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悔G20沒買房?申花地價回到兩年前:每平米32816元 另有蕭山綜合地「終止」

2018-08-06 13:10 | 浙江新聞客戶端 記者 豐方旭

今天上午,蕭山南部臥城34萬方綜合體地塊在出讓前“因故終止”,申花宅地則低溢價成交:九龍倉27923元/㎡在自己年初所得項目的南邊補倉,考慮公租房因素,實際樓面價約32816元/㎡。

相對上週旭輝底價競得蕭山南部臥城宅地,今日九龍倉申花宅地的成交明顯更具市場意義。

出讓後,浙報傳媒地產研究院院長丁建剛評論:“從7月6日,7月16日,兩次土地出讓,到今天整整一個月的時間,杭州土地市場明顯降溫的趨勢,已經可以完全認定。趨勢一旦形成,必然會改變開發商和公眾的預期。這種預期會很快向,商品房和二手房市場傳導。”

后悔G20没买房?申花地价回到两年前:每平米32816元 另有萧山综合地“终止”

8月6日主城和蕭山地塊成交情況

后悔G20没买房?申花地价回到两年前:每平米32816元 另有萧山综合地“终止”

慶隆單元FG01-R21-06地塊區位圖(製圖/章嶸嶸)

結果綜述:

申花宅地由九龍倉以總價34.6億元,樓面價27923元/㎡競得。

(配建公租房13.4%,共16602㎡,實際樓面價約32816元/㎡,毛坯保本房價測算約44200元/㎡)

蜀山宅地由平安以總價35.97億元,樓面價14189元/㎡競得。

(加上配建6072㎡幼兒園成本,實際樓面價約14278元/㎡,毛坯保本房價測算約21500元/㎡。

測算邏輯:公租房建面從總體量中扣除,幼兒園建面單獨計算;公租房/幼兒園建安+全裝修成本按3700元/㎡計算;毛坯保本房價中財務成本為地價8%,稅費成本為毛坯售價12%。

本期討論:

1. 申花地價回到兩年前 板塊內高價地風險巨大

2. 南部臥城商住地因故終止出讓 房企拿地更為謹慎

3. 限價樓盤不斷去化 高價地將入市 購房者預期已下行?

申花高價地集聚

巨大存量帶來潛在風險

九龍倉以總價34.6億元,樓面價27923元/㎡競得申花宅地,考慮到配建的公租房面積,本地塊的實際樓面價約為32816元/㎡。

在本地塊的北面,今年1月,九龍倉以40536元/㎡的樓面價競得一宗宅地,並需自持6%,2月,九龍倉以39024元/㎡的樓面價再次將鄰近小面積宅地收入囊中。對比兩宗地塊的價格,可以很明顯的看出申花板塊的地價同樣有所降溫。

據浙報傳媒地產研究院測算,地塊毛坯保本房價約為44200元/㎡。從新房市場來看,本地塊周邊有較多新盤在售,距離本案300米的融創·宜和園的高層銷售均價約為48000元/㎡,由此看來,地塊基本能實現保本銷售。

地價下行,其實可以從兩個方面來看待,一是地塊本身,二是所處大環境的影響。

首先,板塊內的較多項目因受到高地價和限價的影響,均採用了高低配排布,搭配排屋產品可以實現更多的溢價。但本案由於受到限低的影響,因此無法實現高低配排布,因此項目的溢價能力有所下降。

其次,自2017年以來,申花板塊便是杭城最為熱門的板塊之一,高價地頻出,新盤集聚。現如今,有一個較為嚴峻的問題將擺在房企的面前,那便是板塊巨大庫存所帶來的潛在風險。

截至2018年7月底,申花板塊的總庫存約60.8萬方,若加上本地塊,未來總庫存將達71.5萬方,以2018年板塊月均去化2萬方來計算,去化週期將近三年。

據浙報傳媒地產研究院瞭解到,板塊內後續還將有多宗涉宅地出讓,未來潛在供應量將十分巨大,板塊內的競爭會尤為激烈。

后悔G20没买房?申花地价回到两年前:每平米32816元 另有萧山综合地“终止”

(板塊存量圖)

南部臥城商住地因故終止出讓

降溫明顯 房企拿地更為謹慎

蕭山區按原定計劃將出讓2宗涉宅地,但是今日早間,良種場商住地由於“地塊涉及區域規劃需作評估”將終止出讓。而在此之前,7月11日,餘杭良渚宅地也曾因“規劃調整”而終止出讓。

而另一宅地由平安以總價35.97億元,樓面價14189元/㎡競得,算上配建幼兒園的成本,實際樓面價約為14278元/㎡。

對比上週一旭輝以13473元/㎡樓面價摘得的宅地,本地塊自身區位更為優質,距離地鐵2號線曹家橋站更近,另一方面,地塊距離浙二新院區更近,能享受到的配套利好更多。

因此儘管本地塊的地價略有回升,但是依舊可以看出市場降溫明顯,房企對於拿地依舊保持著十分謹慎的態度。

限價樓盤不斷去化 高價地將入市

購房者預期已下行?

2018年搖號新政以來,隨著融信·瀾天、保利融信·創世紀、萬科·未來城等熱門限價盤的不斷去化,現如今的限價新房已經越來越少。

就在過去的一週裡,限價盤和高價盤分別上演了“冰火兩重天”。

三墩北兩大網紅盤萬科融信·西雅圖和中國鐵建·西湖國際城紛紛亮相,其中西湖國際城高層首開,共吸引了13640戶購房意向家庭,由此可見,限價盤的吸引力依舊十分巨大。

而另一方面,部分高價地項目首開卻遇到了較為尷尬的場面。就在上週,位於某剛需板塊的樓盤首開遇冷,報名成功的購房者全部選完後,依然有剩餘房源。

如果該項目是在幾個月前首開,這種尷尬的情況絕對不會發生,那麼,是什麼導致購房者棄選率如此之高呢?

一方面,該樓盤所在板塊儘管已形成了濃厚的居住氛圍,但是卻也掩蓋不了缺乏軌道交通的一大硬傷;經過兩大三墩北網紅盤的巨大分流,購房客戶進一步被削減。

另一方面,7月以來,土地市場持續降溫,而這也一定程度上蔓延到了新房市場。購房者從搖號新政開始時的盲目搖號,已經慢慢地迴歸了理性。而且伴隨著高價地的不斷面世,新房價格也在一步步地提升,購房者逐利心理不斷減少,更加看重價格與品質。

因此可以預見的是,未來土地市場和新房、二手房市場都將逐漸趨於理性和平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