要以《蘭亭序》為範本,而應以《聖教序》為範本。此論點一般人一聽似乎是獨道見解,仔細一想便覺得甚為荒謬!同是王羲之的墨寶,既然學王何分彼此,關鍵是如何取其精華。

看了張旭光的字,自稱為“當代王羲之”,謀篇佈局、結體用筆卻沒有一點“王字”的精髓和麵貌,正如網友評論“說起來頭頭是道,寫起來七歪八蹺”、“影響很大,水平一般”。

當代書壇近二十年來,為什麼在書協裡會出現這種能講不能寫(和亂寫)的人?因為這些人吃著俸祿整天編書(東抄西拼),為的是揚名立萬。動嘴皮子多了手下功夫自然生疏,亂劃幾筆充充面了。

不過書壇通過五年來的治理,風氣清朗了許多,新規定書協領導不能出書、辦展,這樣一來就堵死了這些人揚名立萬的通道;想必這種誇誇其談的所謂“大家”,便會越來越少,百姓拭目以待!


東葫西瓢


曾參觀張旭光老師的草書展,很喜歡。他對書法功底的到位與個性張揚的味道表現得十分優秀,尤其是對蘭亭序馮摩本獨到的品讀印象深刻。他的羊毫用筆奇怪生焉避狼毫之生硬,盡顯柔中之剛,作品磅礴空靈自如,絕無秀作媚俗,聯合國展後回國巡展是我最喜歡的。











大嶺閒人1


楷書我認為大家都比較好辨別,高下立見。

張的行書,則會有很大的空間來評價,因為行書是比較寫意的,沒有什麼統一的評判標準,或者說有標準也是比較務虛的主觀性較大。書法的魅力就在於此,一千個人可以有一千個人的寫意空間,至於是否入流,個人覺得還是要看意境和行筆的走勢流暢程度,或者更直觀一點就是書寫出來的行書是否行雲流水,給人很強的畫面感,讓人即使看不了很懂但最起碼從它的氣勢、筆形、整體性來感受到它的魅力所在,就是有很強的視覺衝擊力。

大凡評價類的東西是有很大的主觀性的,但這些評價要符合大眾的自然的審美情趣,而不是硬說一個亂七八糟的作品是什麼好書法,現在的很多書法界怪現象,就是一些所謂的書法評論家或“書法大家”互相吹捧評價出來的,讓書法迴歸自然——“道法自然”,書法才能永葆青春,萬世流芳。


擊著長空的鷹


我先不說書法,先說他這個人本身。

因為一個人的思想觀念,決定了他的書法作品的風格的走向。

張旭光曾說過,傳統文化是書法創作的原動力,他極力排斥當代書壇的那些摒棄傳統,並和傳統決裂的流行風。


中國人或者說中國文人的最大缺點就是言行不一致,表裡不如一。

張旭光的行書師法二王,又廣泛涉獵明清及米芾,王鐸,董其昌等,他特別崇尚傳統文化,他提出真正的書法創作,應該是理性高原上的非理性馳騁。

他還說,書法的最高境界是儒家的那種古典和文雅。



百度上對他的定義是,張旭光先生能寫各種書體,諸如篆,隸,楷,行草,他對隸書特別情有獨鍾。

又說他行書用筆沉著穩健,結體嚴謹,風格典雅遒麗。我們誇他也誇得差不多了,下面看看他的作品吧。書法家不是用嘴說話,而是用作品說話。


對於他的書法,我不發一言,不貶一詞,大家自己去評判吧。


京東千里行書法


張先生的臨帖是很好的,但是他的創作一般,非常一般,他臨帖的作品,節奏和韻律都很好,用筆也好,但是他創作的作品,除了墨色上有區別外,他的線條基本是一致的,更不要談線條內部的頓挫了,他創作的作品線條過於單一,有時候寫字,甚至完全就是現代人的寫法,這樣寫出來的字,缺乏韻味。

張旭光先生作品最致命的是,格調不高,他的字,墨色呆板,筆法笨拙,境界很一般,如果不是因為他在中書協做副秘書長作為主持當時書協工作,他在書法界是無法擁有今天的聲名的,這是大環境所致,無解。

張先生的長處是人品尚好,屬於一個比較用功的老實人。

對張先生的評價是:一個老老實實的、資質平庸的書法官,他臨帖的水平還沒有很好嫁接到創作上來。


深林人未知


張旭光是當今比較著名的行書書法大家,在當今的影響力也比較大,出版過很多書法類的教程。

他的書法視頻講座《行書十講》在網上傳播很廣泛,我初學行書的時候看過,推薦喜歡行書的朋友看一下。他的北蘭亭書會在當今書法界也有一定的影響力,舉辦了好幾次的展覽和比賽。

張旭光非常的推崇王羲之的聖教序,他的行書教學也是以聖教序為基礎,據說他自己當年在非 典期間就天天憋在家裡臨寫聖教序,聖教序對於他的書風影響也很大。

我之前是看不懂張旭光的字的,那個時候我在學習顏體和何紹基的書法,對於二王書法一知半解,不能深入,後來學習了幾年的王羲之以後,也越來越能看懂張旭光的書法。

他的書法以王羲之聖教序和尺牘作品為基礎,取王羲之的筆勢,有時候也用大草書的筆法寫行書,很有氣勢,筆力雄強。在當今展覽書風的包圍下,寫二王能寫出雄強感覺的不多,張旭光算是一股清流。

不知道你對於他的字怎麼看,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

喜歡書法的朋友麻煩點個贊,關注一下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