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出外打工一整年,为什么能真正存下钱的凤毛麟角?

农民工为何一年到头存不到钱,存的钱也是过个节,过个年,就花完了。加上这几年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高价彩礼,所以农民想存点钱,是一个奢望的事情。有的说,还是挣得少,但是要考虑好,农民工兄弟一年能挣多少辛苦钱,加上这几年工地停工,讨薪难,真正到手里的钱,是少之又少。

农民出外打工一整年,为什么能真正存下钱的凤毛麟角?

过多的红白喜事,变质的人情债,高昂的彩礼钱,着实令人反感。但是总收入摆在那里,勤俭节约能节多少,还是增加收入更重要吧。

我90年出生,大概有记忆的时候就吃过流水席。从小到大,什么小孩子满周岁,十岁,考大学,参军,到结婚,丧宴,一直是有宴席的。已经不知道何时传下来的风俗了,而且一直是亲朋好友邻里乡亲参加的啊!以前到现在都没人说这是攀比浪费,反而说这家人家比较客气。据我所知,这些宴席的支出,收到的人情礼节也是会拉平的。江浙沿海地区这风俗很多年至少20年朝外了,我觉得根据各地的风俗以及经济能力吧,一棍子打死好像不太好。

农民出外打工一整年,为什么能真正存下钱的凤毛麟角?

天价彩礼难道不是因为农村重男轻女的思想太严重吗,当初各种嫌弃女孩甚至扼杀女婴,虽然也不怎么支持天价彩礼,但只有这样才能好好治治农村落后的重男轻女思想。

勤俭节约,移风易俗,是民心所向。但在这样一个恶性循环的环境下,谁来带这个头。这种歪风邪气必须公权力出面干预,否则很难改变。而且互相攀比之风愈演愈烈,娶媳妇成了一个很大的难题!大部分人是既厌恶又无奈,如果不加以干预和制止,这种现象会越来越严重!姑娘都往城里跑,农村男女比例失调,男孩找对象困难,导致彩礼越来越多,花样也五花八门,真的希望国家出台相应的政策,加强这方面的管理。

农民出外打工一整年,为什么能真正存下钱的凤毛麟角?

攀比就会铺张,就会浪费。但这已成为一种不良风气,并非百姓不想节俭,而是被其裹挟,死也要挣面子。也不要指责死要面子活受罪,有时面子更重要。所以,红白喜事理事会是个很好的出路,面子里子问题都能兼顾。建议相关部门做好规划指导或者强制推进!

其实,这种现象和这个时代也有很大关系,现在倡导刺激消费,觉得百姓手中的钱流入市场才对整体国民经济有最大的益处,所以很多老百姓甚至是农村老百姓都效仿美国人:透支消费。诸葛孔明在一千多年前倡导的“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早已经被人们抛在了脑后。

农民出外打工一整年,为什么能真正存下钱的凤毛麟角?

农村观念的确落后,爱讲排场,那么能不能想办法提高他们的精神文明程度呢?让他们不只是讲究身外之物?说农村女孩大量出走,还不是教育资源匮乏,好多人早早的被挤下教育的独木桥,他们的父辈这样,他们受教育程度有限以后还不是秉承落后的观念,靠谁引导都是治标不治本,能不能给广大农村少年们门槛更低,更普及的教育机会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