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2.爺爺衝出幾輩耕種有了耕讀文名

退居鄉間課李殿華因為胸中有些筆墨文章,在頭上與老百姓比還多少有些功名的情形下,開始把功名仕途的希望放在下一代身上┅┅

李鴻章祖上姓李以來整整六代人,基本上都是背朝青天腑朝地的傳統農民,與科舉無緣,更與官場更無緣。世代以耕種為業的李鴻章高祖父李士俊一生“處家恭儉”,從最初“清貧無田”到後來擁有200餘畝土地,從此,李家開始擁有了一份家境殷實的家業。但此時,李家因有錢無勢,在缺少官場政界靠山的背景下,還時常受到一些鄉人的欺凌。

李鴻章的曾祖父李椿,字鳳益,相傳其處事“不畏強禦,申辯得直 ”,從而逐漸改變了李家受人欺凌的狀況。而到了爺爺李殿安手上,家中200餘畝地產家業,歷經幾代人的持守與打拼,此時,李家家業日顯豐厚、溫飽有餘的農耕日子,殷實之際在當地已經有些富足的名聲的。

這種情形下,這個家族開始有了讓李鴻章的爺爺李殿安通過科舉步入仕途的想法和希望。而在家人的督促下,李鴻章的爺爺李殿安十分熱衷於筆墨之事,早年應過幾次鄉試,他中了秀才,成了他們這個李姓家族靠走讀書之路求得功名的第一人,雖然這份功名很卑微。

李鴻章的爺爺李殿安成為秀才後,兩次參加省裡組織的舉人考試,卻總是不中,後來便歸耕鄉里。

《李鴻章傳》/第一章:2.爺爺衝出幾輩耕種有了耕讀文名

李鴻章的爺爺李殿華雖然憑藉祖先餘蔭,繼承了一部分土地財產,但因李氏宗族繁衍眾多,家大業卻不算大,所以

李殿安,這個李鴻章的高祖爺爺,一生在鄉里頗有望名,凡村上有事需幫忙總能盡力為之,凡是有調解糾紛矛盾之事必做到公平。

退居鄉間課李殿華因為胸中有些筆墨文章,在頭上與老百姓比還多少有些功名的情形下,開始把功名仕途的希望放在下一代身上,於是開始了他率子孫耕讀,足跡不出家鄉幾乎達50年之久持家教子生活,過著在當時很多地主階層嚮往中很典型的“耕讀之家”光景。

李鴻章的爺爺李殿華雖然憑藉祖先餘蔭,繼承了一部分土地財產,但因李氏宗族繁衍眾多,家大業卻不算大,所以他能夠分得的財產為數不多。

在現存文獻中記載中,往往有殿華役使佃戶、僱工和家境貧困的似相牴牾的記載。其子追憶說:“凡田畝近墳冢,春耕(其父)必督佃戶僱工墳旁多留隙地,無主者亦培土於其冢,使無傾塌。”

李殿華生有四子,依次為文煜、文瑜、文球、文安。家庭人口眾多,經濟負擔沉重,但李殿華堅持“耕讀”之家的根本,一刻也不放鬆對子弟的督教課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