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信“三伏天心脏病患者不吃心血管药物”传言,一些患者纷纷在三伏天停药,男子吃饭时倒地身亡

最近一段时间,由于误信“三伏天心脏病患者不吃心血管药物”的传言,一些患者纷纷在三伏天停药,导致心梗突发不幸身亡。

轻信朋友圈“养生”传言

男子停用心血管药物致猝死

黑龙江哈尔滨市民赵先生今年58岁,由于心脏病他曾先后两次做了支架手术,术后医生千叮咛万嘱咐,告诫他一定要按时服药。

入夏前,赵先生每天按时服药,病情控制得很稳定。但不久前,他看了朋友圈一篇“养生”文章,称三伏天作为一年当中最热的时候,不能吃心血管药物,尤其是阿司匹林,否则不但起不了治疗的作用,而且还会对身体造成危害(读者勿信)。文章分析得“头头是道”,赵先生信以为真。

于是自打进入伏天后,赵先生把一直服用的心血管药物给停掉了。开始几天他没发现有什么不适。上周四,他和朋友在外面吃饭时喝了点冰镇啤酒,饭还没吃完就突发胸痛倒在地上,送医被诊断为急性心梗,经抢救无效不幸去世。

误信传言擅自停药

一晚上三名患者发病离世

据哈尔滨市一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徐珊珊介绍,由于误信伏天不吃心血管药物的传言,不少患者纷纷在三伏天停药,导致心梗突袭,危及生命。徐医生上周值夜班,一晚上就接诊了三位因突发急性心肌梗死去世的患者,年纪在50到80岁不等。

“每次遇到夏季擅自停药的患者,医生都很着急。”徐珊珊说,三伏天天气炎热,是一年中心梗的第二高发期。

此外,夏天出汗多,心血管疾病患者必须及时补充温水,但是不能饮用冰镇饮料或者啤酒,一旦出现胸闷胸痛等不适症状马上就医。

【医生提醒】

三伏天是心肌梗死的高发期,患者一定要谨遵医嘱,擅自停药不科学,还会危及生命。

为什么容易

相信朋友圈谣言?

朋友圈谣言瞄准年长者、父母辈

让人头疼!

他们分享的大多是健康养生类谣言

因为这些谣言

最能戳中他们心中的恐慌与忧虑

误信“三伏天心脏病患者不吃心血管药物”传言,一些患者纷纷在三伏天停药,男子吃饭时倒地身亡

谣言的杀伤力=

信息的重要度×信息的不透明程度

养生健康类谣言

完美符合高杀伤力谣言的标准

有时你的父母可能是因为孤独而相信谣言

也因渴望关注而转发谣言

作为子女

直接驳斥父母“这是谣言”是不明智的

要让父母保持警惕

学会质疑和求证

就要多跟他们沟通

如果父母碰到改头换面的谣言

还是无法判断

但至少

在按下转发键之前

他们或许会愿意来跟你讨论几句!

高温天气身体出现不适

你该这么做

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急诊科主任沈宏友提醒,高温天气下,平时有心绞痛的病人,尽量避开中午前后外出活动,随身携带硝酸甘油片或速效救心丸等药物,及时补充水份,出现症状时及时在避阴处休息,胸闷不缓解及时服用药物同时呼叫120。中老年无论何种基础病,在不适当的高温下活动,均可诱发基础病加重,导致原有的症状加重,甚至合并中暑,致使病情更加复杂。

如果是既往有冠心病的中老年患者,应考虑为心绞痛或急性冠脉综合症的可能,需立刻停止运动,最好就地采取半卧位休息,松解紧身衣物,避免自主运动加重心肌缺血的情况,让周围的人立刻联系急救中心或附近的医院,一般病人在停止活动后疼痛会有所缓解。

如果患者是青少年,既往没有心绞痛病史的,应结合其他表现,如过度出汗、体温升高等表现考虑中暑可能,需停止活动并在阴凉、通风处休息,松解紧身衣物,适当补水,如30分钟没有缓解,应联系急救中心或医院进行救助。

