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在社交中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呢?

海德曾说过,人们都有一种理解、预测和控制周围环境的需要。社交也不例外。

在社交过程中,我们会在短短几秒钟通过各种线索如Ta的外貌、表情、穿着打扮、行为举止等去了解、猜测或推断Ta是个怎样的人,从而对Ta形成初步印象。

当然大多人都希望在社交中给他人留下良好的印象。

那么怎样在社交中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呢?

怎样在社交中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呢?

要给他人留下良好印象,就需要我们影响他人的印象形成,做好印象管理。

印象管理:也称为印象整饰,指个体以一定方式去影响他人对自己的印象。即个体进行自我形象的管理和控制。

印象管理的小Tips

卡内基(D. Carnegie,1936/1973)在其《如何赢得朋友并影响我们》一书中多出6条让别人喜欢的方法:

①真诚地对别人感兴趣。

②微笑。

③记住名字是一个人所有语言中最美、最重要的声音。

④做一个好的聆听者、鼓励别人谈论他们自己。

⑤谈论别人感兴趣的事。

⑥真诚地使别人觉得他是重要的。

怎样在社交中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呢?

除此之外,介绍几种常用的印象管理策略

一、讨好(ingratiation)

这是一种使别人喜欢自己的策略。琼斯(E.E. Jones,1964)提出了四套赢得他人喜欢的讨好策略。

(1) 恭维或抬举他人。

人们很难不喜欢那些高看他们的人,所以恭维或抬举他人。人们很难不喜欢那些高看他们的人,所以恭维是必要的。但恭维要真诚,自然要抓住时机,等对方需要恭维时抬举他时最为有效。

(2)在意见、判断和行为上遵从别人。

人们喜欢那些在信念、态度和行为与其相似的人,因此遵从他人往往会给其留下好印象。但遵从不能过于勉强,要使人觉得可信,其中一个方法就是在小的方面表示不同意见,而在关键问题上也遵从他人。

(3)自我表现。

个体要表现出一种令人喜欢、受人赞许的形象。但自我表现不能过火,适当的谦虚很有必要。因为过分的自我表现很容易使人感到压力和威胁。

(4)给予好处(施惠)。

互利互惠原则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法则,“投之以桃,报之以李”,人们喜欢那些给予礼物或为他办好事的人。施惠的目的是要使他人产生一种由礼物激发起来的好感,而不能使人产生负债感,否则,就会适得其反。

当然,了解讨好的策略并不是鼓励人们为达到私利的目的去采取虚情假意的手法,而是为了帮助我们更好地识别社会上种种怀有不良图谋者的讨好手段,以防陷入圈套。

怎样在社交中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呢?

二、自我提升

自我提升(self-promotion)是通过一个人的行为或讲述自己的积极事件来使别人相信自己能力的一种策略。

自我提升和讨好不同,琼斯等人(E.E.Jones,1990; E.E. Jones & T. S. Pittman,1982)曾指出这两种策略反映了不同的目的:前者是使自己看起来更聪明、更有能力,而后者则是希望自己能让别人喜欢。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既讨人喜欢又聪明能干。但是很多情况下却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比如,谦虚是讨好的一种有效方式,但有时候却常常给人没有能力的感觉;陈述自己的优点和成就会让别人认为你很有能力,但是也会让人觉得你在吹嘘炫耀,自以为是。

因此,我们必须在讨好和自我提升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让我们的表现在展现自身能力的同时又深受别人喜欢;反之,将会顾此失彼。

怎样在社交中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呢?

三、恰当的自我表露

自我表露(self-disclosure)指个体与他人交往时自愿地在他人面前真实地展示自己的行为、倾诉自己的思想。

现实生活中人的自我也分为“公开自我”(public self)和“私下自我”(private self)两部分,前者是人们在工作场合或在一般社会情境中表现出的形象,而后者则是个人的真实形象,二者往往不一致。

例如,人们从工作单位回家就相当于演员从前台退到了后台。

在家里夫妻俩可以表现自己的“私下自我”,吵嘴撒气,都是正常的。但如果客人来了,这个后台又成了前台,夫妻又得和和气气将“公开自我”展示给客人。

印象管理的目的是要给人一种积极的“公开自我”,不让别人看到自己的“私下自我”。

但假如一个人总是隐瞒自己的真实形象和思想,永远将自己装在套子里也不行。研究表明,允许别人了解自己的真实自我对于个人保待心理健康是必要的。

怎样在社交中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呢?

朱拉德(S. M. Jourard,1959,1964)在“透明的自我”一文中认为,过少和过多的自我表露都会造成个体的适应性困难。

从来不表露自己的人永远不能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没有知心朋友,缺乏社会支持系统,面临困难时无法向他人求助,很容易被挫折和烦恼压垮;而将自己心里的所有事情一股脑地倒给别人会使他人感到威胁,他人会采取避而远之的防卫态度,这种人也得不到真正的友情。

理想的方法是对少数好朋友多表露一些,而对于一般人则保持中等的自我表露,既使别人感到你真诚而不虚伪,又使人感到与你交往很安全。

怎样在社交中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呢?

自我表露遵循对等原则。要让别人对你展示真实的自我,你自己也要做适当的自我表露。

一般来说,人们往往根据他人的自我表露来判断自己该做出什么样的表露。

别人表露得较多,自己表露得太少,别人就会怀疑你交往的诚意;而别人表露得较少,自己表露又太多,别人又会感到不自在。

自我表露的对等过程反映了人们互相之间建立信任的机理。

人际交往开始于低水平的自我表露和低水平的信任,当一个人开始表露自己的心声时,信任的纽带便开始建立。对方会以同样亲密的自我表露作为接受信任的信号。

自我表露不断交换,直到形成了恰当的亲密关系。

自我表露可能存在性别差异,一般来说,女生喜欢作更多的自我表露,而男生相互之间的表露则相对较少。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美心说心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