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文:你到底知不知道理財基金是什麼?

網上有一張廣為流傳的圖片顯示,上海銀行浦東分行(張楊路營業部)270億理財基金爆倉引投資者圍堵。


科普文:你到底知不知道理财基金是什么?


對於資管行業的吃瓜群眾而言,銀行理財產品聽說過,基金(公募基金或私募基金)也是司空見慣,這個理財基金究竟是什麼?


事情的起因是阜興系實際控制人朱一棟失聯,引發了投資者恐慌。意隆財富為阜興系旗下私募平臺,一位意隆財富員工稱,6月25日尚在正常上班,雖感覺管理層有點異樣,但並未在意。次日一早得到通知,朱一棟失聯,不用去上班了。


據投資者出示的產品材料顯示,其所投資的“意隆新材料產業發展基金一期”成立於2017年4月28日,將於2018年10月29日到期,募資資金約4.45億元。基金管理人為上海意隆財富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基金託管人為上海銀行浦東分行,擔保人為上海阜興金融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基金主要投資於稀土行業企業(包括稀土礦產、稀土貿易上下游企業等)股權收益權。

科普文:你到底知不知道理财基金是什么?


綜合以上信息,觀察君認為,所謂的“理財基金”,實質上只是私募股權基金。無論是銀行理財還是公募基金,無論投資範圍以及門檻,都與這所謂的“理財基金”大相徑庭。尷尬的是,很多投資者連理財產品與基金產品都傻傻分不清,還是勇敢的投資了所謂的“理財基金”。


並且,參與投資的都是所謂的高淨值投資者,投資門檻為100萬元,個人金融資產不低於300萬元或者最近三年個人年均收入不低於50萬元。


那麼,理財基金是不是不存在呢?


實際上,公募基金倒是有一類短期理財基金。之所以稱為理財基金,當然是想蹭“理財”二字。原來,在銀監會2011年正式叫停30天以內的銀行短期理財產品後,龐大的短期理財市場需求一時沒有合適的投資產品,以匯添富、華安為首的基金公司開始進軍短期理財市場。

科普文:你到底知不知道理财基金是什么?


2012年,匯添富最早發行的30天理財基金、60天理財基金、14天理財基金等3只短期理財基金產品首發規模累計超過500億元;華安短期理財基金首發規模也接近300億元。


對於基金公司而言,短期理財類產品曾經被寄予厚望,似乎擁有一些銀行理財所不具備的優勢。首先,該產品投資門檻較低,迎合投資者不同的理財需求;其次,在投資運作上不斷檔,當期到期後投資者可選擇贖回,也可繼續滾動,提高了投資效率;第三,信息披露更透明。


不過,這類產品的成功並未持續太久。在貌似能兼具銀行理財與貨幣基金二者優勢的同時,實質卻成了定位模糊的“四不像”。與銀行超短期理財產品比較,在付出收益不確定性和收益波動性這兩個代價之後,短期理財基金並未取得富有競爭力的收益率,嚴重挫傷了初始由銀行間超短期理財產品轉入的超短期理財基金投資者的投資積極性;與貨幣基金相比,短期理財基金流動性較弱,卻又不能提供比貨幣基金更高的收益。


後來,淪為“雞肋”的短期理財基金紛紛轉型為其他類型基金,甚至直接清盤。匯添富28天理財成為了國內首隻主動清盤的公募基金,也開創業內短期理財基金清盤的先例。


不過,隨著“流動性新規”等一系列監管加碼,貨幣基金髮展受限,短期理財債基的規模再次急速擴張。據統計,今年上半年,短期理財債基規模大幅擴張逾3300億元,目前總規模已超7000億元,是規模增速最快的基金產品。


然而,在夾縫中求生存的短期理財基金,最終還是逃不過監管的鐵拳。根據監管要求,對目前存量的理財債券基金,各基金公司應制定過渡期內的整改計劃,選擇合理的調整時點,明確時間進度安排和風險應對預案,並於2018年7月底前報送整改計劃。更為重要的是,未完成整改前,理財債券基金應確保規模有序壓縮遞減,每半年至少下降20%。


由此看來,短期理財基金的好日子也不多了。話說回來,無論短期理財基金的前景如何,畢竟是正規的公募基金產品,與所謂的“理財基金”不可同日而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