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劃分爲1市3區4縣的3線城市,享有「中國肉桂之鄉」之稱

廣東省劃分為1市3區4縣的3線城市,享有“中國肉桂之鄉”之稱

廣東省劃分為1市3區4縣的3線城市,享有“中國肉桂之鄉”之稱

廣東省劃分為1市3區4縣的3線城市,享有“中國肉桂之鄉”之稱

肇慶市位於中國廣東省中西部,是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首批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全國創文明城市先進城市、廣東省文明城市。肇慶現管轄端州、鼎湖、四會、高要、廣寧、德慶、封開、懷集8個縣(市)區及肇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總面積1.5萬平方公里,人口398萬。

肇慶地處珠三角與粵西山區結合部,城區距廣州不足100公里,距深圳200餘公里,距澳門180公里,距香港水路142海里,是沿海發達地區通往西南各省的重要交通樞紐。

肇慶交通便利,高速公路、國道、鐵路、水路,四通八達,形成了水陸銜接、江河相通、客貨配套的水陸運輸網絡,東下穗、深、港、澳,西上桂、湘、黔、滇,都極其方便。

肇慶是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古稱端州,有2100多年的歷史,是嶺南文化的發祥地,明清時期是西江流域政治、經濟網站、文化、軍事中心,180多年的兩廣總督府所在地;嶺南第一狀元莫宣卿、唐代文學家李邕、日本入唐留學僧榮睿、佛教禪宗六祖惠能、北宋名臣包拯、溝通中西文化第一人利瑪竇、革命先行者孫中山等眾多歷史名人都在肇慶留下足跡,全市有360多處有歷史科學研究價值的文物景點。當前,肇慶正以宋文化、包公文化、廣信文化、生態文化、革命文化、民俗文化、科普文化為重點,積極打造和建設文化名市;弘揚中華文化之瑰寶,樹立端硯文化品牌;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休閒生態文化,以創造歷史文化的新輝煌。

肇慶是首批中國優秀旅遊城市,旅遊資源豐富,擁有眾多的文物古蹟和獨特的自然景觀。星湖,兼有陽朔、西湖的山水之美,是國家AAA-景區和全國十大文明景區示範點之一;鼎湖山,擁有北迴歸線上罕見的原始次森林,生態環境一流,負離子含量居全國之最,被譽為“天然氧吧”、華南生物種類的“基因儲存庫”和“活的自然博物館”。目前,以星湖、鼎湖為中心,以500公里環市公路為連線,以德慶悅城龍母廟、封開龍山、懷集燕巖、廣寧竹海、四會貞山、高要生態園和高爾夫球場為主要支撐網點,集度假、療養、會議、購物、文化、娛樂、商務等多種功能於一體的現代大型旅遊網絡“千里旅遊走廊”已頗具規模。

肇慶物華天寶,資源十分豐富。是廣東的“黃金之鄉”;傳統工藝品端硯居中國“四大名硯”之首;高要及山區各縣分別被譽為“廣東黃金之鄉”、“中國竹子之鄉”、“中國肉桂之鄉”、“中國柑桔之鄉”、“中國松脂之鄉”和中國南藥原料基地。

廣東省劃分為1市3區4縣的3線城市,享有“中國肉桂之鄉”之稱

廣東省劃分為1市3區4縣的3線城市,享有“中國肉桂之鄉”之稱

廣東省劃分為1市3區4縣的3線城市,享有“中國肉桂之鄉”之稱

廣東省劃分為1市3區4縣的3線城市,享有“中國肉桂之鄉”之稱

歷史沿革

秦前,肇慶屬百越地。[4]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秦平定百越,建南海郡、桂林郡及象郡。今肇慶部分地域屬桂林郡、南海郡。秦置四會縣,轄區包括現四會、廣寧、懷集等市縣的全部或部分,隸南海郡。

漢武帝平定南越之後,在今高要、肇慶市區、高明和三水西部、雲浮東部等地設置高要縣。 今廣東省境包括交州轄下的整個南海郡(粵中、粵東),還包括蒼梧郡、和浦郡、荊州貴陽郡和揚州豫章郡的一部。其中南海郡較秦代增置3個縣:揭陽、中宿(今清遠)和增城。

西漢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地域內置8縣,四會縣隸屬南海郡;廣信、謝沐、高要、封陽、端溪5縣隸屬蒼梧郡;高涼縣、臨允縣隸合浦郡;統屬交州。

