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主義文藝思想的文藝基礎

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決定了馬克思主義文藝思想的基本立場、主要觀點、方法和傾向。馬克思恩格斯所接受、研究、批評的文藝實踐,則決定了馬克思主義文藝思想的具體內容和主要特點。

馬克思主義文藝思想是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理在文藝領域的邏輯表達,是在現實的與歷史的文藝語境中,吸收現實的和歷史的有益文藝思想資源,在與現實的與歷史的文藝對象的互動及其研究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文藝,特別是古希臘以來的歐美文藝對馬克思主義文藝思想的形成與發展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如果說,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決定了馬克思主義文藝思想的基本立場、主要觀點、方法和傾向,那麼,馬克思恩格斯所接受、研究、批評的文藝實踐,則決定了馬克思主義文藝思想的具體內容和主要特點。馬克思主義文藝思想之所以在當今社會仍然煥發著蓬勃的生命力,與它的文藝基礎是分不開的。

具體來說,馬克思主義文藝思想的文藝基礎是指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所接受、研究與批評的文藝作品、現象和文藝工作者。要深入理解馬克思主義文藝思想,就必須把握它的文藝基礎。

受19世紀歐美文藝影響顯著

與黑格爾、康德等人不同,馬克思恩格斯的文藝思想不是從某一個或某些觀念出發,通過推理的方法邏輯地演繹出來的;與別林斯基、車爾尼雪夫斯基等人也不同,他們不是專業的文學批評家,沒有在文學和文學批評中投入自己的主要精力,沒有寫出文學理論方面的專著,甚至也沒有寫出成體系的文學批評方面的文章。馬克思恩格斯的文藝思想散見於他們的著作、文章和他們關於文藝的通信中。他們的文藝思想往往是在對於作家、作品和文藝現象的評論中,或者是在以文藝為例論證自己的觀點時表達出來的。他們閱讀和引用的文藝作品對他們的文藝思想必然產生重要的影響,形塑著他們文藝思想的主要內容與基本形態。

馬克思指出:“人們自己創造自己的歷史,但是他們並不是隨心所欲地創造,並不是在他們自己選定的條件下創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從過去承繼下來的條件下創造。”(馬克思《路易·波拿巴的霧月十八日》)歷史的創造是這樣,物質資料的生產、思想的產生也是這樣。任何思想都不可能憑空出現,它既受思想生產者所處的社會歷史條件的限制,也受思想生產者所遇到和所接受的思想材料的限制。馬克思主義文藝思想也是如此。

在馬克思恩格斯生活的時代,工業革命已經取得成功,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已經形成,工人階級與資產階級的矛盾已經上升為社會的主要矛盾。但是,全球化的進程才剛剛開始,信息時代還未出現,消費社會還在孕育,全球化的人員、物品、信息的流通還處於初級階段。世界文學的概念雖然已經出現,但各國之間特別是歐洲國家與亞洲國家、非洲國家之間文化與文學的大規模交流尚處於初始階段。馬克思恩格斯接觸的,主要還是歐美特別是歐洲的文學與藝術。他們討論的文藝問題,並由此形成的文藝思想,都受到歐美文藝特別是19世紀歐美文藝的影響。比如在馬克思恩格斯生活的時代,電影、電視、電子技術還沒有產生。因此,他們的思考就不可能涉及電影、電視、電子圖像。圖像理論、圖像與文字的關係等現在流行的研究話題不可能進入他們的視野,他們的文藝思想中也就不可能有這樣的內容。與此同時,正因為歐美工人階級的崛起和歐美社會主義文學的產生,才有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關於社會主義文藝和充分的現實主義的論述。

以解決現實文藝問題為主要內容

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文藝思想不是高頭講章,而是與現實密切聯繫、為解決現實的社會問題和文藝問題而提出和完善的。馬克思恩格斯關於文藝的一些重要觀點都是在討論文藝問題時提出的。如馬克思關於神話的思想主要是在他的《〈政治經濟學批判〉導言》中討論希臘神話時提出來的。他關於“莎士比亞化”“席勒式”的論述,是在他討論拉薩爾的劇本 《弗蘭茨·馮·濟金根》時提出來的。恩格斯的“充分的現實主義”和“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的思想、他對現實主義和巴爾扎克的高度肯定,是在討論哈克奈斯的小說《城市姑娘》時提出來的。他的“美學的”和“歷史的”批評標準,是在討論拉薩爾的劇本《弗蘭茨·馮·濟金根》時提出來的。可見,文藝思想的提出與形成,需要一定的現實條件,如提出的契機、針對的問題、現實的材料,等等。毫無疑問,沒有這些作品的觸發,馬克思恩格斯也會提出他們的文藝思想,這是由人類文明進程中精神生產的豐富性與實踐性所決定的。從這個意義上說,他們文藝思想的形成始終離不開相應的文藝基礎及其時代特徵的現實表達。