需要提醒的是,任何年龄患者,如既往有肺部疾病史,活动后出现胸闷、胸痛,伴呼吸困难、咳嗽,要特别考虑自发性气胸可能,处理办法依然是立即休息,同时联系医疗急救人员处理。

误信“三伏天心脏病患者不吃心血管药物”传言,一些患者纷纷在三伏天停药,男子吃饭时倒地身亡

五大因素伤身更“伤心”

不妨“对号入座”早预防

1.空调房内外温差大

人体的血管遵循热胀冷缩的原则。夏季气温升高,血管舒张,血压随之降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科副教授、医学博士彭锐提醒:如果最近觉得自己血压比平时低不少,可以向医生咨询一下是否需要酌情减药。但是对于大多数患者来说,还是要按照原来的治疗方案进行。

他解释说,在过去,一年当中夏天确实是人的血压较低的季节,一些轻度的高血压患者,甚至不需吃药,血压也可以达到正常,但现在室内空调的普及,夏天户外和空调房内温度可能相差10摄氏度,室内的气温和春秋季节其实差不多。假如不规律服用降压药,从炎热的户外一下子进入凉爽的室内,血管迅速收缩,血压波动更为剧烈,更容易诱发心脑血管事件。

2.熬夜抵抗力下降

夏天昼长夜短天气热,不少人喜欢晚上在外乘凉、吃夜宵。彭锐提醒,长期熬夜对人体也是有害的。

中医讲究春夏要养阳,阳气帮助人体抵御外邪。古人认为,阳气对人的重要性,相当于太阳对地球的作用。在夜间,阳气处于闭藏状态,但熬夜则让身体总处于“工作状态”,未能充分“休养生息”,易造成阳气耗损。

偶尔熬夜,第二天上学上班感到疲劳、无力、嗜睡,就是因阳气受损了,不能正常地升发、推动大脑去高效地工作,但这种情况一般很快可恢复。

如果是长期熬夜导致阳气长期受损,除了整个人疲劳乏力,还可能会出现抵抗力下降、皮肤改变、早衰、性功能下降等问题,轻者容易感冒,重者甚至患肿瘤的风险会增加。

3.冷饮喝多耗损阳气

为什么夏天这么热,还需要养阳?彭锐说,因为人们为了度炎夏而贪凉,容易耗损阳气。

比如吃冷饮、冰西瓜,就容易伤及脾胃阳气,导致脾胃的运化功能下降,出现大便不成形、腹泻等症状。另外,脾胃功能受损,出现脾胃气虚、阳虚,还容易整个人四肢乏力。

所以,夏天要防止不良饮食习惯耗损阳气。如果冰冻食物吃多了,可以适当吃一些温性食物来中和一下,“冬吃萝卜夏吃姜”的道理就在于此,比如滚汤时加入一些姜片,吃些等也可以。

4.情绪太激动易“伤心”

彭锐说,夏季医院里各类心脑血管急症和心肌梗死、高血压的就诊人群明显增加。“夏天,人的阳气本来就是蒸腾在外的,白天上班半夜熬夜,阳气一直浮越在外,容易导致心率加快、血压增高。”

因此,心脑血管患者要注意,夏天如果发现自己情绪激动了,要提醒告诫自己“缓一缓”。

5.运动过度耗伤阴津

夏天不适宜做过于剧烈、长时间的运动,否则出汗过多会耗伤阴津。可以进行游泳、骑车、快步走等比较舒缓的运动,晚上比较凉快时可以跑跑步,以3公里~5公里为宜。

彭锐建议,做运动不要“独沽一味”,每个人最好多学几种,从激烈的到轻缓的,根据个人身体状况、不同季节选择合适的运动。

请大家转发提醒!不信谣,不传谣!

来源:生活报(HLJ_SHB)、新闻晨报(shxwcb)、南方都市报(nddaily)、健康有约(gzrbjkgj)、杭州交通918(hzfm918)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