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式書房空間案頭古器陳設之伴硯妙物

古人云“愛屋及烏”,表現在伴硯雅器中可謂淋漓盡致,無論是與硯風雨同程的硯匣、硯滴,還是興起於古硯盛世的硯屏,深究其內涵,都極富與千年文脈互通靈犀的優雅……

中式书房空间案头古器陈设之伴砚妙物

硯匣

又稱硯盒,可謂伴硯家族中的“元老”。漢代時的硯匣多以漆、銅、木、石、陶等為材,主要功能是保護硯面不受到碰撞和磨損。常有隆起的匣蓋,並在蓋底留出凹窩。本時期硯匣上雕刻的題材多是螭、盤龍、雲龍、鳩鳥等;唐宋時期,名硯四起,硯匣亦隨之日益考究。此時的硯匣多以木質為材,髹以漆,用賞兩不誤。

中式书房空间案头古器陈设之伴砚妙物

明清時期,文房諸器的“賞玩”意味漸重,使得硯匣在用材和形制上都有了不少突破,除了更重視華麗的雕刻和鑲嵌外,用材方面亦加入了更多新的嘗試。如琉璃盒松花石如意紋硯,硯匣為藍色琉璃所制,由淺藍與深藍兩種色彩相套而成,深藍處刻龍鳳紋,龍身有鱗紋裝飾,間有紅綠寶石鑲嵌,盒內鎏金,陳設於中式裝修書房中,可謂華麗精工,熠熠生輝。

中式书房空间案头古器陈设之伴砚妙物

硯滴

亦稱水滴、書滴等,為內部貯存硯水以供磨墨之器。出現時間無從考證,但從考古方面看,應不晚於東晉,形制分為兩種:帶出水嘴者稱“水注”,不帶出水嘴者為“水丞”。

中式书房空间案头古器陈设之伴砚妙物

硯滴其名正式出現於唐,這從很多詩詞中可得到見證,如《送裴秀才往會稽山讀書》中便有“硯滴穿池小”一句。與此同時,書滴、盛滴器、盛書滴器等名稱同時存在。硯滴內所盛硯水,漢代及以前為酒,而至北宋,已普遍更換為水。

中式书房空间案头古器陈设之伴砚妙物

不同於實用性較高的文房“重器”,硯滴本身更偏向於玩賞之用,其材質最早為銅質,後偏重陶、瓷、玉、石等,造型多以瑞獸為題材,如象、龜、魚、蟾蜍、羊、玄武、雞等。其中,尤以清代硯滴為勝,多將寫實、寫意手法相結合,且注重情景的營造,如豆青釉褐彩蝸牛荷葉硯滴:以卷荷為形,姿態自然、葉脈清晰,中空可盛硯水,通體豆青釉,色澤柔雅。上附一隻褐彩蝸牛,作探首攀爬之態。此種手法為乾隆朝所創制,多以花果、昆蟲為題材,於中式裝修書房中可作陳設、玩賞之用。

中式书房空间案头古器陈设之伴砚妙物

硯屏

如果說文人造物的典型,硯屏可算一例。其形制與插屏一致而略小。關於其起源,《洞天清祿集》中記載:“古無硯屏……自東坡、山谷始作硯屏。”其實是失察之說,硯屏的始作者應為歐陽修。第一隻硯屏源自歐陽修偶然獲得的一塊紫石,據記載,這塊紫石按照其紋理,於慶曆八年中秋前後被做成了一件“硯傍物”——硯屏,被用作:“獨立筆硯間,莫使浮埃度”。雖大小不過“方廣盈寸間”,卻文雅有度,後代文人視其如珠似寶。

中式书房空间案头古器陈设之伴砚妙物

延至明清,硯屏多受世人青睞,加之取材施藝的拓寬,其適用性便不再侷限於傍硯專用,而漸向觀賞品轉型。清代康乾盛世時期,工藝水平達到頂點,硯屏之作亦妙物頻現:如紫檀框掐絲琺琅山水樓閣硯屏,便是以精湛的掐絲琺琅工藝,呈現了亭臺樓閣相映、瑞鶴良禽報吉的美好畫面,其器工藝之繁複、製作之精良,實為中式裝修書房文玩雅器之經典。

中式书房空间案头古器陈设之伴砚妙物中式书房空间案头古器陈设之伴砚妙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