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作文《木偶》,心思細膩,老師看後家訪,家長卻不聽勸

作文是我們從小就開始學習寫的東西,不論是喜歡也好不喜歡也好,小時候會要求寫日記,日記可以寫寫平時的事情,自己的見識,又或是去了哪裡玩耍見到了些什麼新鮮的事物等等,稍大一些就要求寫一些作文,作文其實和日記是有很大的差別的,日記可以是隨心所欲的寫著,小時候的日記沒有什麼隱私可講,老師可以查看家長也可以看,長大之後的日記裡漸漸的多了些自己的小秘密之類的話題,日記也就變成了不可公開的隱私。

而作文不同,作文需要自己的文筆,運用好多優美或幽默的話語來描寫,可以敘述自己的經歷,也寫描寫一件事物,作文有時候會被要求限定一些條件,題材和內容,又或是主題,正因在這些的條件下,能過寫出來的東西不是很多,所以好多的同學一聽說是要寫作文,就開始發愁,那麼多的要求條件,怎麼能寫的出來文章呢?當然,在大多時候,老師不會去限制孩子們的遐想,不限任何條件,只會要求字數的作文,老師通過這些作文就能夠看出一個孩子的文筆如何。

發現六年級有個同學寫了這樣的一篇文章,一起來分享給大家。

小學生作文《木偶》,心思細膩,老師看後家訪,家長卻不聽勸

題目是《木偶》,會不會是孩子的家長給孩子買了一個木偶玩呢?一起看看內容吧!

內容:整個世界其實都在被操控著,而我們都是木偶,木偶沒有感情,不會笑,也不會流淚,他只是一個小小的木頭而已,也不會有人去在意他,瞭解他。

我們學生就是老師家長手裡的木偶,他們只需要動一動手中的提線,我們就好似傀儡一般,我似乎已經感覺不到血液的流淌,將手放在鼻尖下,感受自己微弱的呼吸,觸摸著自己的胸口才能感到,我不是木偶,我是鮮活的人類。

我的媽媽是個傀儡師,我明白的她在我的身上給予了深厚的希望,一到假期裡,不管是暑假還是寒假,媽媽會給我報許多的興趣班,平時放學,寫完學校留的作業,還要去上補習班,回到家中還要做題,我認為我的成績在班裡前幾名,媽媽應該會很滿足,但那也只是我所以為的,媽媽認為我的成績應該保持在這樣的水平上。

有一瞬間,我感覺自己被學習所掩埋,一個被推入學習深淵的木偶,我該怎麼去活動,都是由老師和家長在操控著我,我該怎麼辦呢?我好想出去玩呢。

我不是木偶,怕冷漠,請為我把幸福雕琢。

小學生作文《木偶》,心思細膩,老師看後家訪,家長卻不聽勸

呼,看完了這篇文章,感覺到好壓抑,有點喘不過氣來,文章中孩子將自己比作木偶,而操控他的是老師和家長,文中描寫老師的語句很少,大多都是在講自己的母親給予自己厚重的希望,一直給孩子報補習班和興趣班,孩子的學習壓力真的是太大了。

木偶是沒有生命的,他是被握在操控人手中的,木偶不怕冷漠,沒有笑容沒有眼淚,文中的後面孩子希望可以不去做這個木偶,他害怕冷漠,他會呼吸還有心跳,他不想在成為老師家長手中的木偶,他希望媽媽可以把他的幸福仔細的雕琢。

小學生作文《木偶》,心思細膩,老師看後家訪,家長卻不聽勸

​老師看後立刻聯繫了家長,決定去家訪,當天的家訪,孩子在家裡繼續寫這額外的作業,六年級的小孩子不正應該臉上洋溢著笑容嗎,但是這個孩子似乎已經忘記什麼是笑容了,老師將這個問題和孩子的媽媽商量,孩子媽媽也看了這篇文章,媽媽卻不聽勸,說家裡他爸爸是博士生,媽媽是研究生,都是高學位,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也是高學位的一員,應該注重的培養他,不能夠去散養。

看來老師家訪的作用並不大啊,家長不聽勸,也許這個孩子今後會成才吧,就如他的作文所寫的那樣,小時候操控師是父母,長大後操控師是社會,細思恐極,這篇作文寫得真是形象啊。

我們又何嘗不是被社會所操控著的木偶呢?看完之後,一定感觸到你了吧,心裡有什麼想法嗎,不妨說出來,歡迎評論,分享給大家你的想法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