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古国——莱国,曾与姜子牙争齐都,沦为九世宿敌

莱国,古籍中也叫“莱夷”,“莱夷”一词的最早记载出现在《尚书·禹贡》,“莱夷”或许是莱国尚未立国之前对山东东北部这一广大地区的统称,后来莱夷慢慢强盛,筑城建国,于是才有了莱国。莱国起初的疆域分布极广,无法具体说清楚,包括今天的山东昌乐、临朐、平度等整个胶东中北部地区都有莱夷的足迹。

胶东古国——莱国,曾与姜子牙争齐都,沦为九世宿敌

据《尚书·禹贡》记载:“嵎夷既略……厥贡盐絺,海物惟错……莱夷作牧,厥篚檿丝。浮于汶,达于济。”意思是山东滨海一带的水患全被疏通……(青州地区)向夏朝进贡的物品有盐和细葛布,各种各样的海产品……莱夷地区水草丰满,可以放牧,进贡的物品都是成筐成筐的蚕丝,源源不断的进贡船只从汶水到达济水。莱夷当时属于九州中的青州区域,从中可以看出,莱夷一带畜牧业较为发达,族人擅长养蚕、开发鱼盐、制作海产品、织造丝绸,效忠于夏王朝。可以说,莱国是东夷地区有记录的最早的渔盐之邦,畜牧之国,据说古籍中所说的柞蚕丝(野生蚕)至今仍为胶东的特产。除了渔盐、畜牧、丝织,莱国还擅长冶铁,曾在龙口归城遗址出土不少高规格的铁器铜器,铭文中有“造铁四千匠”的记载,可见莱国冶铁技术的发达。据说现在当地好多村庄的名字也都与熬盐或冶铁有关。

胶东古国——莱国,曾与姜子牙争齐都,沦为九世宿敌

“莱”字从草,“来”的甲骨文字形看上去像个“麦穗”,代指“小麦”,《诗经·周颂·思文》有“贻我来牟,帝命率育。”的诗句,“来牟”即“麳麰(lái móu)”,小麦和大麦的意思。诗的大意是你把麦种赐予我们,这是上天的恩赐。有一种说法“麦”是外来引进之物,并非本土农作物,所以《说文解字》中说:“来(麦)……天所来也。”意为“麦子是上天赐予人类的宝贵礼物。”正因为它是外来的,所说“来”便多了一层“来回”、“来往”等字义。后来随着汉字的演变,在“来”的基础上加“夕”(晚上),形成了“麦”字,表示“晚上食用由麦子做的食物”,“来”作麦子的本义逐渐消失。而“来”加“艹”成“莱”,则形成了另一种字义,即“长满杂草的野地”,是指荒废不用的土地。据说上古时期,莱地多有荒芜之地,唐代颜师古注:“莱夷,三面濒海,皆为斥卤(盐碱地),五谷不生,适为放牧。”后来族人从外地引入小麦(即“来”),开坎荒地,水灌斥卤,使莱地农业得以发展。而胶州

赵家庄遗址发现炭化麦种,更为小麦根植莱地的历史提供了有力证明。

胶东古国——莱国,曾与姜子牙争齐都,沦为九世宿敌

莱国的国姓不可考,东夷国家姜姓居多,但根据出土铜器证明,莱国曾与周边姜姓纪国有过联姻,按同姓不通婚的礼制,莱国不会是姜姓。莱国大约在商朝时正式立国,臣服于商,西周刚建立时,武王为控制东夷外患,将姜太公受封齐地,国都定在营丘。姜太公带着族人星夜兼程从镐京赶往东方。《史记·齐世家》记载:“

莱侯来伐,与之争营丘。”大概莱国事先得知了这一消息,为了煞煞未来这个大劲敌的威风,抢先一步侵占了营丘,急时赶到的姜太公不顾旅途劳顿与莱人大打一仗,营丘总算给夺回来了,但从此莱人与齐人结下了梁子。据考古证明,西周时期的莱国与周边的纪国、薄姑国、莒国等国家都有过政治外交,唯独与齐国老死不相往来,可见两国格格不入。

胶东古国——莱国,曾与姜子牙争齐都,沦为九世宿敌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曾有铜器“

启尊”、“启卣”出土,上有“王出狩南山”等多字铭文,据专家证实为西周第四代王周昭王时期的古莱国用器。铭文记载了“昭王十六年伐楚荆,南征而不复”的那段历史,原来莱国也跟随昭王参与了南征。由此至少可以证明两点,一,西周莱国虽是子爵,但整体军事实力不错;二,当时莱国已彻底臣服王室,并保持着亲密的友好关系。

莱国虽然臣服了周王室,但并不代表与齐国握手言好,整个春秋时期,齐莱两国的战事不断,史书中时有登场。《左传·宣公七年》记载:“夏,公会齐侯伐莱。”公元前602年,齐国联合鲁国讨伐莱国。《左传·襄公二年》记载:“齐侯伐莱,莱人使正舆子赂夙沙卫以索马牛,皆百匹,齐师乃还。”公元前570年,齐灵公进攻莱国,莱国派正舆子把上好的牛马各一百匹贿赂齐灵公的亲信内侍夙沙卫,才得以使齐国退兵。之后,齐灵公“召莱子,莱子不会,故晏弱城东阳以逼之。”意思是齐灵公召见莱子,莱子不予理会,齐灵公大怒,派

晏弱(晏子之父)去齐莱边境的东阳筑城,用武力威逼莱国就犯。三年后,即公元前567年四月,晏弱已在东阳筑起了高高的城墙,对莱国形成了一种居高临下的威势。一切准备就绪,终于发动对莱国的全面进攻,并于二十七日,攻入莱国。莱国国君莱共公逃亡到棠地(莱国的邑,在今山东平度市门村镇)。齐将陈无宇负责把莱国宗庙的器物搬回齐宫,宴弱则转道包围棠邑,最后彻底灭了棠邑。棠邑灭了之后,莱国已经全线崩溃,不过齐国并没有灭莱国的祀,而是将莱共公连同莱国的百姓整体迁到郳地(在今山东龙口市),由高厚和崔杼来负责划分齐莱两国的新边界。

胶东古国——莱国,曾与姜子牙争齐都,沦为九世宿敌

这个胶东小莱国历史上称为“东莱”,小莱国退居滨海,沦为齐国的附庸,也成为齐国重要的渔盐出产基地,成为齐国强大的经济支柱,战国齐国能走上强国之路,位列七雄,与臣服莱国密切相关。作为齐国附庸的东莱,此后在数百年间渐渐被融入齐文化中,国人以莱为氏,后去“草”为来,形成来姓,成为来姓的重要一支。

更多方国历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