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洩露的天機

諸葛亮洩露的天機

冥冥之中有天意,莫嘆世間無因緣。真的諸葛亮,假的諸葛亮,成功的諸葛亮,失敗的諸葛亮......

西漢末年,王莽篡位,世道不平,民間流傳一句偈語:“劉秀當天子”。偈語流傳甚廣,但大家都不知道劉秀是誰。王莽的國師劉歆,為此還將名字改成了劉秀。

那時候的真劉秀,只是南陽的一介草民,正做著“仕宦當作執金吾,娶妻當得陰麗華”的美夢。後來,劉秀在亂世中起兵,僅用3年就登基稱帝。進展如此順利,劉秀篤信自己正是應了偈語,天命所歸。

從劉秀開始,東漢一朝盛行這方面的學術研究,也就是“讖緯之學”。漢章帝還召開過“白虎觀會議”,對各個學派統一思想、深化認識。

讖緯之學,從盛行到沒落,僅用了一個朝代。皇帝們漸漸發覺,讓民間隨意研究天機,容易釀出禍亂。從曹操開始,制定了不傳謠、不信謠的方針。曹操還改掉了東漢厚葬的習俗,自己帶頭,不再大興土木修陵寢。

但預言、謠傳這些東西,天生就容易生根發芽,表面上不讓公開談論,但能禁得住嗎?皇帝自己,也是將信將疑,每次改朝換代,都要從天命中找理由。江山穩固後,還要極力蒐羅世外高人,如果不能為己所用,就要一網打盡,不能留在民間。曹操追殺左慈,就是這個道理。

諸葛亮洩露的天機

與曹操同時代的諸葛亮,是法家的代表人物。法家求霸道,多用於亂世;儒家求王道,常用於治世。

諸葛亮制定大大小小的規矩,而且身體力行,公平公正。蜀國100萬人口,養著15萬左右的部隊,連年出征,老百姓生活的艱辛可想而知。但不患貧患不公,諸葛亮一碗水端平,老百姓無話可說。

諸葛亮生前是活在陽光下的,但死後,卻從法家轉為道家,越來越神秘,變為通曉天機的人。著名的預言書《馬前課》,就是託諸葛亮之名。該書有十四課,從蜀漢到民國,佔用了前十課。後面的,無人能參透。

諸葛亮去世一千年後,華夏大地又被一句偈語佔領:“彌勒佛下生,明王出世”。一時間,各路英雄紛紛起兵,元朝土崩瓦解。

但誰是明王?是縈繞在各路英雄心頭的大事,誰都希望,明王的帽子能扣到自己頭上。本來明王有正選,就是白蓮教主韓山童,但他死的太早了,兒子韓林兒沒有能耐,只是個擺設。

於是,起義軍把北方的元朝放到一邊,互相之間展開生死搏鬥。朱元璋,擊敗群雄,脫穎而出。

朱元璋的對手裡,最狠的是陳友諒,最富的是張士誠。盤踞在蘇杭富庶之地的張士誠,並不屬於明王體系,而且,他還擊敗了明王的正統劉福通一派,逼著小明王去投奔朱元璋。

小明王VS老和尚,到底是小明王跟著念阿彌陀佛呢,還是老和尚拜倒在地燒柱香?

諸葛亮洩露的天機

小明王被淹死後,朱元璋打著報仇的大旗,向張士誠展開猛攻。此時的張士誠,經營蘇杭十多年,兵強馬壯。

張士誠待人寬厚,輕徭薄賦,甚得民心。但這有什麼用呢?天命所歸,指向了朱元璋。

張士誠有兩個弟弟,一個勇武,是不世出的名將,攻城掠地,連朱元璋的首席大將徐達也畏懼不已。一個是大草包,驕奢無能裝大爺。

但勇武的弟弟,在兩軍交戰時,所騎戰馬莫名其妙的瘋了,他被俘虜,絕食而死。留下那個草包弟弟,吃喝玩樂。

天意不可逆,張士誠兵敗被俘,自縊而亡。此後數百年,每逢張士誠的生日七月三十,蘇州老百姓要燒“九四香”,以表懷念。“九四”是張士誠的小名,傳來傳去,成了燒“狗屎香”。

