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中之王——話宣紙

◆文 / 鄒儷

宣紙是中國傳統文房四寶之一。其品質“輕似蟬翼白如雪,抖似細綢不聞聲”,以之題字作畫,墨韻清晰,層次分明,骨氣兼蓄,濃而不渾,淡而不灰,其字其畫,神采飛揚,顯現出特殊豐滿的藝術效果,歷代文人墨客書畫名家無不珍愛喜用。而且其久藏不腐,百折不損,耐老化,防蟲防蛀,故有“紙中之王、千年壽紙”的美稱。

紙中之王——話宣紙

宣紙優良特性主要體現在潤墨性、不變形性、耐久性和抗蟲性四個方面。

宣紙的起源

民間傳說,東漢安帝建光元年(121年)蔡倫死後,弟子孔丹很想造出一種潔白的紙,好為老師畫像,以表緬懷之情。後在皖南一峽谷溪邊,偶見一棵古老的青檀樹橫臥溪上,由於流水終年沖洗,樹皮腐爛變白,露出縷縷長而潔白的纖維。孔丹欣喜若狂,取以造紙,經反覆試驗,終於成功,這就是後來的宣紙。宣紙中有一種名叫“四尺丹”的,據說就是為了紀念孔丹。但是這種說法尚缺文獻考證。

有史可考的是,宣紙始於唐代,產於涇縣,因唐代涇縣隸屬宣州管轄,故得名宣紙,迄今已有1500餘年歷史。

對宣紙的記載,最早可見於《歷代名畫記》《新唐書》等。唐書畫評論家張彥遠所著《歷代名畫記》雲:“好事家宜置宣紙百幅,用法蠟之,以備摹寫。”《新唐書•地理志》和《唐六典》上都記載著“宣州貢紙、筆”等文字,可見該地所產紙、筆在當時已甲於全國。南唐後主李煜,曾親自監製的“澄心堂”紙,就是宣紙中的珍品,它“如卵膜,堅潔如玉,細薄光潤,冠於一時。”而唐代詩人黃滔讚美白鹿宣紙的一首五言詩《省試內出白鹿宣示百官》:“上瑞何曾乏,毛群表色難。推於五靈少,宣示百寮觀。形奪場駒潔,光交月兔寒。已馴瑤草別,孤立雪花團。戴豸慚端士,抽毫躍史官。貴臣歌詠日,皆作白麟看。”是迄今為止史書記載最早讚美宣紙的詩歌,從而也為確定宣紙始於唐代作了進一步的佐證。

紙中之王——話宣紙

南唐後主李煜,曾親自監製的“澄心堂”紙,就是宣紙中的珍品。

關於宣紙生產的記載,可以追溯到宋末元初。據清乾隆年間重修的《小嶺曹氏族譜》所載,“宋末爭攘之際,烽煙四起,避亂忙忙。曹氏鍾公八世孫曹大三,由虯川遷涇,來到小嶺,分徙十三宅,見此係山陬,田地稀少,無可耕種,因貽蔡倫術為業,以為生計。”自此,小嶺曹氏一族漸發展為宣紙行業的佼佼者,是宣紙生產技藝的主要傳承者,直到近代才有外姓人介入,傳至今天已有30餘代。

明中期,宣紙工藝日趨成熟。明代書畫家文徵明之子文震亨在《長物志》中提及:“吳中有灑金紙,松江潭紙,俱不耐久,涇縣連四甚佳。”清代涇縣宣紙生產發展迅速,縣東汪六吉等大戶及縣西小嶺曹氏生產均頗具規模。明清時,上等宣紙供內廷官府公文及書畫用紙。

為了保證宣紙的品質和特色,2002年,安徽宣城涇縣被國家確定為宣紙原產地域。目前,“紅星”“汪六吉”“汪同和”“金星”“三星”等知名品牌宣紙,均為首批獲准使用宣紙原產地域產品專用標誌。2006年,宣紙製作技藝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2009年,宣紙傳統制作技藝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008年,國家質檢總局公佈了《宣紙國家標準》,規定“採用產自安徽省涇縣境內及周邊地區的青檀皮和沙田稻草,不摻雜其他原材料,並利用涇縣獨有的山泉水,按照傳統工藝經過特殊的傳統工藝配方”生產出的高級藝術用紙,才是宣紙。

正規產地出產的宣紙,年代越久,越有收藏價值。

宣紙的特性

在長達千多年的歷史進程中,宣紙的製造幾經沉浮起落,不但沒有在歷史的長河中湮滅,反而在歷史的傳承中鞏固和提高。這與宣紙本身的優良品質是分不開的。這些優良特性主要體現在潤墨性、不變形性、耐久性和抗蟲性四個方面。

