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师说|张晓晓:在坡地上绽放的双层大宅,“中国式雅居”理想

设计师说|张晓晓:在坡地上绽放的双层大宅,“中国式雅居”理想

T · O · W · N · O · F · A · N · G · E · L

设计师说|张晓晓:在坡地上绽放的双层大宅,“中国式雅居”理想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设计师说|张晓晓:在坡地上绽放的双层大宅,“中国式雅居”理想

天使小镇砚溪湖建筑设计师 GOA大象设计资深合伙人 张晓晓

从业十余年,领衔创作完成了上海玉兰花园臻园、上海玉兰公馆、北京紫禁壹号院、北京使馆壹号院、南京桃花源、大连深蓝中心、海南海棠湾福ONE、海南日月岛、海南博鳌金湾、杭州侯潮府、杭州桃源小镇、杭州春风长乐等众多享誉行业内外的作品。

他盖的不只是房子

在张晓晓看来,房子不单单是建筑材料的堆砌,它一方面是建在土地上的,一方面是寄托在文化之上的

设计师说|张晓晓:在坡地上绽放的双层大宅,“中国式雅居”理想

墙院迂回隐人家(砚溪湖实景图)

房子是一个时代的科技水准、文化水准,社会基本形态的表现。但有所遗憾的是,中国人传统的居住文化,在历史发展的拐点上,没有被保留和发扬,反而是趋同了西方。

设计师说|张晓晓:在坡地上绽放的双层大宅,“中国式雅居”理想

楼台亭阁照远山(砚溪湖实景图)

“像砚溪湖二期这样纯粹的文人山水庭院,在民国以后基本上已然消失,大量的西方建筑取代了国人传统的居住方式,但所幸仅是断层了两代人,如今我们看到胡雪岩故居、西泠印社,那些文人理想居住方式,依旧令人倾慕向往,因为,那是我们中国人骨子里的东西。”

设计师说|张晓晓:在坡地上绽放的双层大宅,“中国式雅居”理想

假山叠石雾缭绕(砚溪湖实景图)

家是立国之本,当我们谈论大国崛起,当我们谈论文化自信,作为中国知名的建筑设计师,张晓晓深知,自己也许可以做些什么。

“砚溪湖对于我而言,是一个机遇。”他如是说道。

坡地上的艺术

群山怀抱,依山傍水,山泉、溪流、古树洒落其间,身旁是幽谧如仙界的禹山坞水库——砚溪湖的自然天赋,得天独厚。

设计师说|张晓晓:在坡地上绽放的双层大宅,“中国式雅居”理想

一碧千里翠色流(禹山坞水库实景图)

如此美好的“风景区”,自然是文人山水院落最为理想的“画布”

,但山势起伏,地形高低落差大,其营建难度以及成本都大幅增加。

对于设计团队而言,更需极尽匠心雕琢,在原有坡地地形、山体的基础上进行创作,让每一个院子的园林造景、户型布局皆不相同

设计师说|张晓晓:在坡地上绽放的双层大宅,“中国式雅居”理想

峦碧云远院静幽(砚溪湖实景图)

这尤其体现于

砚溪湖二期背山面水、地形复杂的双层大宅院,“坡地难题”如魔法般转化为具有丰富建筑空间、景观层次的内容,成了最大的优势和特点。

由于地势的高低不同,每户双层大宅院的居者,在自家院子中,拥有更加开阔的视野,尽揽一线山水美景,闲暇之余,沏一壶安吉白茶,坐看远山云卷云舒,美哉,乐哉~

设计师说|张晓晓:在坡地上绽放的双层大宅,“中国式雅居”理想

烟云尘事檐下梦(砚溪湖实景图)

同时在一些地形转换的边界区域,结合“坡地”,做了许多公共空间的景观。若是黄昏,居者从院中观景台眺望禹山坞的水景,视野经过一片景观花园,花香鸟语,舒展着居者的身心。

设计师说|张晓晓:在坡地上绽放的双层大宅,“中国式雅居”理想

新雨山头烟水绿(禹山坞水库实景图)

一山一院景,一宅一世界,由山水为居者“定制”的院子,自然不会仅仅只有门前“独享花海”的宅院。有的院子因在狭长山谷之间,放眼望去,犹如坐拥了半座山头。而有人门前便是苍翠竹林,月下听竹,一派幽思的雅韵闲情…

