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文博「原創」我的一尺齋庭訓

喬文博「原創」我的一尺齋庭訓

一尺齋是我的書房,庭訓也即家訓,所以要改家為庭,非為標新立異,僅為避免混淆而已。

我們河洛喬氏早有自己的家訓。清順治六年(公元1649)六世祖允元公就提出了家訓五條,2009年河洛喬氏族人代表會商聯修家譜事宜時,孟津喬炎合老先生提議在五條之上冠以:“少年立志,老暮知節;國難盡忠,盛世勿奢”十六字。鑑於進入太平盛世後社會上日甚一日的奢靡貪腐之風,這條提議獲得了族人的一致通過,於是便有了喬氏家訓六條。原有的五條分別是:富者勿驕人,貴者勿凌人,貧者勿諂人,賤者勿屈人;學問惟日新勿忘,宦遊惟仁政是施,躬耕惟因時勿惰,商賈惟均平持公;不能娶者助之,不能葬者捐之,老無依者憐之,幼無父者懷之;服制不可因人增減,禮儀不可惟我輕重,父母不可忤逆不孝,族眾不可恃悍不和;勿遊蕩以損身,勿嫖賭以喪家,勿鬥毆以陷刑,勿敗德以辱先。

上述六條,從立志、立品、做人、做事等方面對族人提出了一些基本要求,如果能與時俱進地加以詮釋,還是很具有現實指導性的。於是,族人中一些熱心人士將其印刷裝框廣為散發,很快成為許多人家對子孫進行家風和傳統美德教育的珍貴教材。自然,我也不失時機地在子女面前作了宣講,並要求大家熟讀背誦。

2012年11月,黨的十八大提出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公民層面而言,推出了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8字要求,既簡明扼要,又回應了時代。於是,我想到了我們的喬氏家訓,能不能在原有的基礎上搞一個和核心價值觀相呼應的簡明的現代版呢?琢磨再三,我提煉出了“讀書明理,孝老愛親;勤勉做事,忠厚待人”十六個字,寫成書法作品分贈我的兩個兒子和兩個姑娘,作為對他(她)們立身處世的共同要求。四個家庭涉及5個姓氏,再冠以“喬氏家訓”顯然不妥,所以就以“一尺齋庭訓”為題了。

喬文博「原創」我的一尺齋庭訓

這些年兒女們都成家立業了,各有自己的住處和工作,平時難得一聚,每年大年初二的團圓飯便成了慣例。今年,還在上小學二年級的孫子問我:“爺爺,為啥要過年呢?”“想你們了,要一起吃團圓飯唄!“我打趣地回答。”不,爸爸說,是聽爺爺講課哩。“小孫孫認真的樣子把我逗樂了。是的,我站了20多年講臺,教師的職業習慣養成了我該講則講、言必有宗的習慣,即便一頓團圓飯的開場白也是如此。從09年開始,我的開場白先是家訓,後是庭訓,每年都有重點。比如,去年春節的重點是“讀書明理”。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我對時下學校教育的一些傾向是頗感憂慮的,太過功利化了。有些學校甚至公然把“上北大清華、讓世界關注”作為激勵學生的目標,卻忽視了培養合格公民的根本任務。我對孩子們說,我要求的讀書學習主要目的是“明理”,明社會前進的理,明做事做人的理,這應該是你們終身都要修習的一門功課。我高興地看到,我的“年年講”還是有效果的,兒女們雖沒有“大富大貴”出類拔萃之人,但都能在自己的崗位上遵紀守法、盡職盡責,有的還小有成就。就家庭內部而言,呈現出一派夫妻相愛、姐弟互幫、妯娌團結的和美景象。尚能堅持下去,我已足感欣慰了。

我的年年講還會繼續下去,而且還會不斷出新。因為,今年我在團圓宴上已佈置了作業。我說:現在已進入了一個終身學習的時代,大家每年都要用心讀幾本書(至少兩本),每年都要明白一些道理,明年春節聚餐時,我還會增加提問和重點發言的項目哩。

喬文博,原宜陽教育局局長。

喬文博「原創」我的一尺齋庭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