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話劇《太陽照在南陽河上》新榮區專場精彩上演

陽光下的草木雖不絢麗,卻蓬勃茁壯;風雨裡的花朵雖不名貴,卻生命頑強。8月6日下午,由市脫貧攻堅指揮部、市委宣傳部、市文化局、市歌舞劇院聯合打造的扶貧劇目《太陽照在南洋河上》扶貧專場演出在新榮區第三中學多功能廳精彩上演。

大型話劇《太陽照在南陽河上》新榮區專場精彩上演

“正值杏花盛開的時節,遠山蜿蜒著雄偉的土長城。老杏樹下,集合著一群盲人……”下午3時整,隨著大幕的開啟,話劇《太陽照在南洋河上》把觀眾帶到了天鎮縣的一個鄉村……

大型話劇《太陽照在南陽河上》新榮區專場精彩上演

區委副書記、統戰部長靳文軍等四套班子領導及區脫貧攻堅指揮部全體工作人員,各鄉鎮、區直各單位負責人、派駐的扶貧工作隊隊長、第一書記等500餘人觀看了演出。

大型話劇《太陽照在南陽河上》新榮區專場精彩上演

該劇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理念,深入挖掘天鎮縣本土題材,以“天鎮保姆”為生活原型,將鮮活生動、體現時代精神、閃耀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人和事搬上舞臺,成功塑造了劇中人物馮念念一家,不認命、不悲觀,靠自己勤勞的雙手和智慧去闖世界、謀發展、追夢圓的脫貧悲喜故事,深深戳動了觀眾的淚點。劇中主人公馮念念,是廣大鄉村自強婦女的優秀代表,全劇傳達的精神既提振人心,又充滿正能量,讓貧困人口樹立起堅強信心,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作品。

大型話劇《太陽照在南陽河上》新榮區專場精彩上演

該劇特邀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話劇團國家一級導演宮曉東執導,山西省話劇院國家一級演員董懷玉擔任藝術指導,整場劇目巧妙地加入了鄉土氣息濃郁的民歌、民間小調,加上接地氣的方言,拉近了作品與觀眾的距離。劇中採用“悲劇喜演”的藝術手法,以一支盲人演出隊演唱太行民歌《開花調》為貫穿,並以存滿時代氣息的青春舞曲為劇目結尾,給人昂揚向上、樂觀向前的人生感悟。通過講述“天鎮保姆”馮念念一家充滿艱辛的進城路、自強不息的追夢路,藝術地再現了“國家政策好,心中有陽光,扶貧先扶志,貧困當自強,抓住好機遇,全民奔小康”的脫貧致富路徑,向人們詮釋著美好的生活要靠自己去奮鬥的真諦。

大型話劇《太陽照在南陽河上》新榮區專場精彩上演

演員們真情實感的表演,為觀眾呈現了一幅村民脫貧攻堅、勤勞致富,共赴小康的生動時代畫卷。全劇共10幕,時長120分鐘的話劇將天鎮人勤勞自強的精神體現得淋漓盡致。全場觀眾被緊湊、真實的故事打動和吸引,不時用雷鳴般的掌聲表達讚歎。

大型話劇《太陽照在南陽河上》新榮區專場精彩上演

據瞭解,天鎮縣從2012年到2017年7月,僅僅6年的時間,就累計舉辦家政培訓班110期,培訓了1萬多人,走出山西,走向北京、內蒙古等地,甚至出國。以往在農地裡幹活兒的婦女一年能掙3000元左右,做保姆後年收入達3.5萬以上,帶動8000多人穩定增收脫貧。目前,有些天鎮保姆還進入高端社區,每月能收入11000—20000元。

大型話劇《太陽照在南陽河上》新榮區專場精彩上演

黨員幹部們觀後深有感觸地說,天鎮縣大批農村婦女勇敢走出家門,用自己的勤勞、樸實、善良贏得了尊重,擺脫了貧困,並融入都市,這充分驗證了“精神不脫貧,永遠是乞丐”這句話深刻內涵,精神是支柱,沒有精神只能是一個軀殼。我們一定要加倍努力工作,結合本區的實際,讓貧困群眾樹立起“人貧志不貧、跟黨土變金”的堅強信心,走出了一條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新路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