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詐騙高發季!海淀法院審理34起涉案4000萬,6點防騙手冊要須知

當下,正是高校招生季。查分、填志願、寄送錄取通知書、開學報名,每位家長和考生都十分重視,但是招生錄取各個環節也都可能有不法分子抓住家長和孩子想上大學的心理,設置陷阱,騙取錢財。

近日,北京海淀法院發佈了近五年來審理的高考招生詐騙類案件,據統計,在2013——2017年中,共有97人被騙,總案值共計人民幣4224.5萬元,其中最高案值近1000萬元,平均案值高達33.58萬元,對考生和家長造成了很大的傷害。今天小編經過精心梳理,公佈較為常見的6類涉及高考招生的詐騙手段,提醒考生及家長增強防範意識,避免上當受騙。

招生詐騙高發季!海淀法院審理34起涉案4000萬,6點防騙手冊要須知

詐騙謊言一:低分考生交錢能上普通本科

有些考生高考分數很低,家長看到交錢可以直接上大學本科的消息,與對方聯繫,交納高額錄取費。等考生畢業,拿到畢業證書後發現根本不是普通高等教育的本科,而是成人教育證書或者跟班學習文憑證明。學生連學籍都沒有,白白浪費光陰和學費。

小編提示:網絡教育、成人教育、自學考試都是高等教育的辦學形式,但比起普通高等教育,入學門檻較低,騙子常常在這個問題上打“擦邊球”,以非全日制本科教育冒充全日制本科教育。考生和家長拿到錄取通知書後,一定要通過官方渠道進行錄取信息比照驗證,對辦學類型進行確認。

詐騙謊言二:幫忙申請助學金、高考補貼

騙子利用一些考生家中經濟困難,上大學需要通過助學金交學費的情況,冒充高校工作人員、教育部門工作人員,或者直接謊稱手上有項目,可以為考生申請大學助學金,要求家長先交報名費。考生及家長信以為真,匯款給對方,後來發現根本沒有這回事。

小編提示:當接到自稱高校、教育、財政等工作人員的電話、信息,要發放“國家助學金”、“返還義務教育費”、“助學扶助款”時,考生及家長一定要主動與當地教育部門或學校聯繫求證。同時,在聊天過程中,不要隨意透露家人姓名、電話、職業等信息。

詐騙謊言三:偽造錄取通知書詐騙

騙子冒充高校招生辦人員,向考生寄送偽造的錄取通知書,讓考生將學雜費打入指定的銀行賬號,以騙取錢財。

小編提示:考生和家長遇到有人打電話說先匯款再郵寄錄取通知書的情況時要警惕,要通過當地省、市高招辦查詢自己的錄取信息,也可通過報考的院校瞭解錄取情況,核實學費匯款賬號。

招生詐騙高發季!海淀法院審理34起涉案4000萬,6點防騙手冊要須知

詐騙謊言四:冒充軍校招生

一些不法分子,為攫取不法利益,也會採取偽造軍校招生公文、公章等手段矇騙考生家長,以“內部招生指標”、“計劃外招生指標”、“軍校擴招”為幌子向考生及家長寄發通知書,伺機騙取錢財。

小編提示:軍校招生與其他地方高校招生相同,有嚴格的程序和規定。軍校招生沒有“內部招生名額”的說法,軍隊和武警部隊不允許任何個人私自攜帶招生公文,招生過程也不存在向考生或家長展示公文這一環節。詐騙的最終目的是繳費,考生及家長不要上當受騙。

詐騙謊言五:打著"補錄“的旗號行騙

對於高考成績不理想或者失利的考生,一些不法分子會利用大家不熟悉招生程序,鼓吹自己“上面有人”、“保證錄取”,公開叫價。

小編提示:省市教育考試院會進行網上公開徵求志願計劃,不會私下打電話,更不會索要費用,請各位考生和家長及時關注省市教育考試院公告通知。

詐騙謊言六:諮詢志願填報並收取費用

這類騙子通常抓住廣大考生和家長對志願填報不熟悉的短板,冒充所謂的“專家”,聲稱可以進行志願填報的指導,並向考生家長收取高額費用,之後“專家”或者“消失”或者“亂說”一通。

小編提示:志願填報信息需要家長和考生認真研讀,不能病急亂投醫,就算需要志願填報的指導,也要通過正規渠道進行查找與諮詢,這樣既能保證錢財不被詐騙,又能獲取想要的信息。

招生詐騙高發季!海淀法院審理34起涉案4000萬,6點防騙手冊要須知

小編再次叮囑大家:這些高考招生騙局全都是圍繞一個“錢”字,凡是涉及“錢財”一定要高度警惕,保持冷靜。最後,“國家示範性高等職業院校建設計劃”骨幹高職院校——陝西國防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祝各位考生錄取順利!

關注“陝西國防學院”頭條號,第一時間瞭解招生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