以提倡現實主義文藝為主要特點

馬克思主義文藝思想的特點當然首先是由這一理論體系和實際革命鬥爭需要所決定的。但是,文藝基礎無疑也對其建構過程所具有的鮮明特點產生了重要影響。人的思想不會憑空產生,更不會憑空發展,它總是在與現實的互動中形成並不斷接受檢驗。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文藝思想歷程也是如此。比如他們的現實主義文藝觀。我們知道,馬克思恩格斯年輕時都是文藝青年,寫過文學作品。他們年輕時傾向浪漫主義,寫過一些熱情洋溢的浪漫主義詩歌。但思想成熟之後,他們卻極力提倡現實主義,對浪漫主義持批判態度。這其中的原因,必然與他們的革命理想與革命實踐密切相關。

恩格斯認為:“如果一部具有社會主義傾向的小說通過對現實關係的真實描寫,來打破關於這些關係的流行的幻想,動搖資產階級世界的樂觀主義,不可避免地引起對於現存事物的永世長存的懷疑,那末,即使作者沒有直接提出任何解決辦法,甚至作者有時並沒有明確地表明自己的立場,但我認為這部小說也完全完成了自己的使命。”(恩格斯《致敏·考茨基》)馬克思恩格斯終生奮鬥的目標是全人類的徹底解放,而要實現全人類的解放,就要推翻資本主義,實現共產主義。對於他們來說,文藝作品最重要的價值就在於能通過真實的描寫,鞭撻資本主義的文化矛盾在資本邏輯與制度過程中對人的異化,而現實主義的作品才有這樣的價值。

從文學基礎的角度看,馬克思恩格斯提倡現實主義,與他們生活的時代,現實主義成為歐美文學主流、取得極高的創作成就有關。正是現實主義創作的成就,使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紀40年代把注意力轉移到現實主義文學上來。從1854年馬克思在《英國資產階級》一文中提出,“現代英國的一批傑出的小說家,他們在自己的卓越的、描寫生動的書籍中向世界揭示的政治和社會真理,比一切職業政客、政論家和道德家加在一起所揭示的還要多”,到1888年恩格斯在《致瑪·哈克奈斯》的信中讚揚巴爾扎克的現實主義創作,馬克思和恩格斯的許多關於現實主義的觀點與論斷,都是在對現實主義創作進行評論時提出來的。由此可見,馬克思主義現實主義文藝觀與19世紀歐美現實主義文學有著無法分割的聯繫。

對後世文藝實踐產生持續影響

當然,馬克思與恩格斯的文藝思想也有細微的差異。如在文學愛好上,馬克思比較喜歡歐洲古典文學和莎士比亞,恩格斯更加側重他所生活時代的歐洲文學;在批評方法上,馬克思比較直接,恩格斯更為委婉;就思維方式而言,馬克思長於抽象、思辨,也不乏機智、犀利、幽默甚至尖刻;而恩格斯則長於綜合、概括,寫作簡潔、清晰。在思想觀點上,馬克思更重視文藝的人的解放功能,恩格斯則更強調現實主義。但相對而言,這些差異是次要的、細微的,他們文藝觀的一致才是主要的、決定性的。產生這些差異的原因之一,無疑與他們的文藝愛好和所接觸的文藝作品有關。這正好從另一個側面說明了文藝基礎對於馬克思主義文藝思想的影響。

從某種意義上來看,正因為馬克思主義文藝思想建立在歐美文藝特別是19世紀歐美文藝實踐的基礎之上,馬克思主義文藝思想才可能與文藝,特別是馬克思恩格斯生活時代的歐美文藝緊密地聯繫起來,從而具有現實性、實踐性的品格。這使得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文藝思想與文藝批評能夠有的放矢,正確地解決理論的與現實的文藝問題,使其具有理論的有效性,分析指導當時的文藝現實,並對後世的文藝產生持續的影響。

(作者單位:湖南師範大學文學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