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稱為全球最大墓葬群的明十三陵外枯草叢生、石壁衰敗,靜靜地坐落在天壽山麓的它見證了明朝由國力強盛然後逐漸被削弱最後隕落化為塵土的滄桑歷程。
明朝是一個輝煌的朝代,物資豐富,國力強盛,享譽海外,眾多思想相互交流,大有漢唐之雄風。但到了明中期,明朝開始變天,風起雲湧,君主昏庸無道、碌碌無為,奸臣把持朝政,肆意橫行。曾經的繁盛景氣早已不見,整個社會落入了黑暗之中。從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到明思宗朱由檢無力迴天,明朝在經歷了十六位皇帝之後終於氣數已盡。
明朝的輝煌早已無從欣賞而留給今人的就是那天壽山麓的明十三陵,在這裡安眠了明朝的十三位帝王,他們明智、能幹或昏庸、無能,但最終都成為了一抔黃土。但明朝共有16位皇帝,為何卻只有“明十三陵”,另外三個去哪了呢?
考察史料不難發現,這缺少的三位帝王陵墓分別是明太祖朱元璋的明孝陵、明代宗朱祁鈺的景泰陵以及明惠宗朱允炆的陵墓。眾所周知,當時朱元璋揭竿起義,反抗元朝,他機智英勇,大膽無畏,攻下滁州、和縣,並且一路上吸納大量賢才,進而完敗陳友諒、消滅張士誠,統一了江南,最終於南京稱帝,所以逝世之後他的明孝陵自然也建立在南京。
之後朱棣遷都北京明十三陵才開始在北京建立,所以朱棣之前的皇帝:朱元璋和朱允炆的陵墓自然不在十三陵之中。況且朱允炆雖然在位清明,但他于靖難之役後就已經下落不明,世人對他的去向猜測頗多,但人都不知所蹤,又哪來的陵墓呢?
可是朱祁鈺的景泰陵不在十三陵之中又是何故呢?這就要追溯到正統十四年,朱祁鈺本無心為帝,但是由於明英宗被俘虜,大臣們為了安撫民心,保證朝廷安定,所以勸說太后推舉朱祁鈺為帝。朱祁鈺在位期間也是大有作為,在危急的關頭力挽狂瀾,使得政治上一片祥和,江山社稷逐漸復興。
但明英宗卻極不甘心,糾結一批奸臣,發動奪門之變,成功復位。復位之後的明英宗怨恨朱祁鈺於是將他囚禁在西苑直到他生命終止。最終明英宗也沒有承認朱祁鈺的帝王身份所以沒有給他葬入皇陵的機會,而是將他以一個親王的地位下葬。直到明憲宗即位,朱祁鈺的帝王身份才得以恢復。這龐大的明十三陵正是明王朝的興衰史的見證。
閱讀更多 愛美的靖大大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