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书记能为百姓做实事,也能干事”——记向塘镇剑霞村党总支书记刘伟平

盛夏时节,走进南昌县向塘镇剑霞村,一排排白墙灰瓦、具有浓郁江南特色的小楼房整齐排列,古香古色的牌楼和亭阁立在青草碧水间,昔日破败的村庄,如今蜕变成一处美丽的宜居之地。这些变化都与剑霞村党总支书记刘伟平息息相关。

刘伟平是土生土长的剑霞人。2012年2月15日,刘伟平回到农村老家挑起党总支书记这个担子。“人这一辈子很漫长又很短暂,一定要为自己留下点什么。做事不求轰轰烈烈,但求造福子孙。趁自己还能做点事情,多为群众干点实事。”刘伟平说。

一心为民办实事

为改变剑霞村原先“脏乱差”的面貌,刘伟平率领全村党员干部,跑政策拉赞助,为村里争取了近亿元资金,重建了剑霞小学和村卫生所,新建了便民服务中心、污水处理厂等,进一步改善了村民的生产生活环境。

6年前,剑霞小学的校舍还是危房,苦于资金不足,重建校舍一度搁浅。刘伟平写材料、递报告、跑相关部门,花了4个月时间,办理了重建手续,也得到了上级的政策扶持。学校危房改造工程在2012年9月得以动工,并于2013年6月交付使用。剑霞小学现任校长万强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现在学校教学设施很全,在全镇称得上是一流。”如今的剑霞小学,已被评为市级文明小学。

敢于担当破难题

“这个书记会为百姓做事,也能干事。”剑霞村的百姓这样评价刘伟平。

2013年,剑霞村200余户村民因为自行购买的水稻种子出现问题,导致大面积减产,上百村民要去市政府上访。刘伟平主动担当,找到当事人,并郑重承诺:“这件事不用去上访,直接找我。”通过他的协调,最终成功将矛盾化解于萌芽状态。2017年,全市“江南民居”新户型建设项目在剑霞村试点,在没有增加县、镇任何财力、人力负担的前提下,剑霞村拆除房屋4000余平方米,历时6个月,建设“江南民居”新户型50栋,为剑霞村打造旅游乡村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创新思路谋发展

“不仅自己富,还要带领村民致富。”这是刘伟平的富民箴言。

在南昌县周边,向塘镇梨瓜名气很大,刘伟平抓住村里这个优势,申请注册了“向塘”瓜果蔬菜商标。村里种的梨瓜因此直接进入超市,销售收入比以前大大提高了。见此情况后,剑霞村村民刘春如家里原有4亩5分地,夫妻俩又租了7亩地,开始搞果蔬种植,上半年种水稻,下半年种瓜果蔬菜,当年就有六七万元收入,去年还在县城按揭买了套房子。

在刘伟平的推动下,剑霞村又成立了3家农业生产合作社,合作社采取“公司+农户”的模式,统一把村民种植的瓜果蔬菜收集起来包装加工后卖给超市,大大增加了农民收入。目前,3家公司解决了剑霞村剩余劳动力600多人,村民年人均收入从2012年的9800余元提高到现在的17000余元,村集体经济也日益壮大。

刘伟平担任剑霞村党总支书记以来,剑霞村先后获得“南昌市新农村建设先进单位”“南昌市党的建设先进单位”“南昌市生态村”“南昌市文明村”“江西省文明村”“全国文明村镇”“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等称号。(南昌日报记者 张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