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騰訊深度布局,消費升級下的新零售如何完美蛻變?

阿里、騰訊深度佈局,消費升級下的新零售如何完美蛻變?

零售模式在經歷了電商時代的發展之後,開始進入到新零售的發展狀態。以阿里、京東、蘇寧為代表的傳統電商巨頭開始將更多的目光聚集在新零售身上。除此之外,騰訊、網易等傳統互聯網巨頭同樣也在進行新零售的佈局。雖然不同的公司對於新零售有不同的叫法,但是他們對於新零售即將成為下一個風口的看法基本上是一致的。

在新零售發展的早期,主要是以阿里、騰訊這樣的互聯網巨頭以投資的方式直接投資來佈局新零售,進入到新零售穩步發展期,新零售的參與者們更加看重的是各取所需,良性互補。作為一個電商進化的新物種,新零售的概念和內涵遠非僅僅只是進行大方向的佈局這麼簡單,新零售的發展更加需要的是深度、細節上的細心雕琢。

從本質上來看,新零售是消費升級的最終產物。以阿里、騰訊、網易、京東為代表的互聯網巨頭之所以會如此快速地佈局新零售,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為他們嗅到了消費升級的味道,並看到了未來隨著人們消費習慣的改變所帶來的巨大的市場潛力。

阿里、騰訊深度佈局,消費升級下的新零售如何完美蛻變?

巨頭紛紛佈局新零售,消費升級才是背後推動力

新事物的產生必然需要用戶的需求,這樣這個事物才會有發展的土壤和力量源泉。新零售的萌芽和發展同樣如此。雖然從表面上看,新零售是電商時代進化的必然產物,其實質折射出的是人們對於消費的新需求、新動向。從根本上來看,消費升級才會新零售產生的背後推動力。

基於互聯網的體驗方式已難以滿足用戶需求,以新技術為切入點的體驗方式正在來臨。毋庸置疑,電商是基於互聯網的方式萌芽並發展起來的,用戶的體驗基本是以屏幕為主的。無論是電腦屏幕還是手機屏幕,人們感知和體驗商品的方式基本都是基於屏幕為主的平面體驗時代。這種體驗的方式儘管減少了人們去實體店的麻煩,但是由於平面體驗時代的侷限,最終導致了人們對於商品的瞭解並不全面,用戶下單之後,買到不合適商品的幾率很大。

另外,基於互聯網技術產生的電商主要是以平臺模式為主,平臺本身並不會介入到商品的生產、配送、監督等相關環節當中。這就導致了電商平臺的假貨、次品等現象屢禁不絕。雖然用戶購物的方式更加方便快捷了,但是商品質量無法得到根本性的保障始終都是電商平臺備受用戶詬病的原因所在。

告別平面體驗的時代,進入場景體驗的時代是一個不可逆轉的潮流。告別簡單的屏幕,迴歸到不同的場景當中,從而提升用戶對於商品的感知度和體驗感,正在成為一個潮流。這其實就是用戶消費習慣改變所導致的。除了體驗方式之外,用戶對於電商平臺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強化對於商品供給端的賦能,從而提升商品質量成為一個主要方向。這也是S2b模式產生的背景所在,如何賦能?簡單地藉助互聯網技術肯定是不可能了,以新技術為切入點的賦能正在成為未來一個發展的主流。

零售不再是一種消費方式,而是一種生活方式。在傳統電商時代,用戶進行網上購物主要追求的是如何簡單、快速地買到心儀的商品,用戶的追求僅僅只是從線下實體店轉移到了線上店鋪。從本質上來看,這種用戶流量的遷移並未真正改變零售本身,僅僅只是將用戶購買商品的渠道從線下轉移到了線上而已。進入到新零售時代後,用戶不再僅僅將零售看作是買東西的一種方式,而是一種全新的生活方式,通過購物,他們不僅想要買到心儀的商品,而且想要獲得一種全新的生活體驗,這就是一種生活方式。

以網易嚴選、極有家為代表的新的電商模式的興起僅僅只是這種趨勢的萌芽而已,後續新零售時代的來臨這種新的購物方式將會更多地出現。未來,這種全新的模式將會加入更多新技術的元素,通過新技術的加持來實現用戶體驗的再度提升,從而讓用戶在購物的過程當中,並不僅僅只是在買東西,而是在體驗一種全新的、有別於傳統的生活方式。

線上與線下之間的鴻溝需要彌合,用戶消費開始追求虛實結合。電商時代的來臨所導致的一個最為直接的結果就是傳統實體零售商店的用戶量越來越少,傳統商超已經被電商巨頭逼到了角落裡。電商時代的來臨所導致的一個最為直接的結果就是線上和線下鴻溝的進一步擴大,而非彌合,這就導致了用戶選擇哪種消費方式都必然面臨對應的痛點和難題。

此刻,用戶更加需要的是能夠實現線上與線下的彌合,在線下實體店就近體驗商品,在線上進行下單,再由距離用戶最近的目的地進行配送。用戶不再僅僅追求“二選一”的消費方式,他們更加開始想要通過虛與實的結合來滿足自己多個方面的需求。

新零售之所以會提出線上和線下的融合,主要是由於用戶在這個方面的需求所導致的。因為只有滿足了用戶在這個方面的消費升級,才能激發更大的用戶積極性,實現更大的用戶轉化。虛擬與實體相互結合的模式,外在的表現就是線上與線下的融合與統一,這樣才能避免用戶“二選一”的尷尬,並最終發揮網店和實體店的優勢。

儘管我們看到諸多互聯網巨頭都在進行新零售的佈局,但是我們並不能夠簡單地認為新零售是被互聯網巨頭虛構出來的一個概念。通過深入分析,我們發現,新零售時代的來臨其實是用戶消費升級時代來臨的必然結果,只有真正從用戶著手,滿足用戶的需求,才能真正實現新零售最原始的本質和意義。

阿里、騰訊深度佈局,消費升級下的新零售如何完美蛻變?