老百姓的不懂事,讓朱元璋很惱火,蘇州松江兩府被徵重賦,還把富戶遷到江北。張士誠餘部,退到海上繼續頑抗。朱元璋沒有好辦法,後來大搞海禁,也與此有關。

榮登大寶後,朱元璋也篤信天命。試想一下,從一個吃不上飯的泥腿子,到坐擁萬里江山,中間有一個環節出錯,江山就是別人的了。當無數的“偶然”匯成“必然”後,朱元璋摸透了成功學的真諦。

一方面,他大力宣傳明朝的合法性:從彌勒佛降世,到紅巾軍起義,再打敗各路諸侯,趕跑蒙古人,建立大明王朝,這一切都是歷史發展的必然。歷史選擇了朱元璋。

另一方面,對於能給未來增加偶然性的人物,朱元璋痛下殺手。

此時的大明王朝,不順從的武裝力量,要麼被消滅,要麼被趕跑,哪裡還有偶然性呢?

沒有文化的朱元璋,把眼光投向了書本里:那些讀書人,最會造謠傳謠,以前造出了“明王轉世”,搞掉了元朝,以後會造出什麼東西呢,想想就怕。這些讀書人,要管起來。

就在此時,一個叫施耐庵的傢伙,竟然偷偷在寫一本叫《水滸傳》的書,該書邊寫邊傳,流傳很快。

朱元璋讀了讀,大有感觸,被逼上梁山的好漢,透著自己年輕時的影子。真是好書,令人拍案叫絕,寫這本書的人,必須得抓起來。

施耐庵被關進大牢後,眼看要困死獄中了。但天不絕人,他有個學生,始終掛念老師,設法營救。這個學生,叫羅貫中。

但施耐庵是朱元璋欽點的要犯,罪大惡極,想放出來可不容易。羅貫中多方奔走,終於找到一位高人,高人出了一個計策,讓施耐庵依計而行,保證能夠起死回生。

計策傳到獄中,施耐庵奮筆疾書,把《水滸傳》的後五十回,寫成了皇恩浩蕩,宋江一干人被招安,報效祖國,封妻廕子。朱元璋讀後,感覺很受用,抬抬手把施耐庵放了出來。

羅貫中接走出獄的施耐庵,要帶著師傅回家。但牢獄生活,弄垮了施耐庵的身體,他死在回家途中。

把師傅安葬完畢,羅貫中帶著書稿跑到福建,要在偏僻之地,找個地方印刷。但《水滸傳》是禁書,沒有人敢印。羅貫中只能隱居起來,一邊寫他自己的書《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裡,諸葛亮作為軍師,呼風喚雨,出神入化。劉備作為主公,委以重任,言聽計從。

他寫的是諸葛亮,但其實,他是在寫自己的師傅。施耐庵曾經做過張士誠的軍師,正是在他的出謀劃策下,張士誠才打下了蘇州。但此後,張士誠安於享樂,不求進取,施耐庵勸說無效,只好帶著羅貫中告辭回家。

《三國演義》裡,諸葛亮忠心耿耿,毫無二心。其實,羅貫中寫的也是施耐庵。

施耐庵離開張士誠後,曾被一位高人推薦給朱元璋。但固執的施耐庵,堅持一臣不侍二主,不去就任。

推薦施耐庵的,和後來解救施耐庵的,是同一位高人。曾是元朝進士,三起三落後,被朱元璋攬入帳中,當了軍師。此人與諸葛亮齊名,被民間譽為“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

但足智多謀的劉伯溫,幫助朱元璋一統江山後,結局悽慘。他只被封作“伯”,俸祿在“伯”中排在最末。朱元璋多次敲打,批評他“不良於行”。

後來,劉伯溫生病了,朱元璋派他的老冤家胡惟庸帶醫生去探望,服下醫生的藥後,劉伯溫腹痛不止。他掙扎著去見朱元璋,請求回老家。

仁慈的朱元璋,顧念多年的交情,同意了。而且派了特護人員,一路陪同。到家沒多久,劉伯溫病逝。後來,他的兩個兒子,都被逼自盡而亡。

前朝軍師諸葛亮,後朝軍師劉伯溫。作為參悟天機的人,劉伯溫也留下了一本奇書《燒餅歌》,據傳是在朱元璋吃燒餅的時候,君臣二人閒談而作。裡面洩露了多少天機,不可測。

劉伯溫之後,數百年過去,華夏大地,又出現了一位足智多謀的將軍,外號“小諸葛”。

此位諸葛亮輔佐的主公,乃“天罡星”下凡,但智有餘,運不足,征戰幾十載,功敗垂成。只應了一句偈語:一二三四,無土有主,小小天罡,垂拱而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