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個詞22個字:帶您速覽2018政法工作著力點

六個關鍵詞勾勒今年政法工作著力點

——中央政法工作會議亮點解讀

1月22日至23日,中央政法工作會議在京召開。會議傳達學習了習近平總書記對政法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會議對全國政法機關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切實做好今年政法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

《檢察日報》記者梳理了會議提出的新年度政法工作部署,感到這次會議在今年工作安排上亮點很多,而其中有六個比較明顯的關鍵詞,在一定程度上清晰勾勒出新年度政法工作將要重點著力的方面。

關鍵詞一:防範風險

發現在早、防範在先、處置在小,確保社會大局穩定

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離不開防範化解重大風險。這次中央政法工作會議提出,“要開展重大社會風險防範化解專項行動”,而防範金融風險被擺在突出位置。

會議強調,金融風險是當前最突出的重大風險之一。政法工作要充分發揮職能作用,積極參與金融風險防範化解工作,把對涉眾型經濟犯罪案件的查辦和化解風險、追贓挽損、維護穩定結合起來,防止發生次生風險。

據瞭解,防範化解金融風險,將採取四項措施:

強化監測預警,配合金融、財政、住建等部門,運用數據化資源和手段,深入摸排銀行不良資產、地方政府債務、房地產等重點領域風險隱患,提高預警能力;

開展專項行動,依法查處金融、財稅、資本市場、社會民生等領域經濟犯罪案件,重點打擊非法集資、網絡傳銷、內幕交易等經濟犯罪,堅決懲戒違法違規活動;

切實做好追贓挽損、維護穩定工作,運用民事、行政、刑事等手段,構建系統化的追贓挽損工作體系,減輕投資者損失;

創新方式方法,提高應對水平,通過敦促犯罪分子投案自首等,嚴防涉案資金和人員外逃。

同時,會議還提出要防控網絡安全風險,防控公共安全風險等。

關鍵詞二:深化司改

一張藍圖幹到底,確保綜合配套改革取得重大進展

過去五年,政法領域改革取得新突破:全面推開司法責任制改革,有序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刑事訴訟制度改革和認罪認罰從寬、刑事案件速裁、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等試點,設立知識產權法院、最高法院巡回法庭、跨行政區劃法院檢察院,實行立案登記制度、廢止勞教制度,深化律師制度改革以及推進涉法涉訴信訪制度改革等,增強了人民群眾獲得感。

今年的中央政法工作會議,提出了新年度全面深化司法體制改革的多項任務,其中包括“深入推進司法責任制”“深入推進訴訟制度改革”“深入推進公安改革和司法行政改革”等。

以推進司法責任制改革為例,今年主要做好五件事:

一是加快完善員額管理制度,強調入額領導幹部嚴格執行辦案數量要求,帶頭辦理重大複雜疑難案件,達不到要求的退出員額。

二是加強建設新型辦案團隊,強調團隊內部只有職責分工不同,沒有行政級別高低之分,防止辦案團隊行政化。

三是加強推進內設機構改革,堅持在專業化建設基礎上實行扁平化管理取向,讓政務、業務運行更加順暢高效。

四是加快構建新型司法監管機制,出臺錯案責任追究具體辦法,健全法官檢察官懲戒制度,增強問責的權威性和公信力。

五是加快完善司法職業保障制度,科學設計績效獎金髮放標準,合理拉開檔次,最大限度激勵入額人員多辦案、辦好案。

關鍵詞三:大檢查

著力解決執法司法不嚴格不規範不公正不文明問題

記者注意到,中央政法工作會議部署新年度工作時,提到2018年“要開展全國執法司法規範化大檢查”活動,著力解決執法司法過程中不嚴格、不規範、不公正、不文明的問題,防止公權力損害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會議提出,要更加註重改革執法司法方式,提高執法司法公信力。要深化執法權力運行機制改革,逐步構建起完備的執法制度體系、規範的執法辦案體系,系統的執法管理體系,實戰的執法培訓體系、有力的執法保障體系,推動執法規範化建設提檔升級。

會議還提出要進一步完善刑事檢察、民事檢察、行政檢察制度,“強化檢察機關對執法辦案的監督,促進嚴格執法、公正司法”。

關鍵詞四:產權保護

抓緊甄別糾正一批反映強烈的產權糾紛案件

“一個案例勝過一打文件。要抓緊甄別糾正一批社會反映強烈的產權糾紛案件,進一步穩定社會預期、增強企業家信心。”

今年中央政法工作會議提出,要更加註重完善產權保護機制,促進市場主體立恆心、增信心。會議提出,要認真貫徹關於完善產權保護制度依法保護產權的意見,完善落實公有制與非公有制經濟一視同仁、平等保護等司法政策,加強對各類企業自主經營權和財產所有權保護,切實維護企業家人身權、財產權、人格權,讓他們感到安全、安定、安心。

會議還提出,要牢固樹立謙抑、審慎、善意、文明、規範辦案理念,嚴格區分經濟糾紛與經濟犯罪、企業主個人與企業、合法企業與犯罪組織、合法財產與違法犯罪所得、企業正當融資與非法集資等界限,嚴防刑事執法介入經濟糾紛、超標的超範圍採取財產強制措施、財產處罰過寬過重等現象發生,切實保護企業和公民合法權益。

要深化知識產權司法改革,加強知識產權法院建設,建立符合知識產權案件特點的訴訟證據規則,健全體現知識產權價值的侵權損害賠償制度,促進創新型國家建設。

關鍵詞五:智能化

推動新時代政法工作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科技創新,就像撬動地球的槓桿,總能創造令人意想不到的奇蹟。2018年,政法工作智能化建設被放在極其重要的位置。

記者瞭解到,中央政法委對政法機關智能化建設的要求是“三高”:高起點規劃,高水平建設,高共享發展。強調要加快政法網建設,力爭年底前實現設施聯通、網絡暢通、平臺貫通、數據融通。

同時,中央政法委還要求深入推進“雪亮工程”建設,推動城鄉視頻監控連接貫通,整合各類視頻監控資源,促進價值倍增。此外,還要求政法各部門依託微博、微信等新媒體平臺,加強“微警務”“微檢務”“微法院”集群建設,構建快捷便利的移動服務體系,讓群眾在掌心裡、指尖上就能辦成事、辦好事。

關鍵詞六:隊伍建設

既要政治過硬,又要本領高強

過硬隊伍建設,是新時代政法工作永恆的主題。過去五年,政法隊伍整體素質和戰鬥力有了新的提高。人民群眾對政法隊伍的滿意度從2012年的69.43%上升到2017年的80.24%,成績來之不易。

2018年,隊伍建設依然是政法機關要抓好的重大工程。中央政法委要求政法各部門始終把隊伍政治建設擺在首位,抓好科學理論武裝,學深悟透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質的新時代政法隊伍。

記者獲悉,在建設過硬政法隊伍中,專業化要求被提到了更加重要的位置。中央政法委提出,要把教育培訓和實踐鍛鍊結合起來,讓政法幹警在辦大案、處急事、破難題中受磨鍊、長才幹,不斷提高專業精神和專業素養。要按照增強“八種本領”的要求,聚集政法工作實際需要,堅持幹什麼學什麼、缺什麼補什麼,健全教、學、練、戰一體化教育培訓機制,彌補知識弱項、能力不足、經驗盲區,確保政法幹警跟上時代節拍,堪當時代重任。

來源“檢察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