新零售時代,如何才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消費升級?

既然新零售的本質驅動力來自消費升級,那麼只有真正滿足用戶的消費升級,才能真正打開新零售的大門,開啟新的發展局面。當我們看到互聯網巨頭們紛紛佈局新零售的概念時,或許我們更加應該思考的是這些佈局背後的本質和意義,或許通過這種方式我們能夠找到實現真正意義上消費升級的終極奧義。那麼,究竟如何才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消費升級呢?綜合來看,主要從如下幾個方面著手。

商品供給模式的升級。傳統電商時代,商品的供給模式其實主要還是以傳統經銷商為主的,儘管在電商發展的後期出現了工廠直供的商店,但是從本質上看,商品的供應方式依然是生產商或經銷商一廂情願的供給,而並未太多地考慮用戶的感受。

這種商品供應的方式儘管減少了用戶調研、產品設計和改進等方面的麻煩,但是在後期的推廣、運營等環節卻耗費了太多的時間和精力,最終導致的一個結果就是用戶不一定能夠買到心儀的商品。正是由於這種簡單粗暴的商品供給模式才最終導致了很多用戶痛點的存在,特別是進入到消費升級時代後,對於生產商和經銷商的運營推廣,用戶的接受度越來越少,活躍度越來越低。只有改變傳統的、簡單粗暴的商品供給模式才能激發用戶活躍度,實現更好地轉化。

以大數據、雲計算為代表的新零售時代的來臨在商品生產前期就已經知道了用戶的基本偏好和需求,而且這些數據並不需要太過繁雜的用戶調研即可完成。再加上與用戶互動建立起來的良好的反饋機制,新零售時代可以完成產品在上線生產之前就已經基本鎖定目標用戶的效果。

等到商品上線之後,商品供給方按照用戶的需求進行商品的展示和提供即可,這樣既可以減少盲目推廣造成的用戶體驗的下降,而且能夠減少商品生產商和經銷商在商品推廣過程當中的資金壓力,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按需生產、工廠直供。

用戶體驗模式的升級。傳統電商時代,用戶體驗和感受商品的模式是以圖片、文字和視頻為主的,這種體驗模式所導致的一個最為直接的結果就是用戶難以全面瞭解商品本身,等到下單之後卻發現“買家秀”和“賣家秀”之間存在著巨大的差異。

進入到新零售時代後,用戶體驗商品的方式不再僅僅侷限在電腦屏幕上,他們既可以到線下的實體商店去體驗,也可以藉助VR、AR等技術來體驗。這種體驗模式的豐富化不僅能夠讓用戶更加全面地瞭解商品本身,而且可以讓用戶在體驗商品的過程就完成了一次全新生活方式的體驗。一句話概括就是,用戶購買商品不再是商品本身,而是變成了一個全新生活方式的過程。

除了感受商品之外,用戶在尋找商品的過程當中也不再僅僅只是簡單地一對一地從海量的商品當中篩選,而是新零售平臺基於用戶的偏好數據進行“千人千面”的定製,減少了用戶在尋找商品過程當中的麻煩,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省時省力。

零售角色的升級。無論是在傳統零售時代,還是在電商時代,零售的角色其實並未發生太多的改變,基本上集中在供貨方和購買方兩個方面。這種二元的角色所導致的一個最終結果就是商家為了推銷商品一味地進行營銷和推廣,用戶為了購買到心儀的商品會不斷進行篩選和甄別。這種二元的角色最終所導致的一個最終結果就是商家和用戶之間的不信任,零售行業的效率開始出現內耗。

進入到新零售時代後,商家和用戶之間的壁壘將不會再像傳統零售時代和電商時代那樣涇渭分明,而是開始實現優勢互補,互為所需。即用戶在購買商品的過程當中不在僅僅只是買到商品本身,而是更多地參與到商品前期的生產、品鑑等諸多環節當中,商家不再僅僅只是推銷商品,而是更多地會去以用戶的角度來收集相關的數據和信息,以實現後續商品生產、推廣的科學和精準。

總體來說,商家和用戶的角色不再是對立的,而是變成了可以相互依存,各取所需的共生體。這種角色的升級所導致的一個必然結果就是兩者之間為了獲得更好的生活,更好的商品共同努力,而不再僅僅只是相互詬病的惡性循環。

以阿里、騰訊、京東為代表的互聯網巨頭的不斷佈局將新零售逐步帶入到人們的視野當中,很多人會認為新零售是互聯網巨頭們打出的一個概念。其實不然,新零售的萌芽和發展其實是用戶消費升級時代來臨的必然結果,未來隨著新零售影響的逐步深入,傳統零售和電商或將被最終顛覆,從而將人們的生活帶入到一個全新階段。


分享到:


相關文章: