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事业单位提高收入的几种方式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总量有多少?资料显示,我国有126万个事业单位,共计3000多万正式职工,那么,我们如何在事业单位中提高工资呢?

盘点:事业单位提高收入的几种方式

(一)正常增加薪级工资

从2006年7月1日起,年度考核结果为合格及以上等次的工作人员,每年增加一级薪级工资,并从第二年的1月起执行。

(二)岗位变动人员工资调整办法

工作人员岗位变动后,从变动的下月起执行新聘岗位的工资标准。岗位工资按新聘岗位确定,薪级工资按以下办法确定:

由较低等级的岗位聘用到较高等级的岗位,原薪级工资低于新聘岗位起点薪级工资的,执行新聘岗位起点薪级工资,第二年不再正常增加薪级工资;原薪级工资达到新聘岗位起点薪级工资的,薪级工资不变。

由较高等级的岗位调整到较低等级的岗位,薪级工资不变。

在专业技术岗位、管理岗位、技术工岗位和普通工岗位之间变动的,薪级工资按新聘岗位比照同等条件人员重新确定。

(三)调整基本工资标准。

国家根据经济发展、财政状况、企业相当人员工资水平和物价变动等因素,适时调整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基本工资标准。基本工资标准的调整由国家统一部署,具体方案由人事部、财政部拟定,报国务院批准后实施。

(四)调整津贴补贴标准。

国家根据经济发展和财力增长及调控地区工资收入差距的需要,适时调整艰苦边远地区津贴标准;根据财政状况和对特殊岗位的倾斜政策,适时调整特殊岗位津贴补贴标准。

判断推理解题技巧

在公职类的行测考试中,有类题目可以说是很多考生的的“屏障”,题量较多,难度较大,每次出现正确率都不高,练习再多题目都难以有很明显的提升,对于考生来说非常头疼。但这类题目也不是“无药可救”,我们在考试中想要与别人拉开差距,恰恰可以从这种题型入手,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一些分析方法,有效地提高逻辑填空的正确率。

我们需要做的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分析上下文关系,寻找呼应点与选项一一对应,主要的上下文关系有以下四种:解释关系、反对关系、联合关系、递推关系。

以解释关系为例,解释关系表示上下文中存在解释说明的词语或句子。解释关系的标志包括几类:同义互换词包括或者说、也就是说、这就是等等。其次是总结词,包括所以、因此、因而、故此、于是等等。还有指代词这,那些等等。而标点符号则包括冒号和破折号。在我们解题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当呼应点为词语时,我们就需要找到呼应点的互解词。

接下来我们一起用例题来进行分析演示:

例题1、

一些学者认为,在信息时代强化互联网服务提供者的责任,实际上就是要求他们对互联网使用者发布的信息进行________,这不利于我国宪法和法律所规定公民的言论自由和出版自由的实现。毫无疑问,这是典型的_______。如果散布谣言也属于“自由”,那么任何人都可以借助互联网散布谣言,损害国家利益、公共利益和公民的合法利益。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过滤 偷梁换柱 B.整合 断章取义 C.评价 混淆是非 D.审核 以偏概全

【解析】答案:A。第二空说到“这是典型的 ”,后面对这一空进行了进一步的解释说明,后文提到“如果散布谣言也属于自由”,显然是把散布谣言和自由进行了混淆,A、C合适,排除B、D,再看第一空一般是说要求互联网服务提供者对使用者发布的信息进行过滤而不是评价,所以此题选A。

例题2、

儿时零食的味道,旧年流行金曲的旋律,总能让我们想起许多过去的人和事,很多情况下,我们脑中储存的记忆并不是( )的,而是彼此交织在一起,甚至牵一发而动全身。

A 无足轻重 B支离破碎 C一无是处 D千丝万缕

【解析】答案:B。文段设空处前后看到了。“不是,而是”,这个关联词在提示我们本题目运用到的是反对关系,表示前后形成相反的含义,后面说的而是交织在一起,那么就是说明前文不是“分开”的含义。符合这个“分开”的含义的只有支离破碎。故本题答案为B。

在必然性推理中直言命题作为一个简单命题,是所有命题的基础,几乎每年都会涉及,所以今天我们就好好谈一谈直言命题的一个重点内容即直言命题的矛盾关系。

一.直言命题的含义及结构

直言命题的含义是断定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命题,是含有一个判断词的命题。按照定义我们简单的举个例子让大家了解一下,比如“花是红的”,它是断定花具有红色的这种性质,而且只有一个判定词‘是’,所以它是一个直言命题。

直言命题的结构主要是:量项(所有,有些,某个)+主项+联项(是,非),共有六种句式。

二.直言命题的矛盾关系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叫矛盾关系,矛盾关系就是对同一事物的描述,只分A,B两种情况,且永不相交。即非此即彼,永远一真一假。找矛盾可以通过“一找二绕三返回”及先找到矛盾,在绕开矛盾判断,最后在返回矛盾。

而在我们的直言命题的矛盾中,“有些”的矛盾是“所有”,“是”的矛盾是“非”,由此推出了:有些....是(非)⇔所有....非(是)

某个....是⇔某个.....非

【例题1】:甲乙丙丁警员查案子,案发现场有5个人。

甲说:这5个人都有嫌疑

乙说:老陈不能逃脱干系,他有嫌疑

丙说:这5个人不都是有嫌疑

丁说:5人中肯定有人作案

如果四个人中只有一个人正确,那么以下哪项为真?

A甲推测正确 老陈最有嫌疑 B丙推测正确,老陈没有嫌疑

C丙推测正确 但老陈可能作案 D丁推测正确 ,老陈有嫌隙

【答案】B。解析:找:甲说5个人都有嫌隙与丁说有人作案是矛盾关系,必有一真一假。绕:把矛盾关系放一边,得出乙丙两个人说的话都是假话。乙说老陈有嫌疑为假,推出老陈没有嫌疑为真。

【例题2】:近年来,有个别地方出现孩子辍学现象,这与某些家长的认识有关系。有些农村家长认为,反正孩子今后长大要外出打工,现在根本没必要上学读书。显然,这种认识是错误的。

据此,可以推出:

A.有些长大不要外出打工的孩子现在有必要读书

B.有些长大要外出打工的孩子现在有必要上学读书

C.所有长大要外出打工的孩子现在都没必要上学读书

D.有些长大要外出打工的孩子现在没有必要上学读书

【答案】B。解析:这些家长认为所有长大要外出打工的人都没有必要上学读书。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即正确的应该是它的矛盾命题。所以该题是让我们去求矛盾命题的:。明确了题目要求就简单了。题干表述的是“所有A是B”的形式它的矛盾命题应为“有些A非B”则答案选B.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