潤墨性。宣紙著墨後的滲透力和吸附力強,紙面會產生“發涸”的效果。普通紙發涸會使字或線條模糊不清,也不會出現暈狀化開現象;而宣紙發涸會使墨色隨水分逐漸向周圍擴散,呈近似圓形的波浪式變化。無論是重寫還是輕描,都能顯示清晰的層次,書畫家們在畫山水的時候,這種“墨分五色”的層次感凸現得尤為明顯。幾筆相交,均留筆痕;筆痕交叉處,濃淡有致,能充分展示書畫意境,體現出藝術的妙味。

耐久性。宣紙的壽命至少是1000年左右,而普通紙大約在兩三百年後就會老化破損。新聞紙的壽命更短,五六十年後就會變黃髮脆。宣紙的耐久性,是因為其使用的青檀皮等原材料經過反覆的石灰浸漬、蒸煮和長時期的日光雨露漂白後,化學反應趨於穩定,容易產生質變和蟲蛀的木質也已被消除。青檀皮的堅韌纖維使得紙張堅固而耐久。現保存完好的歷代書畫藝術珍品、古籍、文獻、印譜,歷千年而不腐,就是宣紙“紙壽千年”最好的佐證。

紙中之王——話宣紙

宣紙的耐久性還與它的pH值呈鹼性有密切關係。經測定,絕大多數宣紙pH值都在8.3左右,這使其能夠抵抗“酸性氣體”的侵蝕,其紙內纖維不易發生化學變化,也不易出現顏色變黃、強度下降等情況,放置上千年仍能保持原樣,只是顏色上微微呈現出淡玉色。

不變形性。宣紙的乾溼收縮率極小,其變形性幾乎為零。即使折揉很多次,一經裝裱便能整潔如新。在拓片製作方面,其柔韌性更是得到淋漓盡致的體現。專門用作製作拓片的扎花宣紙,薄薄的紙張貼於凹凸不平的表面,任憑反覆敲打,依然能夠保持伸縮自如、裂而不斷的完美狀態。究其原因,主要是青檀皮纖維的規整度高,纖維之間的孔隙均勻,填料分佈恰當,含雜質素少。

紙中之王——話宣紙

抗蟲性。宣紙在生產過程中,最大程度剔除了性質不穩定的木質素、蛋白質等,而且其韌皮纖維中含有一定量的碳酸鈣微粒,因此不易招惹蟲蛀。

宣紙的分類

宣紙品種繁多,按不同的分類方法有以下一些品種:

一、宣紙的原材料只有青檀樹皮和稻草(楊桃藤汁作為分張劑也必不可少),按原料的配比,宣紙可分為棉料、淨皮、特皮、純皮四大類。

棉料類宣紙,是指青檀樹皮與稻草的配比中,皮料約為60%、草料約為40%,紙性綿軟,較薄、較輕,手感柔潤、潤墨性強,適用一般繪畫和書法,但紙薄,不宜用力過重。

淨皮類宣紙,皮料約70%、草料約30%,紙性堅韌、柔軟,宜書宜畫。

特皮類宣紙,皮料約80%、草料20%。吃墨均勻、托墨色、下筆見痕。畫大寫意層次分明、著色鮮亮;畫小寫意容易控制筆墨;用於書法則墨色鮮亮、經久不退。

純皮類宣紙則全部用的是皮料。

總的來說,皮料成分越重,品質也越好,更能體現豐富的墨跡層次和更好的潤墨效果,紙面也越能經受筆力反覆搓揉而不會破。

二、按宣紙的厚薄,可分為棉連、扎花、單宣、夾宣、二層宣、三層宣(依次變厚)。

三、按宣紙的紙紋,可分為單絲路、雙絲路、羅紋、龜紋、白鹿等。

四、按規格不同,可分為(單位:釐米)

三尺:69×103;小三尺:50×100;

四尺:69×138;四尺斗方:69×69;

四尺對聯:35×138;五尺:84×153;

六尺:97×180;六尺對聯:48×180;

七尺:129×238;八尺:129×248;

尺八屏:53×234;丈二:144×367;

丈六:193×503;丈八:206×566;

二丈:216×629;三丈:300×1000。

五、按加工方法分類,一般可分為生宣、熟宣、半熟宣三種。

生宣又有夾貢、玉版、淨皮、單宣、棉連等品類。生宣是沒有經過加工的,吸水性和沁水性都強,易產生豐富的墨韻變化,以之行潑墨法、積墨法,有水暈墨章、渾厚華滋的藝術效果。書法、寫意山水多用它。生宣作畫雖多墨趣,但落筆即定,水墨滲沁迅速,不易掌握。墨濃時則相對容易。