東漢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行政區劃承西漢。三國·吳黃武五年(公元226年),建置沿東漢,大部分屬廣州,少部分屬交州。時北部(現懷集縣一帶)屬荊州臨賀郡。

西晉太康三年(公元282年)置9縣,四會縣隸南海郡;廣信、端溪、元溪、高要、新寧、臨允6縣隸蒼梧郡;謝沐、封陽隸臨賀郡;統屬廣州。

廣東省劃分為1市3區4縣的3線城市,享有“中國肉桂之鄉”之稱

廣東省劃分為1市3區4縣的3線城市,享有“中國肉桂之鄉”之稱

廣東省劃分為1市3區4縣的3線城市,享有“中國肉桂之鄉”之稱

東晉永和七年(公元351年),置16縣,分隸4郡,統屬廣州。四會縣、懷化縣隸南海郡;廣信縣、高要縣隸蒼梧郡;元溪、端溪、封興、都城、晉化、龍鄉、夫阮7縣隸晉康郡;臨允、新興、南興、單牒、平興5縣隸新寧郡。

南北朝時期(公元420~479年),設置高要、廣信、封興、武化、端溪、晉化、都城、樂城、悅城、夫阮、安遂、賓江、文招、南興、新興、臨允、甘東、單牒、龍潭、撫納、博林、威平、新招、化蒙、化穆、四會、懷集、化注、平興、初寧、招興、建寧、崇化、熙穆、崇德、謝沐、開建、永固38縣,分隸南海、蒼梧、晉康、新寧、綏建、宋隆、臨慶7郡,分屬廣州、湘州。

公元479~502年增設龍鄉、羅平、永熙、賓化、寧鄉、長化、定昌、寶寧、齊安、初寧、永城11縣及廣熙、齊安、齊建、臨賀4郡,分屬廣州、湘州。

公元502~589年設54縣,分屬廣州、成州、建州、新州、瀧州;梁天監六年(公元507年)九月,升高要縣為高要郡,並置廣州都督府於高要郡。 陳霸先任西江督護、高要太守期間,於公元557年建立了陳朝。陳時廣州都督府仍治高要。

隋開皇九年(公元589年)省高要郡為縣,置端州,領高要、端溪、平興、樂城、清泰5縣。

隋大業三年(公元607年),改端州為信安郡。時肇慶境域設17縣,分隸5郡:四會、化蒙、懷集3縣隸南海郡;高要、端溪、樂

七星巖牌坊

城、平興、新興、博林、銅陵7縣隸信安郡;瀧水、安遂、永熙3縣隸永熙郡;封川縣、都城縣隸蒼梧郡;洊安縣、開建縣隸熙平郡;分屬廣州、連州、端州、瀧州、封州。

唐開元二十九年(公元741年),設20縣,分隸7州:四會、懷集、化蒙、洊安4縣隸廣州;端溪、晉康、悅城、都城4縣隸康州;瀧水、開陽、鎮南、建水4縣隸瀧州;高要縣、平興縣隸端州;新興縣、永順縣隸新州;封川縣、開建縣隸封州;富林縣、銅陵縣隸勤州。

南漢乾和十五年(公元957年),設20縣,分隸1府6州:四會、懷集、化蒙、洊水4縣隸興王府。

廣東省劃分為1市3區4縣的3線城市,享有“中國肉桂之鄉”之稱

廣東省劃分為1市3區4縣的3線城市,享有“中國肉桂之鄉”之稱

廣東省劃分為1市3區4縣的3線城市,享有“中國肉桂之鄉”之稱

廣東省劃分為1市3區4縣的3線城市,享有“中國肉桂之鄉”之稱

北宋政和元年(公元1111年),設8縣,分隸1軍4州:高要縣、四會縣隸興慶軍;懷集縣隸廣州;封川縣、開建縣隸封州;新興縣隸新州;端溪縣、瀧水縣隸康州;統屬廣南東路。重和元年(公元1118年),宋徽宗賜興慶軍為肇慶府,仍轄高要、四會2縣。

宋重和元年(公元1118年),宋徽宗趙佶因即位前曾封端王,故親賜御書,將端州改為肇慶,意為“喜慶吉祥之始”,肇慶之名自此沿用至今,元為路治,明、清為府治。

元至元十七年(公元1280年)改肇慶府為肇慶路,置總管府,隸廣西道(二十九年改隸廣東道)。至順元年(公元1330年)設7縣,隸2路2州:端溪縣、瀧水縣隸德慶路;高要縣、四會縣隸肇慶路 ;封川縣、開建縣隸封州 ;新興縣隸新州 ;統屬江西等處行中書省。元至元十五年(公元1278年)懷集縣改屬湖廣等處行中書省賀州;至正二十三年(公元1363年)屬廣西行中書省之賀州。

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複稱肇慶府,隸廣東布政使司。肇慶府領5縣1州:高要、四會、新興、陽春、陽江及德慶州。成化十一年(公元1475年)析高要地置高明縣;十四年置恩平縣。嘉靖五年(公元1526年)析高要東境部分置三水縣;嘉靖三十八年析四會地置廣寧縣。萬曆五年(公元 1577年)升瀧水縣為羅定州(領東安縣、西寧縣),直隸廣東布政使司。至此,肇慶府領:德慶州、高要、四會、新興、陽江、陽春、廣寧、高明、恩平等1州8縣。時懷集縣屬廣西梧州府。

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兩廣總督府從廣西梧州移駐肇慶,直到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才遷往廣州,歷時182年。1646年,朱由榔以肇慶府署為行宮,即位稱帝,改稱永曆,在肇慶組織軍民抗清。

清初沿明制。肇慶府為廣肇羅道治所,隸廣東省。順治六年(公元1649年)置開平縣;雍正九年(公元1731年)置鶴山縣,時肇慶府領德慶州及高要、四會、新興、高明、廣寧、開平、鶴山、封川、開建、陽江、陽春、恩平等12縣。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陽江縣升直隸廳,割領陽春縣、恩平縣。光緒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懷集縣由梧州府改隸平樂府信都廳。

清代在省與府之間設道,如分巡肇羅道、分巡肇陽羅道、分巡廣肇羅道等,道臺多設在肇慶。1912年以後,先後設肇羅軍政分府、肇陽羅鎮守使署、西北軍綏靖委員行署等於肇慶;1936年,設置廣東省第二行政督察專員公署,轄12個縣。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肇慶一直是高要縣、肇慶市人民政府和肇慶地區行政公署的駐地。1988年3月,肇慶改為省轄市,轄端州、鼎湖兩區和高要、廣寧、四會、新興、羅定、雲浮、德慶、鬱南、封開、懷集10縣。

1992年12月,經肇慶市人民政府同意,設立大旺綜合經濟開發區(簡稱大旺區),賦予相當於縣一級行政、經濟管理職能,保留廣東省國營大旺華僑農場的牌子,實行兩塊牌子一套班子。

1994年4月5日,經國務院批准設立地級雲浮市,雲浮、羅定、鬱南、新興等四個縣級建制從肇慶市轄區劃出,另外成立雲浮市。

廣東省劃分為1市3區4縣的3線城市,享有“中國肉桂之鄉”之稱

廣東省劃分為1市3區4縣的3線城市,享有“中國肉桂之鄉”之稱

廣東省劃分為1市3區4縣的3線城市,享有“中國肉桂之鄉”之稱

廣東省劃分為1市3區4縣的3線城市,享有“中國肉桂之鄉”之稱

廣東省劃分為1市3區4縣的3線城市,享有“中國肉桂之鄉”之稱

廣東省劃分為1市3區4縣的3線城市,享有“中國肉桂之鄉”之稱

廣東省劃分為1市3區4縣的3線城市,享有“中國肉桂之鄉”之稱

廣東省劃分為1市3區4縣的3線城市,享有“中國肉桂之鄉”之稱

1998年4月,經省政府批准,肇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在三榕港成立,為省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2000年8月,肇慶市人民政府賦予高新區管委會行使市一級有關經濟管理權限。

2001年11月,經省政府批准,肇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擴園遷址至大旺區,與大旺區、華僑農場合署,實行“一區兩園”的發展模式。

2015年4月,國務院批覆同意撤銷廣東省肇慶市下轄的縣級市高要市,設立肇慶市高要區,相關的行政區域界線、政府駐地均未做調整 。

到2015年4月為止,肇慶實轄端州、鼎湖、高要3個市轄區,廣寧、德慶、封開、懷集4個縣及肇慶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含大旺區),代管四會市。[7]

  • 名稱由來

肇慶古稱端州,乃中國四大名硯之首端硯的產地。肇慶之名的由來,全因為宋徽宗。——端王登上皇帝寶座,親筆御書“肇慶府”三字,肇慶之名至今沿用。[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