设计师说|张晓晓:在坡地上绽放的双层大宅,“中国式雅居”理想

粉墙黛瓦花木隐(砚溪湖实景图)

三分匠人心,七分主人情

“假如现代国人居所建筑的发展,能沿着中国原本的轨迹前进,那该多好啊!那些感性的,诗意的,审美至上的生活态度就不再离我们太遥远…”

在采访中,张晓晓不禁生发感慨。

这是对中式庭院的一种情怀,也是完成心满意足的作品后,对于家人诗意生活的期望。

设计师说|张晓晓:在坡地上绽放的双层大宅,“中国式雅居”理想

层层落落望山水(砚溪湖实景图)

所谓三分匠人心,七分主人情。

砚溪湖二期有着更丰富的地形、景观结构,所以除了有

97-140方(建面)的江南小院,还设计了近30余户约180-205方(建面)的双层大宅院。

设计师说|张晓晓:在坡地上绽放的双层大宅,“中国式雅居”理想

宅院烛影阁如烨(砚溪湖实景图)

张晓晓带领着团队根据各自的特点,逐一研究,营造出各有情趣的庭院,每座宅院都极尽山水之美,亭台廊榭,假山叠石,花木相间,步步移情换景。

设计师说|张晓晓:在坡地上绽放的双层大宅,“中国式雅居”理想

设计师说|张晓晓:在坡地上绽放的双层大宅,“中国式雅居”理想

设计师说|张晓晓:在坡地上绽放的双层大宅,“中国式雅居”理想

并且,庭院面积比建筑面积还要阔绰,容得下山水一生的志趣,也容得下四世同堂的温情生活

天气晴好时,一家人围席而坐,在庭院欢聚“野餐”,看晚霞披落群山,百鸟在门前的景观花园上空,盘旋鸣唱,幼子绕膝,儿孙满堂,其乐融融。

设计师说|张晓晓:在坡地上绽放的双层大宅,“中国式雅居”理想

枫叶流丹落余晖(砚溪湖实景图)

闲暇时,在庭院漫步。三分菜圃地,诗酒花园间,父母在房外独立庭院中,养花、植木、种菜,偷得浮生半日闲情。

设计师说|张晓晓:在坡地上绽放的双层大宅,“中国式雅居”理想

翠色卷帘院围合(砚溪湖实景图)

重返邻里如亲的温情岁月

“在这次对于中国传统居住理想的探索中,街巷式小组团布局,是我们做的另一个尝试,砚溪湖的社区组团比以往的都要小。”

正所谓“远亲不如近邻”,中国人的邻里之情是仅次于亲情般的存在。街坊邻居的孩子们一起长大,青梅竹马。邻里之间或互帮互助,或闲话家常,亲如一家…

这样美好的邻里之情,随着历史的变迁,社会形态、建筑形态的变化,正在渐渐消失远去。

而砚溪湖以“街巷式小组团布局”无限接近国人传统的居住生态,大多以7-8户,共作一坊,小组团五六户,大组团也不过是十来户。

设计师说|张晓晓:在坡地上绽放的双层大宅,“中国式雅居”理想

高低错落各不同(砚溪湖实景图)

重返家园式温情的传统居住方式,让邻里之间因为巷坊的存在,而富有人情味。

或一个家族共作一坊,或几位志同道合的老友,结伴而居,相守一生。

设计师说|张晓晓:在坡地上绽放的双层大宅,“中国式雅居”理想

一坊一巷邻里情(砚溪湖实景图)

如同《全唐书》中所描绘的大同理想:“每十户已上,共作一坊,每户给五亩充宅。并为造一两口屋宇,开巷陌,立闾伍,种桑枣,筑园蔬,使缓急相助,亲邻不失。”

探求“中国式雅居”理想

“众筹、共建、自治、分享”

砚溪湖,因你而更完美

设计师说|张晓晓:在坡地上绽放的双层大宅,“中国式雅居”理想

砚溪湖二期

加推在即

盼与君,共享山水庭院

往期回顾

解密砚溪湖(一):院如幽兰盛放于山谷,山如罗带延展着庭院

解密砚溪湖(二):借山借水借草木,一生只画一座园

解密砚溪湖(三):文人雅室蕴高情,墨客幽境藏天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