生宣要久藏為好,剛生產出來的宣紙過於淨白,故有火氣逼人之感。久藏的生宣色澤柔和,用墨用色更具韻味。為了能使新的生宣取得陳紙的效果,可以將紙在風口掛放一段時間,這樣處理的生宣紙又稱為“風紙”。

紙中之王——話宣紙

宣紙的製作工序大致可分為十八道,如果細分,則可超過百道。

熟宣是加工時用明礬等塗過,故紙質較生宣為硬,吸水能力弱,使用時墨和色不會洇散開來。因此特性,使得熟宣宜於繪工筆畫,而非水墨寫意畫。其缺點是久藏會出現“漏礬”或脆裂。熟宣可再加工,珊瑚、雲母箋、冷金、灑金、蠟生金花羅紋、桃紅虎皮等皆為由熟宣再加工的花色紙。熟宣不宜久藏,藏久要脫礬,會出現局部滲墨的現象。

半熟宣也是從生宣加工而成,“玉版宣”即屬此一類,吸水能力界乎生熟宣之間。一般畫山水者喜用半生半熟的宣紙,因其既有墨韻變化,又不過分滲沁,皴、擦、點、染都易掌握,可以表現複雜豐富的筆情墨趣。

想快速區分生宣和熟宣的話,在宣紙一角滴一滴水,若洇水即生宣,不洇水為熟宣。

宣紙的製作

起初製作宣紙是以樹皮為主要原料,後由於涇縣又種植水稻,大量的稻草便也成為了原料之一。至宋、元,原料中又添加了楮、桑、竹、麻,以後擴大到十餘種。

宣紙的製作工序大致可分為十八道,如果細分,則可超過百道(其中還有保密工序,不為外人所知),主要包括:

一、皮料製作工序:砍條、蒸料、浸泡、剝皮、曬乾、水浸、漬灰、醃漚、灰蒸、踩皮、醃置、踩洗、鹼蒸、洗滌、撕選、攤曬、鹼蒸、洗滌、攤曬成燎皮、鞭皮、鹼蒸、洗皮、壓榨、揀皮、做胎、選皮、舂料、切皮、踩洗、淘洗、漂白成檀皮纖維料。

二、草料製作工序:選草、切草、搗草(破節)、埋浸、洗滌、漬灰、堆積、洗滌、日光曬乾成草坯、蒸煮、洗滌、日光攤曬、蒸煮、洗滌、日光攤曬製成燎草、鞭草、舂料、洗滌、漂白成草纖維料。

三、配料:皮草料粉碎、配合、篩選、打勻、洗滌、全料。

四、製紙:將混合紙漿配水、配膠、撈紙、壓榨、焙紙、選紙、剪紙、成品。

紙中之王——話宣紙

簡單以伐條宣紙的傳統做法為例,將青檀樹的枝條先蒸,再浸泡,然後剝皮,曬乾後,加入石灰與純鹼(或草鹼)再蒸,去其雜質,洗滌後,將其撕成細條,晾在朝陽之地,經過日曬雨淋會變白。然後將細條打漿入膠:把加工後的皮料與草料分別進行打漿,並加入植物膠(如楊桃藤汁)充分攪勻,用竹簾抄成紙,再刷到炕上烤乾、剪裁後整理成張。宣紙的每個製作過程所用的工具皆十分講究。如撈紙用的竹簾,就需要用到紋理直、骨節長、質地疏鬆的苦竹。宣紙的選料同樣非常講究。青檀樹皮以兩年以上生的枝條為佳,稻草一般採用沙田裡長的稻草。

紙中之王——話宣紙

宣紙製作是集體智慧的結晶,一個人不可能精通所有工序,能熟練掌握一、兩道已經很了不起。宣紙傳承的途徑只有一個——言傳身教,每道工序都有傳承人,所有傳承人組在一起,就是一個宣紙廠。代代相傳, 綿延千年,終於成就“宣顯古人藝,紙盡墨寶藏。清明上河景,至今泛芳香”之文化大觀。

宣紙的挑選

簡單地說,薄紙宜畫、厚紙宜書;單宣宜畫、夾宣宜書。但不絕對,也還有個人喜好。挑選宣紙,一般來講,應該注意幾點:

一、看——好紙不一定白,太白說明增白劑太多,不利久藏;紙白但不刺眼,反光柔和;不能有草梗、沙粒、裂口、洞眼、其他附著物。

二、摸——手感光滑、細膩、厚薄均勻、光滑中又有阻力。

三、抖——紙抖起來綿軟不脆。如有嘻哩嘩啦的響聲,手感僵挺,決不是好紙。

四、試——蘸墨後,好紙吃墨快、擴散均勻、墨緣無鋸齒狀,再點第二次,墨幹後層次分明、墨跡清晰,兩次墨點中間有細細的白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