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支付發布最新《成都智慧生活畫像》,成都再次入選新一線城市

在全新升級的“8.8智慧生活日”來臨前夕,微信支付陸續公佈了新一線城市榜單,成都、杭州、南京等城市悉數入圍。據瞭解,這份榜單是微信支付根據商業設施完善度、城市智慧化程度、未來可塑性等指標綜合評比而來,入圍此次新一線城市榜單的城市,在經濟、科技、人文、環境等綜合因素下,更具持續發展能力。

與此同時,微信支付8月6日發佈《成都智慧生活畫像》,數據顯示,智慧醫療已經深入成都人的生活,成都不僅是新一線城市中旅遊熱度最高的城市,使用微信醫保卡交易的市民數位居全國第二,新一線城市第一位。

微信支付发布最新《成都智慧生活画像》,成都再次入选新一线城市

智慧醫療深入生活,微信醫保卡市民數領先新一線城市

根據《成都智慧生活畫像》, 在享受智慧醫療方面,成都擁有的使用微信醫保卡交易市民數排在新一線城市第一位,僅次於深圳居全國第二。而根據微信支付交易筆數統計,成都人更偏愛於使用微信的基礎醫療功能,其中女性的次數超出男性3倍。

近年來成都的智慧醫療進程在不斷加快,早在2015年華西第二醫院就啟動了智慧醫院建設,利用微信平臺打造了全流程線上就醫模式。而在2017年時成為四川省內首家實現醫保移動支付的公立醫院,隨後此種模式也在川內不斷拓展,同時各醫院的微信服務號也在逐步打通掛號、診療、住院、繳費等功能,從而推進“智慧醫院”模式在全國西部地區核心省市的進一步落地。

微信支付发布最新《成都智慧生活画像》,成都再次入选新一线城市

共享出行、超市、公共交通是成都人消費最活躍的三大場景

根據《成都智慧生活畫像》顯示,成都人消費最活躍的三大場景分別是共享出行、超市、公共交通。

在成都,70、80、90、00後最活躍的消費場景是交通出行,70年之前的人群更“務實”,最主要的消費場景是超市。在人均餐飲消費上,80後在咖啡上的花銷最大,是其他人群的2倍以上,而60後和70後吃火鍋時的人均消費最高。在出行上,成都70和80後多自駕或打車,90和00後多選擇公共交通,00後尤其喜歡共享單車。

此外,成都出行高峰時段是早上8點,出行晚高峰是下午6點,相比一線城市的出行高峰提前了1個小時,白天出行熱度高於夜間出行。

可以看到,不同年齡層的成都人,正呈現出“天府之國”多樣的智慧生活,雖然年齡有代溝,但不可否認的是成都人人都懂智慧生活。

微信支付发布最新《成都智慧生活画像》,成都再次入选新一线城市

成都男人最顧家:戶政和生活繳費次數超女性兩倍

根據微信支付交易筆數統計,成都男性和女性表現出不同的消費特徵,男女性的消費力度不相上下。

在餐飲上,男女性在餐飲上的消費力度不相上下,女性在甜品店的消費佔7成,去燒烤店的男性比女性稍多,花費也比女性高出30%。在政務民生行業,男性更經常使用微信的戶政和生活繳費功能,男性使用的次數超出女性2倍。

在交通行業,除了女性在搭乘共享出行的頻率上略微超過男性以外,男性在其他交通方式出行的頻率均高於女性,高速收費站男性買單的次數是女性的4倍。在零售行業,女性在百貨購物中心的消費次數是男性的2倍,男性在便利店的消費次數高出女性25%。

7秒結賬一線員工幸福感飆升,成都老牌便利店微信支付訂單佔比3分之2

《成都智慧生活畫像》從數據上展示了移動支付對成都消費者智慧生活方式的改變,那麼對於企業而言,移動支付的普及又意味著什麼呢?

對此記者採訪了成都老牌便利店WOWO有關人士,他表示成都老牌便利店WOWO在2015年年底接入了微信支付,不到3年時間,使用微信支付的訂單佔比已達3分之2。當問及接入微信支付的原因時,他表示主要是基於便利性、安全性、智慧性、互動性幾點原因。

首先是便捷性,去錢包化已變成當時消費者生活的一個大趨勢,便利店是給客戶提供便利的場所,微信支付帶來的最大變化就是支付的方便快捷,在這一點上雙方不謀而合。安全性是雙重的,支付方用微信支付可使自己不輕易外露財產,作為收款方的店家沒有大額現金也是對店員和門店的保護。智慧性則是讓購物智慧化,微信支付使得門店資金的歸集更方便快捷和精確,用戶也能完整地保留自己的購物記錄,便於記賬和售後。最後,通過從線上與消費者互動,瞭解消費者的消費愛好後可也可增加用戶與品牌方的黏性。

WOWO方面還分享了微信支付提升一線員工幸福感的案例。根據WOWO的門店調研,在接入微信支付之後,一單交易的支付過程通常只需要7秒鐘左右便可以完成,對於一線員工來說,省去了重複且出錯率高的環節後,工作的效率和幸福感都得到了提升。最後WOWO方面介紹,在未來WOWO會順應消費者的需求,接入微信支付更多更方便快捷的功能,如正在籌劃接入的微信小程序。

據悉,隨著此次榜單的發佈,由騰訊微信支付發起和倡導的全球首個移動支付節日“8.8智慧生活日”也即將到來,此次活動號召全行業攜手助力傳統行業數字化深度轉型,把新技術、新能力、新應用實實在在落地到餐飲、超市、便利店、百貨購物中心、景區、機場、火車站、客運站、步行街等市民生活場景中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